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象数思维论肾主骨、骨象金及其临床意义

2014-04-15王正山张其成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五脏素问骨髓

王正山,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肾主骨”是中医的基本假设(类似于公理)之一,其说出自《素问》。历代医家亦本此推衍而无异议。至于为何“肾主骨”,《内经》未曾明示,而注家亦鲜有深入论述。笔者从中医象数思维的角度出发,探讨肾主骨之深层原因。另外,骨体坚凝、质重、色白,五行之中最类金象,而前人鲜有论及。笔者将深入探讨“骨有金象”的问题,并分析其临床价值。

1 论“肾主骨、髓”之象数学依据

首先,此“主”字当训为主宰、主持、主管之意。所谓肾主骨 、髓,即骨 、髓之生长 、发育 、美恶 、盛衰,皆由肾气之强弱决定。

在讨论“肾主骨、髓”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为何肾五行属水?从象数思维的观点来看,肾五行属水,以其在五脏之中,位置最下,司水液代谢,主藏精,为生殖之本;五行之中,水曰润下,天一生水,为万物生发之本,其时冬,冬令闭藏。此皆与肾相应,故肾五行属水。

再论“肾主髓”。上言肾属水,秉北方寒水之气而生,主藏精,为人体生发之根本。而人身封藏之密,莫过于髓。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骨髓能分化为各种干细胞,干细胞又化生各种细胞,故髓为人体生化之源,与水为万物生发之本相类,是以髓主于肾而属水。按:《内经》虽未言骨髓分化干细胞及造血之功能,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髓生肝。”[1]43是以髓为生发之本明矣。

第三,论“肾主骨”之象数学依据。关于肾与骨之关系,《素问》多有论及,今录其要者于下。《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1]43按 :“在体为骨”,王冰注曰 :“端直贞干,以立身也。”《五运行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1]315按:“在体为骨”,王冰注曰:“强干坚劲,骨之体也;包裹髓脑,骨之用也。”《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1]67《五脏生成》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1]69《宣明五气》:“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1]131按 :“肾主骨”,王冰注云:“张筋化髓,干以立身也。”《痿论篇》:“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1]208

遍览《内经》,皆云肾主骨,肾病则骨衰。而其所以然之故,未尝明示。注家亦多随文敷衍,缺乏深入探讨。其中王冰之注较为可取,故录之于上。归纳起来,王冰认为骨有“体”有“用”。强干坚劲,是骨之“体”。而骨之“用”,主要有 3:1)主封藏骨髓,为骨髓、脑髓之屏障,所谓“包裹髓脑”是也,肋骨对胸腔心肺等器官的保护作用亦属此类;2)化生骨髓,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所谓“化髓”是也;3)作为人身的主要支柱,各种器官、肌肉、组织都附着于骨,所谓“干以立身”“张筋”是也。

换言之,王冰注“肾主骨”,是从“体”和“用”两个方面来说的。如从“用”的角度来说,水主封藏,肾主藏精,而骨主封藏骨髓,二者是一致的;又“天一生水”,水为万物生发之本,骨能“化髓”,而髓为人体生化之源,这也与肾相应。然而,如果从“体”的角度来说,水体柔软,而骨体坚硬;水色黑,而骨色白。二者差异很大。怎么解释这种差异呢?笔者认为,这可以从中医“气化”的角度来考虑:肾本北方寒水之气而生,寒主收引,柔软之物遇寒则坚(如水遇寒则能结冰),故肾()字从“”。《说文》:“,坚也。从又臣声。凡之属皆从。”五脏之中,肾体最坚;五体(筋、脉、肉、皮、骨)之中,骨体最坚。是以应之。又肾主藏精,骨以封藏为用,故亦应之。又骨能化髓,髓为人体生化之源,与水为万物生发之本相类。有此3因,故曰“肾主骨”。《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1]315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论骨有金象

