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优秀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结构研究

2014-04-15祝捷王长生陈彦端张帆周强邱宜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赛艇范畴一体

祝捷,王长生,陈彦端,张帆,周强,邱宜均

基于扎根理论的优秀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结构研究

祝捷1,2,王长生1,陈彦端3,张帆1,周强3,邱宜均4

“一体感”是运动员长期训练与比赛形成的专项心理能力,是保障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对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在赛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多使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描述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和艇、桨的良好控制与清晰的认知,并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对来自湖北和广东省赛艇运动队的24名赛艇运动员与6名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出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滑座感、艇吃水感)、感知控制桨能力(桨出入水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队友节奏感、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队友体力感)4个大范畴和17个小范畴,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状态的感知能力,为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提供核心动力。

扎根理论;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

赛艇运动(rowing)是指由一名或多名桨手背朝船艇前进方向(赛艇上可有舵手或无舵手),借助全身肌肉力量,以船桨为杠杆,推动赛艇前进的一项单人或多人运动方式。赛艇运动除了对运动员体能耐力、力量素质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运动员在专项动作执行过程中对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这样才能使技术动作高效、连贯、协调和稳定,从而保证赛艇获得持续高速前进的动力。在赛艇训练与比赛实践中,运动员往往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评价这种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清晰的认知,以及对艇、桨的良好控制。运动心理研究领域中,将这种“人艇合一”的感觉称为运动员“一体感”,如人竿、人栏、人板水、人木、人枪靶、人球网、人马一体感等[1-2]。由此可见,赛艇运动员“一体感”对于赛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赛艇运动员“一体感”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准确把握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主观感受,为运动员竞技状态提供科学诊断的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为赛艇运动员专业技术训练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发挥运动心理学在专项运动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者结合信息加工理论和系统工程论提出了运动员的“一体感”,认为优秀运动员人—器械系统运动中的专项特殊能力“一体感”是其掌握与发挥专项技术的心理生理状态演化规律,包括专项信息的接受能力、处理能力和执行能力[1]。此后,研究者分析了网球运动员的“人—球—网一体感”和中长跑运动员的“人—道—场一体感”的演进控制模型[3-4]。虽然,研究者对“一体感”的内涵和形成机制做了初步探索,但多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对具体专项运动“一体感”的结构分析过于宽泛,限制了实证研究的有效开展和实践指导价值。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1)概念界定不清晰,将“一体感”统称为一种综合能力,认为“一体感”是运动员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表象力和意志力等先天素质与后天训练高度发展的特殊能力的综合表现,限制了具体研究的可操作性;(2)理论基础不牢固,前人尝试结合系统论来构建“一体感”理论,然而人体本身是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基于系统论的“一体感”其结构自然也很难阐释清楚[1];(3)技能与心理能力关系的混淆,研究者往往从运动心理学的单一角度将“一体感”归于运动员的“感知”能力,忽视了运动员自身技术动作要素。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提出有助于解决这些难题。

