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文化力的现代价值
——论中医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2014-04-16彭宜梅

荆楚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国际化中医药

彭宜梅

(荆门市康复医院康复科,湖北荆门448000)

中医文化力的现代价值
——论中医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彭宜梅

(荆门市康复医院康复科,湖北荆门448000)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医文化力是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发扬中医核心价值文化力、辨证思维文化力、天人合一思想文化力,推动中医的普及和现代化,是当下之需。运用中医特有的整体思维、相成思维、思辨思维、人文思维,来完善中医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医药理论、实践体系的中西分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是努力探索中医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中医;文化力;国际化;路径

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在其国际化进程中遭遇一些阻力,有其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其普及和发展中的成败得失,剖析其根源,找到一条现实的国际化路径,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一、中医所承载的文化力分析

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整体发挥的巨大深远作用,形成了所谓的中医文化力,是我国经济、科技乃至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之一。

(一)中医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仁、和、精、诚”、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1],共同构筑起中医核心价值体系。与今日医界推崇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一样,中医核心价值体系在医学伦理、病理、治疗等方面对医者进行制约。中医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力体现在古代和现代的互动、文化和科技的沟通、传承和创新的结合中,它拥有更易传播的受众、市场和前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较少关注,对其中的理论依据、范式模式、策略机制等的归纳整理少之又少,导致对中医文化传统机理研究出现断层,对其发展规律认识不透,特别对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循环、师承家授模式的归纳研究极少,已经需要抢救性发掘,不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承发扬。

(二)中医辨证思维文化力

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独有的中医辨证体系。其文化力最具影响的有三种:一是整体思维,也可以称为系统思维,是中医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础,依此中医建立了藏象理论,成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理论。而今国人将整体思维用到了社会发展各方面,大至探月项目、三峡工程,小至团队建设、个人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效能。二是相成思维,即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济互补的观点看待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对立的两种事物的思维方式[2]。“辨证之首,注意主症;辨证之性,注意兼症;辨证中证,注意联系。”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医医脚治头痛的道理,而这种事物间相互联系、依赖、影响的辨证思维正是中医的精髓,它与西方科学研究中割裂的、局部的、细微的分类研究原则大有不同,但又殊途同归。三是变易思维。变易思维是以变化的观点考察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是以疾病的运动变化为其基础的。而今,中医辨证文化力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部分精华已被西方哲学吸收,成为西方文化中的一部分。

(三)中医天人合一思想文化力

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太一生水,水反哺太一,是以成天;天反哺太一,是以成地”等朴素哲学思想为基础逐渐形成。中医认为:“冬伤于寒,春必瘟病;春伤于风,夏生食泄;夏伤于暑,秋必害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一年有四季,人体就有相应的生理功能来适应,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思想。当前人类无节制地改造自然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均在寻找解决之道,我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但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更需从中医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二、中医文化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一)运用整体思维,完善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中医学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整体思维,当代中医的核心价值体系正需要整体思维来重铸。当今,有人认为中医空虚神秘,无法实证,近似“巫术”,于是鼓吹“去中医论”。然而事实是,中医药的种种不解现象,通过中外的科学研究,逐渐拉开其神秘面纱,中医所面临的科学实证难题,越来越被认为是当今科学局限性所致。因此,政府部门要理直气壮地为中医文化的繁荣撑腰打气,积极发挥牵头作用;高校、医院、社会团体等组织应该发挥不同优势,相互协作,尤其是要发挥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作用,培养好中医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使其成为中医文化智慧源泉;要启动国家层面的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明确发展目标、纲要、规划,制定中医国际化实施方案,确定突破目标、精细部署、分部实施,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中医文化、医疗进行推广普及。

(二)运用相成思维,推动中医药理论、实践体系的中西分合

运用相成思维,是指在医学精神的大旗下,和谐融合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中西方医学。要坚持三分法:一是按西医药系统标准培养一批。不论是同仁堂以品质塑造品牌的模式,还是天士力以复方丹参滴丸敲开美国FDA大门的科技领先模式;不管是韩国高丽参国家营销规划,还是日本汉方药的国家发展规划,都是按照西方标准改造中医药,主动融入西方医药系统的好办法。二是按照中医理论独立研究一批。祖国医学文献记载了几千年来所积累的医药科学知识和医疗实践,数量大,内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中医药文献近8 000种,其中以临床医学占绝大多数。我们要参照国际化质量标准,按中国医学体系对这些医学知识去芜存菁,归纳整理,建立有相关要素指标和评价指标的中医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医国际化评价计算模型,为中医国际化程度的定量评价提供解决方案。三是中西方医学合作融合一批。要加强国际间中医药合作,开展国际医药经济合作、科研合作与技术合作,继续与世界各国、地区达成中医药合作协议,就教育、科研、医疗服务、人才交流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开展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合作的规模,定期召开国际中医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全球范围内宣传中医药;提请世界卫生组织推动传统医药的发展,通过人才的交换学习,促进传统医学和西医的相互理解和认同;要以国家政府行为为保障,推动中医文化为世界所接受,纳入世界各国的药品管理体系,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

(三)运用人文思维,建立中医人才培养机制

中医的魅力往往体现在独有的个人医疗能力上,中医及其文化的繁荣,归根到底需要一批以推动中医学为使命的人来完成,建立人才培养制度也必须尊重中医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要兼容并举建立好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国医”制度,帮助一批著名中医建立“实验室”,培养中医“硕士生”“博士生”;要建立“中医骨干”体系,培养一批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疗效好、群众公认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要在居民点、社区建立“中医保健中心”,立足末端需求,将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要的中医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中医药管理人才、复合性人才、外向型人才等的培养[3]。

(四)运用思辨思维,推动中医国际化进程

用思辨思维推动中医国际化进程,就是要用西方老百姓能够接受的逻辑方式,推动中医普及。一是立足孔子学院开展中医文化普及。要开展大规模为自愿者服务的活动,在西方社会建立对中医有一定认同或有参与热情的居民档案,找出具体医疗指向人群,开展有参照系的中医“未病先治”普及活动,让西方人切实认识中医疗效;要在有一定基础的社区,将中医锻炼方法、中医药使用、医疗药膳等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在实践中通过多元主体及路径,推广到各类人群中去;要从实现中医文化价值的高度,推出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二是依靠走出去的机构、人员系统推广。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科学,理应由中国人向全世界传播,要树立传播本国科学文化的自豪意识,立足华人、华侨聚居地向外辐射,让其在全球各地开花散叶。

[1]吉文辉.试论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界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33-136.

[2]百度文库.中医基础理论的含义与构成、形成与发展[EB/OL].(2012-07-18).http://wenku.baidu.com/link?url=cW3cqvl0IHKJ.

[3]佘靖.加强中医药继承发展工作的战略思考[J].中医药学刊,2005,23(1):5,8.

[责任编辑:陈如毅]

R2-03

A

1672-0758(2014)04-0094-03

2014-08-05

彭宜梅(1977-),女,湖北荆门人,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康复科中医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国际化中医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