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裂不定式的“分裂”含义考辩

2014-04-14常留英

关键词:拉丁语修饰语歧义

常留英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

分裂不定式的“分裂”含义考辩

常留英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

分裂不定式长期遭受传统语法学家的批评和指责,却得到名家和英语专业人士的青睐。分裂不定式不仅没有对不定式造成任何结构上的分裂,反而通过将作动词修饰语的副词或短语的自由嵌入,成为一个组合灵活、表意丰富、功效强大的意义载体。

分裂不定式;正名;盛行;动因

一、分裂不定式的窘境

在当代英语中,人们因表达需要而常将副词或副词短语镶嵌于to与动词之间,这种句法结构被语言学家们称之为“分裂不定式”。例如:

1.After filing past,Andropov paused to gently kiss Brezhnev′s widow-Viktoria[1].

2.The Queen(Elizabeth II)told the House of Lords,it would nevertheless continue to sharply limit speeding[2].

3.Only one thing stops from jumping up and screaming,it is to deliberately think myself back into that hot light.(Doris Lessing)

4.Enough new ships are delivered to more than make up for the old ones being retired[3].

5.If the criticism is just,then you will be able to more easily admit your mistake and move on without walking in self-pity or guilt.On the other hand,if the criticism is unjust,then you will be able to better defend yourself,since both sides of the argument are clear in your mind[4].

例1-5中的分裂不定式现象在当代英语中俯拾即是。从著名小说家、新闻记者到工具书编纂者都大量使用分裂不定式。值得一提的是,例5中的分裂不定式是O′Neill夫妇在相连的语篇中连续两次使用的。这也可视为分裂不定式高频使用的佐证。尽管如此,传统语法学家,尤其是那些规定主义者为何依然无视当今英语用法现实而对分裂不定式大加批评甚至谴责呢?其主要原因是:英语国家(主要是英国)的语法学者们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长期将拉丁语奉为高雅语言的典范,将其句法规则视为金科玉律,视作现代英语句法的范本,以至于将拉丁语句法规则,包括动词不定式规则生搬硬套至现代英语(17-19世纪英语)。大量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英语与拉丁语分属不同的语族,是两种性质迥然的语言。尽管拉丁语和现代英语都有动词不定式的句法结构,但二者的构建方式大相径庭。在拉丁语中,动词不定式是动词的一个专门类属,是动词的一个分支,有其独特的句法形态和表征形式,在结构形态上是一个独立的句法单位,往往呈现为一个在句法层次上不可再进行切分的单词和一个在语义上不可分割的整体。拉丁语中这个“独特动词类”既包含不定式标志,也包含不定式动词主体,集不定式标志与不定式动词主体于一身,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结构整体[5]。例如,不定式amare在拉丁语中为一个独词,其英语对应物(equivalent)为to love。从构建形态上看,拉丁语中的不定式为整体合一型。而现代英语中的不定式则为组合型,由不定式标志和不定式动词两部分组成。二者在结构形态上不能相提并论,故传统英语语法学家将二者混为一谈是毫无语言学理据的。由于拉丁语中的不定式多为整体合一的独词,故无法将其解体分裂,无法在其间嵌入任何语素或单词(副词),其副词修饰语只能被置于不定式标记之前,与所修饰的动词主体相分离。这就是拉丁语中不定式修饰语(副词)必须置于to之前的最本质原因。

相比而言,现代英语中的不定式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语符为标记,第二部分语符为动词主体。它承载具体语义内容,况且to仅具有引导性和标志性句法功能,没有任何语义内容表征功能[6]。那么,语序(word order)高度灵活的现代英语为何不能在不定式结构上也实现语序高度灵活呢?为何不能根据意义表达的需要将位置关系灵活的副词自由地镶嵌于to(不定式标记)与不定式动词主体之间(即直接置于动词主体之前)呢?语言内在的运作规律往往不以传统语法学家们的意志为转移,现代英语中分裂不定式盛行既是现代英语内在运作规律作用于语言结构的产物,也是人们顺应现代英语内在运作规律的特定产物。

