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异同对比
——以“兔”文化词汇为例

2014-04-14石华贞

关键词:习语英汉兔子

石华贞

(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 210023)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异同对比
——以“兔”文化词汇为例

石华贞

(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 210023)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语言反映其相应的文化,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因子,则是一种直观的文化表现形式。英汉两种语言自诞生至今,各类词汇丰富,与动物有关的习语(成语)和用法很多,这些习语和用法往往具备多种内涵。如果不了解这些内涵,人们在理解两种语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交际。以“兔”词汇为例,通过比较英汉语言中有关兔子习语(成语)的含义差别,可以管窥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跨文化交际理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

跨文化交际;动物词汇;“兔”文化词汇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语言反映其相应的文化,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因子,则是一种直观的文化表现形式。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亦影响语言的发展,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语言中留下痕迹。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当今世界两种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发展也比较成熟,所包含的词汇非常丰富,与动物有关的习语(成语)和用法也很多,它们往往具备多种内涵。如果不了解这些内涵,人们在理解两种语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交际。基于这一思考,有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异同,以便有效地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对于这一点,人们已经达成共识,学术界也已经开始关注,有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如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1]、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分析[2]等。这些研究大多从语言学理论角度进行英汉语言的差异比较,往往注重对语言本体的比较,缺少对其背后文化差异的关注。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以英汉两种语言中与“兔”文化有关的词汇为例,通过分析英汉语言中有关兔子习语(成语)的含义异同管窥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进一步丰富跨文化交际理论,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3]。

一、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研究

随着世界范围内通信、交通的快速发展,跨越民族及信仰的交流已常态化。语言是交流的主角,也是文化沟通的使者,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对语言学习的需求使得外语教学在全球发展迅速,基本的语言交流障碍已不复存在。而语言植根于文化的特性,衍生出交流、交际的另一个难点,即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不了解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就会产生误解,文化的巨大差异是造成误解的根本所在,这是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所谓文化,可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感念。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存在的重要精神基础之一。每个文明所特有的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历史传承、价值观念等都会对文化产生影响,由此也会对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交流产生阻力。

在英汉日常交际或翻译中经常会遇到理解上的错误,其中很多是由于缺乏对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了解造成的。尽管跨文化交际现象古已有之,但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还是一个新的学科,至今只有30多年的历史。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与探索,其中包括对语言词汇的研究。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当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因此跨文化交际在语言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词汇选用方面。只有从语言的词汇单位出发,才能由微观到宏观地剖析两种文化的异同,也只有从词汇出发才能更好地解析这些差异。近年来,我国有关英汉词汇对比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已经产生一些研究成果。动物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多有关动物的成语或习语,这些词汇在两种文化中有些具备相同的意义,有些则具备不同的内涵,对这些异同的理解有助于两种语言之间更好交流。关于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现有研究资料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表述同一动物的词汇在两种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二是表述同一动物的词汇在两种文化中没有相同的内涵;三是表述同一动物的词汇在英汉文化中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四是表述不同动物的词汇在英汉文化中具备相似的文化内涵;五是表述不同动物的词汇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4]。这一分类较好地归纳了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对于不同的动物词汇都具备一定的适用性。对于“兔”文化所包含的词汇而言,既有英汉两种语言类似的文化内涵,也有一些不相同的文化内涵,理清兔子习语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异同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5]。

二、兔子习语在汉英文化的异同分析

兔子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兔子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有关兔子的故事也层出不穷,在汉语成语中,更是到处都充满了兔的身影。据统计,《古今成语大词典》和《中华成语辞海》中总共收录了77个有关“兔”的成语。在英语中,有关“兔”(rabbit,hare)的习语或者成语,平时常用的也有30多个。兔子习语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也有属于各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独有特征。

