APP下载

南平市蔬菜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4-18魏重艳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南平市基地蔬菜

魏重艳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经作站 353000)

南平市位于武夷山脉南麓,耕地面积23.5万hm2,境内316国道、205国道贯穿其中,鹰厦、横南两条出省铁路纵横穿越,交通方便。南平是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地带,土壤肥沃,是蔬菜主产区及“南菜北调”重要基地,蔬菜因其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成为南平市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向区域化、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现已成为南平市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1 南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扩大、地位提升

蔬菜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6.1万hm2发展到2013年的10.1万hm2,增长65.6%;产量从1995年的98.66万t发展到2013年的183.9万t,增长86.4%;产值从1995年的6.5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47.3亿元,增长627.7%。2013年全市蔬菜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2.3%,占农业总产值的25.2%。仅次于粮食,位居种植业第2位,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南平市目前已形成近郊常年蔬菜生产基地、远郊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及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三大基地相辅相成的较为完整的蔬菜生产体系。现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有大白菜、小白菜、花菜、芥菜、黄瓜、茄子、萝卜、豆类、西瓜等80余个。常年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日益丰富,露地菜、大宗菜减少,精细菜、反季节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居民菜篮子日益丰富。

1.2 高山蔬菜渐成规模

全市利用高山区冷凉气候条件发展高山蔬菜面积约3000 hm2,主要分布在延平茫荡、塔前、南山,建瓯迪口、玉山,浦城枫溪,政和镇前、杨源、澄源等地,开发花椰菜、甘蓝、萝卜、大白菜、番茄等超时令蔬菜产品近10个,产量约5.5万t。其中,政和县镇前、杨源、澄源、外屯等高山区总面积8.95万hm2、耕地面积8000 hm2、缓坡地面积4000 hm2、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1.2万hm2,具有发展高山蔬菜的良好条件。目前政和县已发展高山蔬菜面积2100 hm2,产量3.84万t,产值8000万元。现正以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着手实施省级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建设。

1.3 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

目前全市无公害认证蔬菜企业 (合作社)24家,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69个,无公害认证基地面积1220 hm2、产量2.3万t。其中,南平市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公害蔬菜认证产品91个,认证基地面积220 hm2。全市绿色食品蔬菜认证企业2家,认证产品27个。

1.4 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

全市现有蔬菜加工企业14家,其中出口主导型的有武夷山友青食品有限公司、建阳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建阳潭泉食品有限公司、浦城巨兴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松溪亚达食品有限公司、松溪三信食品有限公司、松溪好味食品有限公司、松溪光子农园有限公司、政和富士岛食品企业有限公司、政和神达果菜有限公司等10家;内销主导型的有延平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全市加工企业基地面积约5000 hm2,带动农户约3万户,总产值约4亿元,出口创汇约2700万美元。蔬菜加工主要以保鲜、脱水、腌制产品为主;外销市场主要以日、韩为主,约占出口总量的80%。企业基地多数为协议基地,由公司提供种子并签订协议,产品按订单回收;少数为企业自有基地,由公司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由公司发包给农户按生产计划种植,产品按公司标准回购。

1.5 设施蔬菜初具规模

全市以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为主要目标,发展蔬菜大棚面积约2133 hm2,其中竹木简易大棚约1800 hm2,钢架大棚约333 hm2,主要分布在建瓯、延平、政和等地。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形式运营的规模钢架大棚基地主要有南平市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洋头村基地16.6 hm2、建瓯市金田世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玉溪村基地20 hm2、建瓯市景谷天农业有限公司迪口高山蔬菜基地20 hm2、邵武市新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坎头基地20 hm2、政和县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东峰村基地20 hm2、杨源乡矮地洋高山蔬菜基地8 hm2等。现已依托省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分别在延平享通、建瓯庞峰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2个,智能温控蔬菜育苗连栋大棚合计面积2336 m2。

