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尘肺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和病理基础分析

2014-04-15张翠萍四川大学华西四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041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煤工矽肺尘肺

张翠萍 (四川大学华西四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粉尘所致的纤维化改变性疾病。近年来,粉尘作业工作增加,导致尘肺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能有效克服因原本器官组织重叠造成的检查障碍,是目前针对尘肺有效的检查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进步,其分辨率、扫描速度都在显著提高,可有效结合多面重组的后处理技术,能有利于多方位对尘肺的病变情况做判断。经研究显示[1],使用多层螺旋CT对尘肺影像学特征做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尘肺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对其细微影像、解剖优势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华西四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的50例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27~74岁,平均(43.7±3.9)岁。其中煤尘接触者8例,二氧化硅接触者31例,接触煤矽粉尘混合环境患者为4例,炭胺尘肺4例,接触石棉粉成分3例。接触时间为0.7~37年。经临床分期显示,0期尘肺2例,I期尘肺8例,II尘肺28例,III期尘肺12例。

1.2 方 法

使用多层螺旋CT做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受检,行深呼吸后,做肺尖至肺底螺旋容积扫描,其扫描参数为:管电流180~359 mA,管电压130 kV,准直0.7 mm,矩阵为513×512,床进为60 mm/s,扫描时间8 s,其扫描层厚为6~8 mm,重建层厚1.2 mm。经标准算法重建后,获肺窗(-600,1 100 Hu)、纵膈窗(40,360 Hu)图像。其中,22例患者行高分辨薄层扫描,经骨算法重建后,为-500、1 700 Hu窗位、窗宽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收集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构成比差异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 果

在50例确诊为尘肺患者中,矽肺发病率为62%,其次是煤工尘肺16%,其余尘肺类型则较为少见,分布为8%和6%。经临床分期显示,0期尘肺2例,占总比例的4%,I期尘肺8例,占总比例的16%,II尘肺28例,占总比例的56%,III期尘肺12例,占总比例的24%。

尘肺CT表现主要为圆形小阴影p、不规则小阴影s。大阴影与块状纤维的病灶少。不规则小阴影、圆形小阴影存在于双肺分布差异显著(P<0.05)。小阴影p多见于左肺下叶、上叶处,尘肺阴影大多见于两肺上叶。矽肺、煤工尘肺为不规则小阴影与圆形小阴影,其他尘肺则多呈现不规则小阴影。

2 讨 论

2.1 尘肺病理与临床特征

尘肺是因吸入难溶性颗粒粉尘导致的肺部不可逆性纤维病变。尘粒吸入肺部后,会对肺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易出现炎性反应,导致肺部出现增生活动,长此以往,则会有慢性排异性的反应。在尘肺发病之时,巨噬细胞起关键作用,在肺泡、细支气管、小血管、淋巴结等地方,聚集大量尘性巨噬细胞,从而对组织增生形成刺激,导致结节性肉芽肿形成[2]。因肺部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其病变部分转变为胶原纤维,肺内线网状杂乱,呈高密度影,称为肺纤维化。在临床诊断中,可将其分为电焊工尘肺、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等尘肺类型。目前,尘肺为最严重的职业性疾病。在全国职业病中,占75%以上为尘肺[3]。矽肺是常见尘肺类型,占55%以上,煤工尘肺仅次其后,都会对粉尘接触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次研究中,矽肺为62%。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气短等,弥漫肺纤维化还会直接形成肺功能障碍。相关报道显示[4],矽尘结节密集对肺功能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合并肺气肿对肺功能所造成的损害更为明显,且易并发肺结核,两者结合,对肺的损害更为严重。

2.2 尘肺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和病理学、解剖学关系

尘肺病理变化是尘性结节、结节纤维聚集、尘性纤维化。尘肺经CT检查显示为圆形小阴影与不规则小阴影,小阴影融合后形成大阴影。圆形小阴影p、q、r对应于病理尘性矽结节,小叶间质纤维化增生则表现为不规则小阴影t、s、u。其中小阴影s与p是较为常见的阴影类型,矽肺的评价特征便是圆形小阴影。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矽肺患者大多呈现为圆形小阴影,或者与不规则小阴影混合。

使用CT检查,可对肺内细小分布、病变、周围结构间关系清晰显示。尘肺小阴影大多弥漫于两肺间,且各肺叶间肺部也各有差异。PMF病症大多同时对双肺上下叶皆造成影响,与大阴影分布相同,而这是因为病灶不断增大,已经超出肺上叶范围,且累及下叶背段。大阴影周围易出现肺气肿情况。因肺纤维化,而导致肺结构较为紊乱,导致肺充气不均。

结合上述,可见采取多层螺旋CT对尘肺患者进行诊断,可有利于患者早期确诊,及早期分型,从而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1] 张玉敏.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用于尘肺诊断的标准研究与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8):75-77.

[2] 任侯卯,邢景才,杨丽娟,等.CT和高分辨CT对煤工尘肺小阴影和阴影融合及肺气肿诊断的价值[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13-16.

[3] 王新丹.多层螺旋CT对早期煤工尘肺的定性定量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4] 刘 蓉.多层螺旋CT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01-102.

猜你喜欢

煤工矽肺尘肺
矽肺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
论新时代我国煤工尘肺病患者索赔障碍及破解
煤工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的相关因素分析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BODE指数在煤工尘肺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65例疗效观察
某大型铸造企业30年尘肺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104例矽肺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129例尘肺患者合并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