(一)都有可爱、聪明的含义,但表现特征不同

由于兔子相貌可爱、性格温柔,因此在汉英文化中都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小动物——人们喜欢兔子的可爱、聪明,但其具体表现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汉语文化中,兔子与神话故事密切关联,传说兔子是月宫仙子的宠物,并与月宫仙子嫦娥一并作为月亮的标志,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唐朝王建曾专门写过一首词描述兔子,“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以此赞美兔子的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同时还劝导人们不要随意伤害兔子[6]。

在英语文化中,兔子同样具有聪明、顽皮的淘气特征。如美国著名的卡通形象兔八哥就塑造了兔子机智顽皮的特点。在英语中人们常用“make a hare of sb”来表示愚弄别人,这也是兔子顽皮淘气的表现。在西方重要的节日之一复活节(the Easter)中,兔子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所谓复活节小兔子(Easter Bunny),是跟圣诞老人相匹敌的传奇形象,它会穿着衣服在复活节前夜带着篮子给孩子们送彩蛋、糖果和玩具,深受人们喜爱。此外,兔子还是西方家庭喜爱的一种宠物,在影视卡通中其身影也随处可见,如著名的彼得兔(Peter Rabbit)、米菲兔(Miffy)等都是著名的卡通兔形象。

(二)都有繁殖能力强的含义,但对待方式不同

在汉英文化中,兔子都有繁殖能力强和多产的含义。在汉语文化中,汉语俗语“虎兔同入森,来年兔满林”讲的就是兔子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在英语文化中,英语中的习语“to breed like rabbits”就用来表示生育很快的意思;由于兔子的多产,兔窝里面往往有很多小兔崽,显得十分拥挤,因此英语中就用“as thick as rabbits in a warren”来形容某处或某地拥挤不堪、水泄不通;每年三月份一般是野兔发情和大量繁殖的季节,因此三月的野兔(March hare)在交配期间行为怪异而被称为“发狂的兔子”,英语有短语“as mad as a March hare”,表面意思是“像三月的野兔一样发疯”,而其比喻义则是“mentally ill”或“very silly”,意即“疯癫”或“犯傻”。

尽管汉英文化对于兔子繁殖能力强有共识,但对待方式大不相同。在汉语文化中,在中国古代有兔子雌雄难辨、望月而孕的说法,说明兔子繁殖速度快,加上兔子又特别多产,因此兔子被赋予生育之神;而许多地方的习俗认为孕妇不能吃兔子肉,否则生育的孩子就会不健康,一般会上唇纵裂,犹如兔唇。西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记录:“妊娠者不可啖兔肉,又不可见兔,令儿缺唇。”[7]而在英语文化中,认为兔子除了速度快之外,没有与生俱来抗拒外敌的能力,所以经常招来杀身之祸,为了延续种族,就必须特别努力地繁衍后代;有些国家认为多吃兔肉可以让不孕的妇女怀孕,兔子的睾丸可以促进男性子孙后代的繁殖,兔肉还是儿童益智菜、妇女美容肉[5]。在美国最常见的兔形标志“花花公子”的企业商标(一个打着领节的兔子头)就与兔子的繁殖能力有关。所以,如果被美国人称为“兔子”,绝不是在夸你温柔、可爱,而是别有用心了。不过由于兔子繁衍能力强,也就有了繁衍茂盛、兴隆昌盛的意思,所以美国人又喜欢用兔脚来象征幸运,希望兔脚能将其福气转移到持有人的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美国人喜欢在汽车的后视镜下悬挂一只或一对兔脚的原因;在购物中心或街头经常可以碰到一些人以“购买幸运”为名,向顾客兜售一些兔脚形状的钥匙链、耳环或项链等饰品。在英国,人们还有在每个月的第一天早晨口念“rabbit”或“white rabbit”三次就可以带来好运的风俗。