二、为分裂不定式正名

分裂不定式从冠名到种种罪名的罗列都是规定主义的产物,与不定式在当今英语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相悖。首先,来考察一下当代语言学家是如何看待分裂不定式的。Merriam Webster′s Dictionary of English Usage编纂者认为,对分裂不定式的谴责目前相当普遍,但只是近来大家似乎才意识到分裂不定式问题[7]。Huddleston&Pullum指出,对当代英语中的分裂不定式横加指责是毫无科学理据的,这条规定主义的法则(视分裂不定式为不合语法)也是没有理据的[8]。Wood对传统语法学家给予分裂不定式的指责给出的反击是:(现代)英语不是拉丁语,因而完全没有必要照搬拉丁语法规则,当然尽可能不要分裂不定式。但是,如果把副词放在不定式动词与前置词之间会有碍语义表达或造出来的句子很别扭时,就应毫不犹豫地把它分裂开。在下列情况使用不定式无可非议:to really enjoy oneself,to better equip oneself for one′s task[9]。当英国出版商要更正美国作家Raymond Chandler作品中的分裂不定式“错误”时,他愤然写信回击:“我分裂不定式时,上帝也不会指责;我就是这样做了,就让它分裂吧。”笔者认为,Chandler对英国出版商的举动大动肝火,采取我行我素的态度是事出有因的。因为他使用分裂不定式是为了更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现代英语名作家如Heimingway、Faulkner、Doris Lessing、O′Neill、Mark Twain、Curme、Hardy、Kipling、Browning,以及《新闻周刊》(Newsweek)、《时代周刊》(Time)、《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和《牛津英语指南》(the Oxford Guide to the English Language)等颇具世界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和权威语言工具书编撰者们常常使用分裂不定式绝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现代语言内在语用运作机制的顺应者和忠实执行者。

早在20世纪初,Fitzedward Hall、Lounsbury(1908)、Curme(1931)等人就对分裂不定式的使用问题给予了关注,提供了许多具有借鉴价值的例证。分裂不定式这个语法术语,其命名是错误的(mis-nomer),因为没有什么(任何句法成分)被分裂。Huddleston&Pullum的话说得中肯公允,可被视为对“分裂不定式”最恰当的正名。至此,我们有充分理据表达这样的观点:如果说将副词置于to之前,导致副词与其所修饰的成分(动词主体)相分离(不定式动词被to隔开)的标准不定式确确实实分裂了不定式,反倒是更为恰如其分。“分裂不定式”的现代创造者不仅没有对不定式短语造成任何分裂,反而加强了分裂不定式句法结构上的整体性,提高了语义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使受传统语法学家指责的分裂不定式成为一种新的语义区分性手段,增强了当代英语的表现力。分裂不定式的现代创造者应当受到表彰和褒奖,而绝不应成为批评指责的对象。如果将不定式标记to比作商品包装盒上的标签,将不定式动词比作包装盒中的商品主体,那么将作不定式动词修饰语的副词直接置于to之后,这就好比是把本来属于商品主体部分的东西放到了商品包装盒之中,与包装内的商品成为一个整体。而规定主义者所主张的实质使本来属于商品主体部分的东西成了商品标签的一部分的观点,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鉴于分裂不定式命名缺乏科学性或科学理据,笔者认为,将分裂不定式称之为镶嵌不定式则颇为贴切,因为如例1-5所示,可以在to和动词主体之间嵌入副词或副词短语。

三、镶嵌不定式盛行之动因

例1-5揭示出为何“分裂不定式”会受到那些将英语作为专业而不是日常口头交际工具的现代英语使用者(尤其是语言学家、作家、编辑、记者等语言工作者)的青睐。这些英语语言工作者之所以常常使用分裂不定式,主要是因为他们想充分利用不定式的高度组合性和自由度(人们可以根据意义表达的需要更自由地选用副词和副词短语)。因为英语的线性序列(linearation)本身也是一种表意手段或语义载体。镶嵌不定式(下简称为镶嵌式)的盛行必然有其内在的语用运作机制和基本动因并受其驱动,其基本动因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避免歧义和提高表达明晰性

避免歧义,提高表达明晰性,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当作为不定式动词修饰语的副词被置于谓语动词与不定式动词(to之前)之间时,这种镶嵌不定式作为避免歧义的语用功能特别显见。当副词处于悬浮状态(dangling state)时,它既可被认定为谓语动词的修饰语,也可被认定为不定式动词的修饰语,因而副词修饰语的归属难以界定,往往会导致两种解读,进而引起歧义。例如:

6.(a)The board votedimmediatelyto approve building it.

(b)The board voted toimmediatelyapprove building it.