近年来,运动心理学领域陆续出现了大量的质性研究报告[5-7],其中,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经典的质性研究方法得到广泛运用[8-9],这为“一体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量化研究方法相比,扎根理论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理论构建,采用自下而上、从实际具体事件中提炼理论的方式,结合文献阅读和不断比较分析等方法,在系统收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核心概念并以此建立理论[10]。当前,赛艇运动员“一体感”理论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前期研究并未就“一体感”的概念、结构等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因此无法根据已有理论对“人—艇—桨一体感”结构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只有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才能构建科学的“人—艇—桨一体感”结构体系。基于此,本文拟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分析优秀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内涵与结构,期望为赛艇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训练与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1 基于扎根理论的“人—艇—桨一体感”结构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访者为湖北省和广东省水上训练基地赛艇项目的24名全运会重点运动员和6名教练员。运动员中,男14人,女10人,平均年龄22.5岁,单人艇项目8人,多人艇项目10人,兼项型6人。受访运动员的选取基于以下3条标准:(1)参加2013年全运会的重点运动员;(2)4年以上专业训练;(3)至少获得全国比赛前3名。在所选运动员中,训练年限0~4年的6人,4~6年的12人,6~10年的6人,12人最佳比赛成绩为国际赛事前3,8人为洲际赛事前3,4人为全国比赛前3。6名教练员中,男5人,女1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2人主要执教单人艇项目,2人主要执教多人艇项目,2人为兼项型。受访教练员的选取基于以下4条标准:(1)有运动员经历;(2)至少为全国比赛冠军或洲际及以上级别比赛前3;(3)受访运动员的总教练或主教练;(4)执教经历3年以上。在受访教练员中,2人执教年限为3~5年,2人为5~10年,2人为10年及以上,其作为运动员期间的最佳比赛成绩,4人为国际赛事前3,1人为洲际比赛前3,1人为全国比赛冠军。

1.2 研究过程

本文在识别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结构因子时,对各类因子进行鉴别、比较和分类,一方面采取动态的研究视角,不断跟进本研究问题的前沿动态;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扎根理论的研究步骤收集和处理资料,得到最终理论。本研究将采用3级编码的形式对所有整理完成的录音文字稿进行编码处理,3级编码包括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关联式编码(二级编码,又称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三级编码)[11],并制定研究流程(见图1)。

图1 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结构扎根研究流程

1.2.1 访谈在进行正式访谈之前,作者就访谈内容咨询了2位运动心理学专家和2位赛艇教练,制定访谈程序与内容后再请5位专家做了进一步修改。研究采用面对面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的形式,在征询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全程录音。运动员、教练员访谈均在赛艇运动队办公室内完成,运动员的访谈时间为45~90 min,教练员的访谈时间为60~ 120 min。

运动员的访谈提纲以运动员最近1年中最好的一次赛艇比赛的经历为访谈主线,主要是请运动员回忆在该次比赛过程中所处的情境、具体的行为和心理历程。具体而言,访谈提纲包括“一体感”理解、“一体感”体验、影响“一体感”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以期得到运动员在体验到“一体感”时的基本信息。对教练员的访谈,以教练员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一次赛艇比赛经历为访谈主线进行回溯性访谈,教练员访谈提纲前4个问题围绕自身的“一体感”展开,后2个问题以如何培养运动员的“一体感”展开。

1.2.2 研究信度检验为了增加研究的可信性,本研究采取以下3种方法来提高信度。(1)掌握赛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在访谈前与教练员取得联系,获取支持,并让教练帮助联系参与访谈的运动员,使运动员重视访谈。(2)统一编码原则,确保编码达到较高的一致率。将编码人员分为2组,选取3个访谈样本的编码进行比对讨论,确定自由编码的原则后再进行大范围编码。最终,2个编码小组提取自由编码数一致率为88.6%,具有较好的编码信度。(3)邀请2位运动心理学和2位赛艇训练专家对编码结果进行评价,验证材料的可靠性。

1.2.3 资料分析与编码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将所有音频材料进行了整理,在将音频信息转化为访谈文本的同时对非语言信息进行标注。单个访谈的平均时间约为55 min,其中,最长一次访谈录音时间为85′43″,最短一次访谈录音时间为41′52″,形成的访谈文本中最长达12 466字,最短为2 164字,共计约12万字。本研究的操作程序具体为:(1)开发性编码,即从中提取出运动员在一次感觉最佳的比赛过程中体验到的“一体感”的小范畴类别;(2)主轴性编码,即根据内涵一致性原则,将不同小范畴进行合并处理,总结出大范畴类别;(3)选择性编码,保留“核心”范畴类别,剔除次要范畴类别;(4)将分析得出的各范畴类别作为“一体感”的结构因子,得到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结构体系。

