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方案设计研究

2014-04-17于长春赵彤宇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3期
关键词:基础课俄语中俄

于长春,刘 扬,赵彤宇

(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1 黑龙江省的中俄合作办学概况

就黑龙江省而言,与俄罗斯有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中俄合作办学有着国内其他兄弟省份所无法比较的地缘优势。从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工业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开始,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1986年开始至2012年底,黑龙江省高校中俄开展合作办学已经有19所黑龙江省高校开办了81个中俄合作办学项目。”[1]这些合作办学项目覆盖了文、理、工、医、法、经、管、史、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依托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河学院等高校建立了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和黑龙江省俄语中心。黑龙江省高校中俄合作办学采取分段培养、互相承认并转移学分的方式和国内外“双校园”的培养模式,这是黑龙江省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和创新。中俄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

2 俄语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高等教育的知识层面来看。基础课教学事实上承担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正是后续专业学习与应用的基本语言、工具和方法论。”[2]就中俄合作办学而言,学生在高年级时要使用俄语来学习俄方专业课程。要想学好这些俄方专业课程,学生仅有所学专业知识的汉语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本功底,而这种语言基本功底的打造正是俄语基础课教学的目标所在。俄语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俄方俄语课程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中俄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于中俄合作办学的学生而言,俄语基础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3 当前俄语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走访黑龙江省有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的部分高校表明,当前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与学环节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填鸭式”地去教;学生“被动式”地去学;教师“单一模式”地去考;学生“呆板”地去做。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延缓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

3.1 教师“填鸭式”地去教

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这样的教学给学生设置的是一个高压式、禁锢式、封闭式的“牢笼”。教学中广泛采用的“强化训练”“过度学习”等做法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失去了创造力。与此同时,“填鸭式”教学还造成了学生过重的思想负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3.2 学生“被动式”地去学

在教师日积月累的不断灌输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也不知道该问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的思想,不敢打断教师授课节奏,对书本和教师不敢提出质疑。这种学习状态代代相传,日显突出,学生的发散型思维、逆向型思维被禁锢、被束缚,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可以想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他们更成为不了创新型人才。

3.3 教师“单一模式”地去考

比较普遍存在的考试模式是期末“一张卷”的考试模式。这种考试模式重分数、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实际学习情况,难以做到及时反馈问题并加以解决,往往造成的是学生期末成绩并不理想。许多人认为:终结性评价简便易行,而过程性评价比较麻烦,不易操作,不能准确评定学习结果。这种错误思想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单一评价方式的长期存在,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此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学生“呆板”地去做

学习不讲方法,畏难情绪严重。学生能够听从教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呆板,无法作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点,他们往往想办法躲避,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求原因。“教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的思想严重,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去获取知识,他们成为了行动上的“矮子”。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得麻木、悲观,他们不敢面对现实,最终导致创造、创新精神的缺失。

4 多媒体网络手段的优势

(1)趣味化:图文并茂、生动快捷,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性:多媒体及通过计算机所呈现的网络学习素材更便于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实时交流,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3)资源共享性:多媒体网络上有大量的资料可供学生共享使用,这丰富了学习素材;(4)个性化: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风格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真正意义地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得以充分发挥。

5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俄语基础课教学设计方案

多媒体和网络课件已成为外语教学的崭新手段。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外语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外语水平,进而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补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和学生课内外学习实践等方面的全新设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将充分融合传统教学和网上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独立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中借助多媒体网络环境实施“教、学、考、做”四位一体化教学设计,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呈现如下:

(1)网络环境的立体结构设计:丰富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讲台,仅有多媒体却缺乏网络支撑的传统教学环境,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课件供教学使用;建立课程博客、BBS在线答疑等网络交流平台供师生共同使用;开发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和网络学习与测试资源库供学生自主学习及测试使用;开设作业电子邮箱供学生网上提交作业;提供电子课件下载供学生课后复习。

(2)授课方式全面化设计:打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利用网络课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不同专业需要、结合学生特点水平、结合就业能力培养、结合学习平台构建和结合情感心理疏导”的五结合授课方式,做到基础课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3)教学内容多样化设计:革新原有单一的教学内容,采用网络环境下的结合专业并始终为专业服务的“融合语言、融合文化、融合国情、融合专业实际、融合情感和融合实践”六融合教学内容。

(4)主动建构知识的多媒体课堂全新设计:打破原有学生一味死学的学习格局,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的协作学习模式,进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5)考核方式多角度设计:打破考核模式单一的局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设备,通过口试笔试相结合、平测期末相结合、课内课外考评相结合、考试考查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做到更好地检测学生的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能力、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6)考试内容丰富化设计: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借鉴外校俄语基础课考试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打破题型陈旧、内容单一、仅考语言知识本身、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考试内容,将俄语语言测试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测试上,突出和强调“听、说、读、写、译”5项基本语言技能的综合水平考核。

(7)课外学习活动网络化设计: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师生课下互动,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开展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活动(即四自活动:学生自导网络俄语节目;学生自主学习网上俄语知识;学生自主参加网上俄语大赛;学生自办网上俄语沙龙),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俄语基础课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这些课外活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以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锻炼动手能力。

6 结语

当前俄语基础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是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所尝试选择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手段的运用有其局限性。笔者主张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现在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广大俄语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们携起手来,集思广议,不断深入地探索、挖掘出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中俄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1]杜鹃.浅谈黑龙江省高校中俄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3(4).

[2]李戟.当前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

基础课俄语中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