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14-04-17吴皓达冯丽华韩丹凤牛志敏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3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素质素质教育

吴皓达,冯丽华,韩丹凤,牛志敏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之当今学生在学习考试、就业、考研、生存和适应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随着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因此,加强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1]。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

从培育人才的角度上讲,所谓“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今天,“心理健康”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话题。因为,在不该忽视的时候、不该忽视的地方、不该忽视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常常被忽视。

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一方面,多数学生家长认为把自己的孩子送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就完成了任务,对于孩子将要开始的大学生活完全放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的心理现象(如情感、意志、性格、能力、意识倾向等)和心理活动特点、心理活动规律不注意观察分析,任其“自然生长”;另一方面,到了大学,学校环境、集体生活、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都与高中有了很大差别,很大一部分同学会产生新生不适应、人际交往困难、集体生活不会相处等情况,然而大学的管理不再是高中的跟班制,是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辅导员管理学生也主要从日常工作要求去管理学生,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还远远没有到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很容易被忽视。对此,富有责任感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都热切呼吁“应试教育非改革不可,素质教育不抓好不行”。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视

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从真正意义上说,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反之,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自然不能算是身心健康的人。对于大学生来说,关系他们身心健康的条件和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心理健康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既不能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因”完全归功于“心理健康”,也不能把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不适度地归谬于“忽视心理健康”,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逻辑和常识也反复告诫人们:局部问题会引发全局危机,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一个人的行为和整个身心状态。我们只要认真地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就不难形成这样的共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现今,心理因素致病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心理因素诱发的躯体疾病和神经疾病在现代人身上时有发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常见现象,其中尤以神经症为多(如神经衰弱症、焦虑症、多动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怖症等)。据有关专家调查,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这方面现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某些现象还有上升的趋势。分析表明,缺乏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意识上缺乏能动性,在意志上缺乏独立性,在能力上缺乏竞争性,在思维上缺乏创造性,在情感上缺乏稳定性,在行为上缺乏自控性,在环境上缺乏适应性,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尽管这类学生的比例并不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重视。

3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必须落在实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心育是促进学生迅速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这就是说,心育是和德智体各育并列的一项重要目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大学生在德、智、身、心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开展心育教育研究,在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落实心育目标上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艰巨的系统工程添砖加瓦。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战略高度,提高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同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关系切实摆正。在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的基础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共识,形成舆论环境,为各项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导向。

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开展心理教育研究,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素质和心育能力。教育是双向活动,育人者要先接受教育,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更要重视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只有不断优化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提高育人者的心育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各地、各校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举办教师培训班、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心育工作的培训指导。

三是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卫生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卫生是研究和维护心理活动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和身心疾病发生的一门科学。对于发育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讲究心理卫生同讲究生理卫生同样重要。与此同时,要把心理咨询活动科学地、有组织地开展起来。当今,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纷繁,心理咨询活动迅速发展,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就拿高等教育来说,目前全国已有30%左右的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其中北京等地已达50%以上。通过学科渗透、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军事训练和心理训练等方式和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优化大学生成长的大环境,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空气,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育人才与推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单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家庭细胞”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协调运作,共同努力。当前,要警惕各种不良文化现象,抵制电子游戏厅中带有赌博、凶杀暴力和黄色内容的东西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侵害,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整治教辅读物出版发行秩序,防止伪劣教辅读物及各种文化垃圾流入社会、学校和学生的书包,戕害学生的身心。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周边环境,强化校内外治安秩序,打击流氓地痞闹校、抢劫学生钱物、殴打伤害学生等违法犯罪活动,使大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保持心理稳定。

五是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科学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及其评估机制为突破口,把功夫下在政策导向、制度建立和完善、机制的转变与改革上,变应试教育的考绩评估制为素质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中专院校招生办法及毕业生分配、用人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增加教育投入,为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不言而喻,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明天。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学生,我们就将拥有怎么样的明天。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关心祖国的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一定会实现跨世纪的新的飞跃,素质教育之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1]刘瑞芳.浅议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57-58.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素质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