(三)都有警觉敏捷的含义,但延伸意义不同

在汉语文化中,汉语俗语“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就是形容人安静时像处女一样温柔沉稳,而出击时则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灵活;此外,“兔起枭举”“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等都表示兔子动作迅速敏捷,但“龟兔赛跑”一方面形容兔子速度快,但另一方面描绘出兔子骄傲轻敌的负面形象。同时,由于兔子警觉性高,因此常被比成狡猾的动物,“狡兔三窟”就比喻其非常狡猾,其狡猾程度甚至能与狐狸相提并论,例如常用“兔死狐悲”来表示哀伤同类的死亡。此外,兔子在汉语文化中还有胆小的形象,如“兔子算卦”形容人生性怯懦,胆小怕事。

在英语文化中,兔子警觉性高和动作敏捷的表述更丰富,而且引伸意义更多。据欧洲古老传说,野兔(hare)是终年不闭眼的,它们能够在夜间看到事物,因此野兔代表着黑夜中皎洁的月亮;但这也使得中世纪很多欧洲的医生相信吃了兔肉会导致失眠症。英国人有狩猎的传统,而野兔则是他们的猎物,因此英语hare常用来表现被捕捉的对象,但兔子迅速敏捷,很难追上,象征着速度。如在英语中就有“as fast as a hare”的表达方式,“hare”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飞快地跑”。英语有个谚语“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you will catch neither”,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同时追两只野兔,一只也捉不到,所以在英语俚语中run after two hares表示做徒劳无益的事情。兔子的这种警觉往往和它们的胆小怕事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英语中就有“as timid as a hare/rabbit”的谚语来表示胆小怯懦。此外,英语中也可以用“a hare-hearted man”来指代胆小鬼,有时也用“rabbit”来指软弱无能之人,如英国人就用“rabbit”来形容表现不好的运动员,尤其是蹩脚的网球队员。以“兔子四部曲”享誉美国文坛的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就塑造了一个兔子“哈里”的形象,当主人公哈里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无力承担责任时,他就选择逃避。这样兔子的形象又和逃避、逃跑联系在一起,在英国俚语中,hare有时就用来指那些坐车逃票的人。此外,在英语文化中,兔子还具有爱唠叨的意思,如英语短语“rabbit on something”就表示对某件事情没完没了的唠叨或闲扯,“First catch your hare,then cook it”则表示做事要做成功才可以算数,而不是事先夸夸其谈。

由于文化差异,汉语中某些关于兔子的习语在对应的英语习语中变成了其他动物形象,如“狡兔三窟”在英语中就用“It′s a poor mouse that has only one hole”表示,这里的“兔子”就变成了“老鼠”;再如汉语中的“兔子不吃窝边草”,英语中则用“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ome”表达,这里的“兔子”又变成了“狐狸”的形象。这些变化都是由于两种文化中有关兔的文化内涵差异而引起的。

综上所述,从与兔子有关语言词汇的英汉异同分析不难看出,英汉有关动物词汇的含义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基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点。除了动物词汇之外,其他类型的词汇也有类似的规律。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来认识,而要深入内层,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涵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应该重视培养语言能力,熟悉历史、传统、习俗等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和误解,更好地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动。

[1]吴玉花.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汉语篇连贯对比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66.

[2]杨忠.英汉语义认知基础对比研究的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1-4.

[3]严明.跨文化交际学[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祝军.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与翻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5]谭开荣.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3):33-34.

[6]魏秀丽,李延林.汉英语中的“兔”及其习惯表达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语言应用研究,2013:152-154.

[7]梁真惠,陈卫国.动物词“兔”的汉英国俗语义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7(4):91-93.

(责任编辑:吴言)

Comparison Study 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Taking the Cultural Word“Rabbit or Hare”for Example

SHI Huazhen
(Nanjing Yingti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can reflect its culture,and one of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is its words or vocabulary.The vocabular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s abundant,containing lots of idioms or usages of animal words.Since there is ample intension of the animal words,the speakers can not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unless they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m.On the basis of this line of thinking,we should illustrat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know them better and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imal word;cultural words related to rabbit/hare

H313.5

A

1673-0453(2014)03-0053-04

2014-02-22

石华贞(1977—),女,江苏沛县人,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兔子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可爱的兔子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