2 南平市蔬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安全水平不高

虽然通过多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在蔬菜生产各环节中病虫防治技术是农民较难掌握的常规技术。受技术水平限制,生产中难免出现乱用药、成本高、防效差,甚至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即使对于蔬菜加工企业,企业的强项也仅限于加工和市场营销,基地生产技术力量依然薄弱,也难以完全解决农残控制难题。

2.2 产业化经营组织覆盖面窄

目前南平市蔬菜产业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种形态构成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覆盖面窄、带动面小。全市仍有85%以上农户处于散户小规模生产经营状况。这种生产经营现状,一方面给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生产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南平市的市场环境、流通秩序、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与省外大市场连接不紧密,难以预测市场产销趋势,菜农难以及时得到各地的产销信息,生产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产品销售也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供求形势变化,往往产生积压卖难,造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2.3 体系建设难以适应发展需求

目前南平市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相对传统的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存在着种类及品种繁多,生物特性差异大,技术要求高,以及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保障。南平市蔬菜三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严重弱化,体现在:一是人员少,县、乡两级多是1~3人站;二是专业干部奇缺,全市蔬菜专业技术干部不足10人;三是工作经费无保障,多数基层站没有工作经费。蔬菜生产存在技术指导难到位、种植效益难提高、产业素质难提升等问题。

2.4 产后加工薄弱

由于蔬菜加工主要面向外销市场,南平市地处山区,路途遥远,虽然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但很难引进蔬菜加工经营企业,尤其是大型龙头蔬菜加工企业到南平市投资兴业。目前全市蔬菜加工企业仅14家,多数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对农户带动作用不强。以建瓯市为例,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4万hm2,产量40万t,可至今没有蔬菜加工企业蔬菜产品全部鲜销。

3 加快南平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科技兴菜,发展设施栽培和反季节蔬菜生产

要立足南平市“南菜北调”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南北气候差优势,加强引导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等保护地设施栽培,利用设施化生产技术,实现春提前和秋延后生产,打“早”和“晚”时间差,抢占苏、浙、皖、沪等蔬菜鲜销市场。同时,要利用南平市夏秋气候冷凉的高山区土地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加强蔬菜生产季节调控能力建设。当前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除了要继续扩大规模外,重点应在丰富栽培种类上有所拓展,以进一步提高反季节栽培的效益。

3.2 加强标准化生产及农残控制,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标准化生产是提升产品品质和卫生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加强农民培训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首先应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制定和完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其次是标准化生产技术要重点与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对接,发挥产业化组织学标准、用标准积极性高,吸收及执行标准的能力强的优势,建立起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的生产示范基地;第三要加强农药残留监管,通过对生产档案检查、产品检测等手段,来增强使用标准的自觉性。

3.3 发展蔬菜生产经营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

企业及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是承接新技术、新理念的有效载体,也是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有效组织形式。一是要重点从“五新”技术推广、专用加工型原料基地建设、企业技改等方面,扶持现有蔬菜加工企业,促其发展壮大;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大型蔬菜加工企业;三是要以专业村为重点,大力扶持紧密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产销信息沟通与交流、技术培训与推广、品牌打造、产品营销等方面服务入社社员的作用,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对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还应鼓励支持兴办加工厂,提升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4 建立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确保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针对当前南平市蔬菜专业技术干部奇缺的现状,加快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科技队伍,同时要从现有农学专业技术人员中抽调部分人员进行蔬菜专业技术培训,加快蔬菜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并要从科技三项经费和财政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术培训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二是要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特别要针对农户植保水平低,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乱用药、成本高、农残难控制的现象,建立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为选择此项服务的农民全程代理病虫防治工作,提升专业化防治水平;三是要整合技术资源,建立蔬菜病虫害远程诊断及防治指导系统,缓解基层因技术力量不足而指导不到位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南平市基地蔬菜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我的基地我的连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蔬菜也“疯狂”
南平市妇女儿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