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颊车穴探讨

2014-04-15,王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颊车经气主治

纪 ,王 卫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颊车,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面部,当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作用广泛,临床应用也变化多样,现就其穴义、穴性和主治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总结和扩展临床应用思路。

1 颊车穴名的意义

颊车的含义有二层,第一,“颊”在《说文解字》中载:“颊,面旁也”,特指面部左右两侧。“车”在《说文解字》中载:“车,舆轮之总名”,有运输,运转的意思。因而颊车首先所指的是部位名,如《医宗金鉴》载:“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可以理解为面部运动的枢纽部位,可司下颌之开阖,同时,更包含了其解剖部位,包括下颌角乃至整个下颌骨。第二,颊车又是足阳明胃经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1]:“足阳明胃经……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针灸甲乙经》记载:“在耳下曲鬓端陷者中,开口有孔,足阳明脉气所发。”说明颊车穴是在颊车部经气聚集与激发而成的穴位。

2 颊车穴主治探析

颊车穴临床运用范围广泛,所治疗的疾病种类很多,但都基于经络理论,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有远治和近治的双重治疗作用,又因其位于下颌关节的枢纽位置上,具有位置特殊性,故笔者以其枢纽作用为纲,总结其用法分为以下3方面进行探讨。

2.1 运动之枢纽 《灵枢·经脉》载:“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额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又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颌下,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 ,贯膈,络肝,属胆 ,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颊车穴可转输胃经之水谷精微之气于头面,又可接收手足少阳之经气,调和气血的同时转输由躯体传达至头面部之气血[2],司下颌关节的开阖咀嚼运动。运用这一特点,可主治因气滞血瘀导致的牙痛,牙关不利,中风之口噤不语等证。治疗中多使用泻法,以开瘀散结,通调气血,化瘀通络。

2.2 精神之枢纽 孙思邈真人创立“十三鬼穴”学说,《千金翼方》载:“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3]。”其中,颊车穴为鬼床,可驱鬼除邪,开关通络,清热散风,开窍启闭。又因阳明经脉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旺盛,产生水谷精微之气濡养脑络,脑为元神之府,濡养得宜,脑络充实,可奏调神通络之功;又心藏神,主情志,与其相表里的手太阳小肠经的分支“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额,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针刺选取颊车亦可通过头面经气的转输作用于小肠经和与其相表里的心经,以调节心神,舒缓情志,使滞涩之情绪精神得通[4]。运用这一特点,可主治郁证,脑卒中后遗症,失眠,精神情志等疾病。

2.3 气血之枢纽 颊车为足阳明胃经穴,作用于此穴可直接调节胃经气血,帮助胃之腐熟水谷,脾之运化水湿之效,调节脏腑功能,加速气血在体内的运转,运用这一特点,可主治胃肠腑热型、胃热滞脾型、脾虚湿盛型的单纯性肥胖证[5],使用颊车穴有转输气血,和胃清热,利湿通络之效,对于面部阳明经及太阳经所过局部肥胖者,可调节局部气血,促进局部代谢,起到修饰脸型,美容养颜之效。并且对于脾胃湿热型和肝郁化热型痤疮[6],尤以口周、前额、面颊明显者,使用颊车穴可以清利湿热,活血解毒,激发局部经气,疏通经络,起到祛瘀生新的效果。

3 病案举例

李某,女,29岁,主因“情绪抑郁8个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门诊,患者于8个月前因感情受到打击而出现心神不宁,焦躁不安,常默默不语,心烦失眠,胆怯易惊,曾就诊于天津某医院,予抗抑郁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面色黯淡,情绪低落,心烦不寐,易受惊吓,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胸痞脘闷,偶有心悸,小便可,大便秘结,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否认既往史及过敏史。诊断为郁证(肝火扰心证)。针对证型制定疏肝解郁,健脾安神之治法。针刺治疗选取颊车穴,针尖先指向下颌方向,斜刺1.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使针感向承浆穴放射,以患者耐受为度;继而转变针尖方向指向头维,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头维方向放射,留针40 min,隔5 min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首个疗程后,诸证减轻,心烦明显好转,寐安,纳可,仍有默默不语,易惊胆怯之表现,予继续针灸治疗。

按:该患者因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导致气机郁滞,暗耗心血,而出现默默不语,易惊胆怯;母病及子,而有心烦不宁,心悸不寐;肝木乘脾,脾失运化,运化失司而有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脘痞便秘等症状。治疗选择颊车穴单用深刺,加以捻转刺激针感分别向承浆和头维放射,针感传达至“鬼市”承浆,实现枢纽作用以启闭精神;引导针感达到头维,疏通足阳明、足少阳两经,开启枢纽以促进经气布散,既可促进“后天之本”使胃气和顺,又能调理肝胆,安神定志。综上所述,针刺重刺激颊车,并调节针感方向,既可开窍启闭,安神定惊,又可调节心神,疏理气血。从而使瘀滞的气机得以运转,抑郁的精神得以舒畅,经气布散全身而改善全身症状,收到良好的“枢纽”效果。

4 小结

通过对有关颊车穴“枢纽”作用的总结,可知颊车穴穴性偏泻,临床多应用于实证,并具有疏通经络,转输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取颊车之“枢纽”的穴义应用于临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临床上也应灵活运用,循证加减。

[1]王兴,于铁成,张婵娟.《黄帝内经》对针灸学的贡献[J].吉林中医药,2013,33(4):423-424.

[2]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3]罗玉文,邓赛男,胡灵香.颊车穴调神志临床运用及机理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37-38.

[4]蒋萃,翟佳丽,邓竹青.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及评述[J].中医药导报,2010,16(2):1-3.

[5]曾玲,林海燕,张彩贵,袁立霞.五脏辨治痤疮探微[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09-1110.

[6]成改霞.寻常痤疮中医辨证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2):163-164.

猜你喜欢

颊车经气主治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人体经脉养生律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小穴位 大健康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