2 基于扎根理论的“人—艇—桨一体感”结构分析

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性译码就是借着仔细检验而为现象取名字或加以分类的分析工作[12]。在资料分析的初始阶段,本文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语句,最终得到800余条原始语句。通过不断地比较分析和类属分析后,本研究共编译一级编码146个,为了更加科学地对原始语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本文选择出现3次及以上指向同一概念的原始语句,并对原始语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得到概念63个,范畴17个,对每个范畴编码过程进行举例(见表1)。

表1 访谈材料开放式编码结果举例

2.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过程的重点在于把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范畴建立联接关系,使得类属的属性和维度具体化。本文在进行主轴译码中,采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的逻辑范式,把开放式译码得到的各项范畴有机连结起来[13]。本研究经过主轴译码后,根据不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得到4个构建“人—艇—桨一体感”的关键性范畴,分别是控制艇身状态能力、控制桨的状态能力、掌控队友状态能力和对手状态能力(见表2)。

2.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过程是从主范畴挖掘核心范畴,把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通过描述现象的“故事性”来梳理范畴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资料与正在成型的理论动态地完善各个范畴及相关关系,以达到理论饱和的要求,形成最终模型,构建“人—艇—桨一体感”内涵故事链(见图2)。

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在宏观层面上集中为4大范畴,在微观层面上集中为17个小范畴,其中,控制艇身状态能力包含5个小范畴,控制桨的状态能力包括4个小范畴,掌控对手状态能力包含4个小范畴,掌控队友状态能力包含4个小范畴。同时,在访谈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多人艇与单人艇运动员的“人—艇—桨一体感”的区别主要在于掌控队友状态能力的感知上,单人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结构主要控制艇身状态能力、控制桨的状态能力、掌控对手状态能力,而多人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则包括4个方面的能力感知。

由于“人—艇—桨一体感”的各结构维度并非都是同等重要,在访谈资料的整理过程中也发现,在这其中有一个或者几个范畴起着关键作用,这些范畴被受访者提及的概率非常高,这间接地表明了,被试的“人—艇—桨一体感”与这些范畴联系紧密,亦是组成其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本文对选择性编码后的结果进行频次统计,并通过频数排序和卡方检验来判断各类范畴的重要性。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在一级维度中,感知控制艇身能力(426频次,占53.65%)所占的频次百分比最大,且卡方检验表明,这4类一级维度的频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495,P<0.000)(见表3)。

表2 主轴编码结果及其关系联结

图2 “人—艇—桨一体感”内涵故事链

表3 “人—艇—桨一体感”一级维度重要性排序

通过对“人—艇—桨一体感”的二级维度的频数分析可以发现,感知控制艇身能力中的“艇速感”和“艇平衡感”是访谈被试提及频次最高的2类范畴,此外,感知控制桨能力中的“桨出入水感”和“桨频节奏感”被受访者提及的频次也较高(见表4)。相对而言,感知掌控队友能力中的二级维度频次均较低,这可能与本研究中访谈被试大部分是单人艇项目运动员有关,因此,在访谈过程中并未提及感知掌控队友能力有关的范畴,其“人—艇—桨一体感”结构也不包含感知掌控队友能力。

表4 “人—艇—桨一体感”二级维度重要性排序

3 讨论

3.1 “一体感”概念辨析

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希曼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把心理能力看成是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心理能力是个体在完成运动任务的过程中,对肢体进行一系列控制,完成一系列反应活动的心理特征[14]。国内学者邱宜均认为,心理能力是与完成操作运动有关的能力倾向性的总和,同时他依据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能力二因素理论把心理能力分为一般心理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认为一般心理能力是指完成运动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能力,如感知觉的灵敏度、反应的即时性、准确性等,它可以揭示运动员一般心理活动的水平和状态;心理控制能力是根据运动员专项的特点,就会形成某些心理特征,如球感、冰感等[15]。由此可见,“一体感”作为运动员的一种专门心理能力,与一般心理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有明显的区别,可归属于斯皮尔曼提出的专项心理能力范畴,是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训练与比赛而形成的一种专项心理能力。