由上所述,从“气化”和“用”的角度来讲,肾五行属水,肾主骨髓,应该是没有疑问的。然从“体”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骨体坚凝、质重、色白;五行之中,金最坚固,密度最高,其色白。二者相似。2)五行之中,水性柔软,随方就圆,而无定体,其色黑。五体之中,骨最坚固,形状最稳定,其色白。二者不类。也就是说,从“体”的角度出发,骨象金而不象水。那是否可以把骨配为金呢?答案是肯定的。隋·萧吉《五行大义》卷二“第五·论配支干”记载了这种配法:“干以甲乙为皮毛,丙丁为爪筋,戊己为肉,庚辛为骨,壬癸为血脉也。支以寅卯为皮毛,巳午为爪筋,辰戌丑未为肉,申酉为骨,亥子为血脉也。木生在地上,故为皮毛;火有猛毅,故为爪筋;土有持载,故以为肉;金性坚刚 ,故为骨;水本流润 ,故是血脉。”[2]萧吉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其《五行大义》一书为隋以前研究阴阳五行集大成之作,故此书对骨与金的关系的论述当有相当的代表性。

无独有偶,彝文古籍《宇宙人文论》中也明确记载了骨五行属金的说法。《宇宙人文论》第十八章“人体同于天体”记载:“随着五行的变化,形成人体的根本。五行中的水就是人的血,金就是人的骨,火是人的心,木是人的筋,土是人的肉”[3]。不难发现,《五行大义》与《宇宙人文论》所记载五行配人体之中,金为骨,水为血,土为肉,这三行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其余两行不同,非关本文重点,兹不详论。

五脏肺属金,而骨有金象,故肺与骨密切相关。《管子·水地》篇中也明确记载了“肺生骨”之说[4]。

非独此也,《周礼》也有类似的记载,较为隐晦,我们需要略微转换一下才能看清楚。《周礼·天官·疡医》:“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郑玄注曰:“以类相养也。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辛金味,金之合异物似筋;咸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脉;苦火味,火出入无形似气;甘土味,土含载四者似肉。滑,滑石也,凡诸滑物通利往来似窍”[5]。

按:郑玄以骨属木,筋属金,脉属水,气属火,肉属土。然后以酸补木,辛补金,咸补水,苦补火,甘补土之说释经文,未知所本,然适与《素问》相反。据《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 ,酸泻之 。”“心欲,急食咸以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 ,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1]124-125《素问》之法,用酸补肺、辛补肝、咸补心、苦补肾、甘补脾。五脏合五行,五行各有其性,而五脏各有其欲,顺其欲则为补,逆其欲则为泻。今以《素问》五脏补泻之法,再考虑肺属金、象骨,肝属木、主筋,心属火、主脉,肾属水、主气(肾主纳气、水化为气),脾属土、主肉,则上述经文可以更好地解释如下:肺属金,骨有金象,金主收降,酸味主收,能助金气之收,故酸能补肺以养骨;肝属木而主筋,木喜条达,辛味主散,能遂其调达之性,故辛能补肝以养筋;心属火而主血脉,心欲,咸能坚,故咸能补心以养脉;肾属水而主纳气,肾欲坚,苦味能坚,故苦能补肾以养气;脾属土而主肌肉,脾欲缓,甘味能缓,故甘能补脾以养肉。诸窍以通利为用,故以滑利之品养之。如大便燥结者,麻仁、郁李仁、杏仁、蜂蜜之类可也;小便淋涩者,冬葵子、车前子、滑石之类可也。

此段经文,历代注家因未明骨有金象之理,故虽议论纷纷,皆未得其要。

综上所述,合《五行大义》《宇宙人文论》《管子》《周礼》观之,则骨有金象,古人早已明言。又,现代医学证明,骨骼的主要成分为钙。钙为金属元素,补骨当先补钙,此亦骨有金象之又一旁证。

