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社区科技服务平台“科学商店”创建试点研究

2014-04-17娜,王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3期
关键词:商店科普居民

李 娜,王 利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 300074)

0 引言

“科学商店”是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科普需求为着力点,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为依托,以大学生志愿者和青年科技人员为支撑,由社区和院校共建的新型社区科技服务平台。“科学商店”作为纽带和桥梁,连接“顾客”和“供货方”,即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根据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科普需求来“定制商品”,并在“销售”的过程中,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开展以培养和提升科学能力为导向,以掌握科学方法、理解创新过程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最终实现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

1 开展调查选择试点社区

选择高校较为密集的南开区深入多家社区,开展社区调查,面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科普工作者等,围绕社区居民人群构成、社区所处区域的经济条件、社区周边的社会环境、社区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完成实地走访调研,确定适宜设立“科学商店”的试点社区。

根据调查结果,在多个受访社区中,试点小区A位于南开区繁华地带,社区规模较大,有1万多常住人口,社区文教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具有社区特色、自成体系的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模式。社区居委会开展了包括文体、人民调解、信访、志愿者服务、再就业、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困难救助、残疾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安全、老年服务、环境卫生等多项便民公共服务;组建了社区乒乓球队、模特队、舞蹈队、合唱队、葫芦丝队、书画组、门球队、摄影组、太极拳队等多支社区文体队伍。

A社区具备一定的科普工作基础,拥有可供开设“科学商店”的地点、经费、人员等基本条件,拥有一批长期参与科普活动、热衷于动手的科普爱好者队伍,曾开设过科学健身、科学饲养宠物养殖植物、育儿、美食等活动,并热烈期待在专业的科技指导下,更好地开展相关的业余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期望体验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尖端科技产品。

2 面向试点社区开展潜在“消费”需求调查

为保证“科学商店”能够直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围绕衣、食、住、行、用、文娱等每个公众都可能会接触的日常生活环节相关的内容,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查阅文献等方式,开展潜在“消费”需求调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青年教师同社区科普工作者,面向试点社区居民,通过入户发放纸质问卷、在社区网站发放电子网站、通过居民留下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调查等途径,调查本社区中居民的主要构成人群、亟需的科技服务领域、可接受的服务方式等。要求回收有效问卷的份数超过社区居民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对象涵盖在职、退休、在学等各年龄层,由社区居委会、大学生志愿者等具体操作完成。

调查结果显示:试点社区A拥有60岁以上的人口18.9%;拥有各级各类管理人员32.85%;拥有生产工人等职业人口23%;拥有商业及服务人员40.95%。近万名常住居民中有68%参与了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超过2300份。大家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食品安全、健康与卫生保健、科学育儿、低碳出行与科学健身类话题。最为期待的科普服务形式是“家庭生活妙招咨询与指导”与“新产品和新技术推介、推广”,较有吸引力的科普活动形式是讲座、旅游和形式多样的竞赛。综上所述,A社区“科学商店”以关注度比较集中“食品健康”为主题进行创设。

3 培育开发科技服务“产品”

通过摸清试点A社区的居住环境与居民“消费需求”,我们确定了“科学商店”的创设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在有意参与本次工作的大专院校中发布《“科学商店”创建招标指南》。招标对象为各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研究生),要求其具备开展科普服务的强烈志愿和创新科技服务“产品”的兴趣和能力。要求学生组成“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进行合作,每个团队3-5人,由一名青年教师作为“质量总监”指导团队开展产品研发、科技服务和销售,同时不限制学生必须从事所学专业相关的科技服务,只要具备学习能力即可,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交叉组合,团队之间可进行轮岗。两个团队必须到“科学商店”所在街道或社区完成二次调研和产品评估,将自己的创意、想法与社区科普工作者、居委会负责同志、社区居民中的科普爱好者进行及时沟通,并进行不断修正。