访谈过程中,运动员与教练员对“一体感”的理解往往与“控制”这一概念联系起来,认为“一体感”体验最多的时候往往是对技术、对手、赛艇等比赛中各类因素控制感觉最好的时候。因此,本研究认为,“一体感”亦属于心理控制感的范畴。心理控制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努力等内在因素在影响和决定外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价[16]。控制感对良好状态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表明,人们只有在相信拥有控制感的时候,才会体验到一种处于良好状态的感觉[17]。“人—艇—桨一体感”作为赛艇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中的一种积极体验,与赛艇运动员对赛艇比赛情境中各类内外在因素的控制水平联系密切。访谈结果也表明,当赛艇运动员控制水平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或超过平时训练水平时会体验到更多的“人—艇—桨一体感”。

3.2 “人—艇—桨一体感”结构分析

赛艇运动员在访谈过程中会经常谈到艇、桨、水、对手、队友等具体因素的技术信息的交互处理状态,这与徐涛提出的人—器械—环境系统自动控制反馈原理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已有研究从系统论角度出发认为,“一体感”的结构包括运动员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表象力、意志力等先天素质与后天训练高度发展的特殊能力的综合表现[1]。然而,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发现,赛艇运动员对“一体感”的理解更多的集中在技术动作控制能力的感知,赛艇运动员在描述最佳运动体验时往往将内容指向各项具体赛艇技术动作执行的流畅感知。因此,“人—艇—桨一体感”是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状态的感知。

“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征符合赛艇项目与比赛情境特征,运动员对艇身与桨的感知控制能力反映了赛艇基本技术要求,运动员对对手与队友的感知掌控能力则体现了具体比赛情境反映。此外,以往关于运动员专项训练与比赛的研究,往往将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能力等单独研究[18-21],如何协调统一这几种能力,更好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服务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得出的17个“一体感”小范畴即是这4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运动员只有将4种能力完美结合才能体验到更多的“一体感”。因此,通过对运动员“一体感”的测量,可以评估运动员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能力的协调程度,为最佳竞技状态的发挥提供诊断与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得出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是赛艇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训练与比赛而形成的一种以赛艇技术感知控制为核心的专项心理能力,其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感知控制桨能力、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4个大范畴,包括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吃水感、艇滑座感、桨出入水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队友节奏感、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和队友体力感17个小范畴。“人—艇—桨一体感”是赛艇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心理能力。

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揭示了“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可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1)“人—艇—桨一体感”测评工具的开发。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到有关“一体感”测评工具的研究,因此开发“人—艇—桨一体感”测评工具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一体感”与流畅体验的关系。流畅心理状态是人处于一种焦虑与放松之间的平衡状态后所感受的一种状态,或是一种精神体验,这种平衡取决于人本身所具有的技能与所感知面临的挑战的匹配,并且两者必须在一个人的平均水平之上,并且研究者已证实在工作、休闲、运动等情景下“流畅心理状态”是最理想的心理状态[22-23]。同样是通过比赛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的“一体感”与流畅体验的关系是否密切?(3)“人—艇—桨一体感”前因后果机制的探索。由于往往是运动专项“一体感”较强的运动员会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因此,探索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前因变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赛艇运动员的“人—艇—桨一体感”是否能够直接预测运动员比赛满意度、训练满意度和比赛成绩,也需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

[1] 徐涛.高级运动员的专项特殊能力系统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87(2):10-14.

[2] 王斌,李欣,马红宇,等.马术运动员制胜心理研究:“人—马一体感”模型的初步构建[J].体育科学,2008,28(1):27-31.

[3] 徐涛.高级排球运动员专项特殊竞技能力系统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4,30(8):13-19.

[4] 徐涛.中长跑运动员人一道一场一体感竞技功能态理论及应用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12):48-58.