3 论“肾主骨”与“骨象金”之关系

如上所论,“肾主骨”而“骨象金”,二者似乎矛盾,其实不然。“肾主骨”,说的是“气化”,论的是“用”;“骨有金象”,说的是形质,论的是“体”。《内经》之所以强调“肾主骨”,而不强调“骨象金”,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重用轻体”“重道轻器”[6]的思维特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虽然有重用轻体的倾向,但同时也强调体用之间的同源性与相互依存关系,故在强调“肾主骨”的同时,认识到“骨象金”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对临床骨病之治疗提供方向性指导。

4 论“骨象金”的临床意义

因肾主骨生髓,故补骨先当补肾;因骨有金象,且金能生水,故补骨当先补金。有见于此,古人接骨之方多用铜屑、自然铜(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铁FeS2)、生铁、铁浆粉、龙骨、赤石脂等金石之品,此皆取其为金石之属,同气相应,能补骨之体也。另外,理解了“骨有金象”,补骨当先补金,则今西医所谓补骨当补钙者也就不难解释了。

今考古书所载接骨方3首,列之于下,并详加分析,以资参考。接骨散(《丹溪心法》):没药、乳香(各半两),自然铜(一两,煅淬),滑石(二两),龙骨(三钱),赤石脂(三钱),麝香(一字,另研)。上为末,好醋浸没,煮多为上,干就炒燥为度,临睡服时入麝香,抄以茶匙,留舌上,温酒下,分上下食前后服。若骨已接尚痛,去龙骨、赤石脂,而服多尽好,极效。[7]接骨药(《儒门事亲》):铜钱(半两,醋浸淬焦烧,研为末),木香(一钱),自然铜(一钱),麝香(少许)。上为极细末。如在上,食后每服三匙头,嚼丁香一枚,乳香一粒,无灰酒一小盏;在下,食前。如不折,其药反出。服罢,其痛不可当,勿疑,待一日,如骨未接,再服如前。老者十余日,少者不过五、七日。[8]自然铜散(《张氏医通》):自然铜(煅通红,醋淬七次,放湿土上月余用),乳香,没药,当归身,羌活(等分)。为散,每服二钱,醇酒调,日再服。[9]

按:以上3方皆重用自然铜(或铜钱),或加龙骨、赤石脂等,以其象金而能补骨故也;跌打损伤,必有瘀血作痛,故用乳香、没药、当归等药行血化瘀而止痛;行血必兼调气,故用麝香、木香、羌活等辛香走窜之药以行气而止痛也;加酒服者,以其气雄而烈,能行血气也。诸方独重金石之品,以活血行气之药佐之,而未重补肾者,皆以外伤所致之跌扑伤损,其得之也骤,肾未尝虚也,故直补其骨,所谓“急则治其标”也;倘年老肾虚所致之骨质疏松与骨折,则当兼补肾,所谓“缓则治其本”也。

又按:西医“骨质疏松”一病,大体与中医“骨痿”“骨痹”“骨枯”“骨极”“腰痛”等相对应[10],而治疗之法则需要根据症状之不同,随机应变,不可偏执补肾之法。近年来相关研究颇多,可参考引文[11-12]等,兹不赘述。

5 小结

笔者从中医象数思维的角度,详细论证了中医所谓“肾主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长期为医界所忽视的“骨象金”之说,并论证了“肾主骨”与“骨象金”之关系。基于“肾主骨”“骨象金”的理论,本文详细论证了中医临床接骨多用金石之药的原因,并从中医的角度解释了西医所谓补骨先补钙的道理。

[1]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萧吉.五行大义[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87.

[3]罗国英.陈英译.宇宙人文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95.

[4]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815.

[5]孔颖达.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668.

[6]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42.

[7]朱丹溪.丹溪心法//丹溪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7.

[8]张从政.儒门事亲//子和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43.

[9]张璐.张氏医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6.

[10]朱辉,郑洪新.读《千金要方》谈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J].吉林中医药,2009,29(10):910.

[11]陶润,钱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32.

[12]沈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近况[J].吉林中医药,2007,27(1):66.

猜你喜欢

五脏素问骨髓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失眠与五脏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赞美骨髓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