B大学的团队“科学饮食”顺利中标。团队由一名青年科技教师做指导,共有8名同学构成,其中5名负责“研发”,另3名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围绕“食品安全与检测”,团队研发出“四季饮食指南”“食品安全要点”“食品妙用与日常保健”等多项宣传材料,并制作成明白纸、折页、挂图、黑板报、趣味微信、趣味短信、讲座ppt等多种形式。设计了“饮食配伍禁忌”“如何科学减肥”等亲子互动游戏。购置了“人体脂肪仪”、便携式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等,自制了“健康大转盘”等科普互动展品,以便社区居民参与体验。开发了“谁家的厨房最干净”“您冰箱里的食物放对地方了吗”“您的早餐桌上都有啥”“您家小朋友的一周食谱”等一系列的科技服务项目。设计了“我家的一餐饭”等摄影比赛方案和“我家的安全饮食小妙招”等主题的竞赛方案。与本学校、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牛奶等食品生产企业的主管部门建立联动合作关系,将其作为“科学体验中心”。

4 建立社区“科学商店”、打造“销售流通”环节

“科学商店”的设立要征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首先要拉近与大家的距离,因此在开创期,应做到广泛接纳所有愿意走进“科学商店”的“潜在消费者”,承担一部分公共服务的职能。而对于试点社区的“科学商店”开设工作而言,B大学的经营人员们为能吸引到社区中尽量多的居民参与到“购物”和“消费”的过程中,将“科学商店”作为社区集中活动的公共共享空间之一。“科学饮食商店”在布局和装修上,不仅带有科普功能,更应着重体现舒适、亲切、便利等特点,布置了折椅和茶几,墙壁和窗帘的颜色也非常居家,以象牙白为主辅以浅金色,置物柜的样式与颜色尽量避免办公设备的感觉,不用金属类产品,书柜中配备有关食品安全、饮食健康、养生保健等相关的休闲读物,配置20寸液晶电视,定时循环播放与科学主题相关的电视节目,提供一种“家”的感觉,即便在不参与“消费”时,也欢迎居民来休闲、聊天。现代化大都市尤其是大型高层社区中,可供大家在一起放松的共享空间尤为不足,人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日渐减少。

“高性价比”是老百姓在购物消费中最为看重的一点,同样也适用于“科学商店营销”环节的打造。在试点社区中,“科学饮食商店”提供的“商品”形式虽然多样,但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利用科学手段鉴别、判断某些事物,以及为提高居民生活的便捷性与舒适性推广高新成果与新技术产品等。对于居民来讲,他的付出是时间和精力。为保证商店的良性运转,就必须提高我们服务的性价比,让居民认可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切实的“实惠”。一是商店应密切关注时事热点新闻事件,“研发团队”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新闻敏感性,并在教师指导下于第一时间对大家关心的食品安全类问题提出科学的解读,并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去除生僻专业名词的科普短信、科普ppt、科学小讲堂等,以普通公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方式传播至社区居民中去,避免让伪科学占领广大市场。二是“科学商店”必须坚持销售、定期销售,绝不能让“消费者”消费无门,商店保持清洁,科普展品、展项和宣传资料要定期更换,做到常有常新,为居民提供血压测量、体脂测定、家庭饮用水杂质测定等服务,激发居民的消费欲望。三是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商店”是为大家提供一种便民的免费科普服务,并且应激发热心居民的参与热情,将其发展成为我们的宣传员和志愿者,以人际之间直销的方式,帮我们开拓销售渠道,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5 配合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围绕食品安全主题,在商店运营一段时间后,开展主题科普活动“食品安全科普创意大赛”。以家庭为单位,吸引最为广泛的公众参与科普主题创意大赛,征集优秀科普摄影作品、科普文章稿件、科普漫画作品与科普微博作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推出科普创意微信、科普挂图、科普宣传材料(折页)等一批寓教于乐、适于互动参与的科普原创作品,引导公众掌握合理饮食、疾病预防、个人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促进公民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商店科普居民
“剧场”商店
石器时代的居民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天边的白云商店
逛玩具商店
无名火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