[5] MARTENS R.Science,knowledge,and sport psychology[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87(1):29-55.

[6] JAMBOR E A,WEEKES E M.The nontraditional female athlete:a case study[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1996(8):146-159.

[7] GOULD D,COLLIN K,LAUER L,et al.Coaching life skills:a working model[J].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review,2006,2(1):4-12.

[8] 张春青,钟伯光,姒刚彦.运动员运动生涯逆境及应对的质性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67-73.

[9] 刘靖东.台湾、香港地区运动心理学专家备战2004年奥运会运动心理学服务模式研究:一项质性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10] GLASER B.Theoretical Sensitivity[M].Mill Valley,CA:Sociology Press,1978.

[11] STRAUSS A,CORBIN 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New Bury Park,CA:Sage,1990.

[12] ANSELM S,JULIET C.质性研究概论[M].徐宗国,译.高雄:巨流图书公司,1997.

[13] GLASER B,STRAUSS 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1967.

[14]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5] 邱宜均.运动心理诊断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16] PHI11IPL R.健康心理学[M].胡佩诚,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7] O'DRISCOLL M P,BEEHR T A.Moderating effects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need for clar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le stressors and employee affective reactions[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0(2):151-159.

[18] 周成林,刘微娜,任莉敏.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能力指标建构及监控[J].体育科学,2007,27(8):31-36.

[19] 熊焰,夏力,陈笑然.张册基于专项特征解构的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7):96-100.

[20] 章崇会,胡红,王群,等.逆境应对心理训练范式的理论和实践[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4):110-117.

[21] 卢敏,殷恒婵,薛红.情绪在运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55-59.

[22] SALANOVA M,BAKKER A,LLORENS S.Flow at work:Evidence for an upward spiral of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6,7:1-22.

[23] 刘世军.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诱发因素及其可控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58-60.

Structure on“Rower-Boat-Oar Oneness Sense”of Elite Rower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ZHU Jie1,2,WANG Changsheng1,CHEN Yanduan3,ZHANG Fan1,ZHOU Qiang3,QIU Yijun4
(1.School of P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port,Guangzhou 510663,China;3.General Office,Guangdong International Rowing and Canoeing Center,Guangzhou 510545,China;4.Wuhan Sport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Sense of Oneness is a special mental ability of athletes cultivated in their long-term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which is also the foundation to guarantee rowers to reach their optimal state of performance.Rowing requires rowers have good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lability of body,oars,boat and water when in the course.In row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rowers use“Rower-boat oneness”to describe their own physical state,movement techniques,good control and clear cognition on oars and boat.Using grounded theory,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sense of Rower-boat-oar oneness”of elite rowers.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mong 24 rowers and 6 coaches of Hubei and Guangdong Provincial Rowing Team were conducted.Then,the structure of“Rower-boat-oar oneness sense”was revealed through open coding,axial coding,and selective coding,which contained 17 small categories and 4 main categories:the perception and controllability of boat(sense of speed,balance,noise,sliding seat and draft sense of the boat),oar(sense of blades’catch angle and finish angle,sense of blade force,rate,rhythm,position),opponents(sense of opponents’position,physical ability,rhythm,tactics)and teammates(sense of teammates’rhythm,coordination,tactics,physical ability).The mutual coordination among them forms an organic whole,which can reflect the rowers’perception of their own movement techniques,control state.It provides the core power for the exertion of rowers’competitive ability.

grounded theory;rowers;“rower-boat-oar oneness sense”;construction

G 804.8

A

1005-0000(2014)03-232-05

2014-02-21;

2014-05-14;录用日期:2014-05-15

祝捷(1981-),女,湖北武汉人,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与运动训练;通信作者:王长生(1969-),男,山东东明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运动认知心理。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63;3.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办公室,广东广州 510545;4.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猜你喜欢

赛艇范畴一体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同频同向
上海市大、中学校赛艇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