6(a)中的immediately可作如下两种解读:voted immediately(立即表决),immediately to approve(立即同意),其歧义完全由immediately的位置关系所致。作为分析型语言的现代英语赋予副词位置关系高度灵活性,但副词位置的过度灵活性往往会造成修饰语的悬浮状态,其修饰域难以界定。在缺乏充足语境信息的情况下,读者确实无法对6(a)作者的真实交际意图作出准确解读,即无法弄清作者到底强调的是什么(是“立即表决”还是“立即同意”)。如6(b)所示,借助于镶嵌式,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很明确地被展现出来,句子的意义重心十分明确,而且修饰语(immediately)的归属问题(修饰谓词还是修饰不定式动词)迎刃而解,由此产生的歧义也随之消除。可见,镶嵌式亦是一种有效的避免歧义手段,有助于解决副词修饰语的归属问题,给悬浮态中的副词修饰语以明确定位,提高了语义表达的明晰性。

(二)凸显语义聚焦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每一个言语行为都有明确的交际目标,至少对说者和作者来说是如此。在词汇层面上,词语本身和词汇整体的语义结构的存在,使词语具有变异性和商讨性,语言使用者也就可以根据实际交际情况对语言进行选择,选择适切的词语进行交际。更具体地说,人们根据具体交际语境选择相应的词汇模式、句型或修饰语与动词主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实现语义聚焦(semantic focus)。例如:

7.(a)The board voted to approveimmediatelybuilding it.

(b)The board voted to approve building itimmediately.

8.(a)Your job isreally tomake the club a success[10].

(b)Your job isto reallymake the club a success(同8a).

7(a)中immediately修饰动名词短语,其语义聚焦点在building;而在7(b)中immediately的语义聚焦点落在整个述位部分。8(a)中really使make的“语义施为性”更为凸显。而8(b)中的really十分明确地彰显了句子主题(sentence topic)。所以,Swan的例句进一步验证了因really位置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语义内容的微妙变化。故镶嵌不定式与标准不定式中的副词修饰语在句子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所不同。

9.…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meet its promises tosimultaneouslycut taxes,increase defense spending and balance the budget.

例9中的镶嵌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迪:把作不定式修饰语的副词镶嵌于to与不定式动词之间,使之直接修饰不定式动词,这样做不仅加强了不定式结构的整体性,而且有利于不定式短语语义模块的整体铸造,使语义聚焦点十分凸显。假设我们将例1和例3中的镶嵌式分别改为传统结构不定式,即paused gently to kiss/it is deliberately to think myself back into,其语义内涵不仅大不相同,而且行为主体的行为亦令人费解。相比之下,镶嵌式to gently kiss则充分展示出行为主体行为的得体性和绅士风度。如果将例4和例5中的副词置于to之前,其结构形态则为现代英语句法规则所不容。

(三)表征复合概念

交际需要是创新之母。现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孕育并催生了大量的新事物和新概念。为适应和满足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需要,语言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相应的新词语和新的句法形式。镶嵌不定式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镶嵌式是一种结构创新,突破了传统结构形式在意义表达上的瓶颈(单一性),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元性的拓展。更具体地说,传统结构往往只允许单个副词作不定式动词主体的修饰语,这就严重制约了概念表达。其结果是只能表征单一概念,不能表征复合概念。

如例4和例5中的镶嵌式to more than make up for the old ones/to more easily admit your mistake所示,我们可以将一个副词短语作为不定式动词主体的修饰语置于不定式标志与不定式动词之间。Advp作为一个更大的语义承载单位,可以帮助我们成功实现结构上和语义内容上的拓展。通俗地说,就是扩大了语义承载能力,扩充了语义内存空间。例4中的more than表达的是一个复合概念(递进关系),其承载的信息量超过了单个副词。例5中的to more easily admit表达的是一个比较级概念,其语义信息量自然更大。如果将一个修饰不定式动词的副词短语置于不定式标志之前,那么这个不定式短语在结构上必然复杂,有时甚至令人难以接受。而将副词短语直接置于不定式动词之前的镶嵌式则显得更为自然和简约,因为将副词或副词短语直接置于动词之前现已成为一种高度认可并习以为常的语序。

由此可见,镶嵌式解决了传统不定式难以解决的复合概念表征的难题。它通过句法结构的拓展来扩大语义承载单位,有效表征复合概念,最终实现了语用效益最大化。镶嵌式不仅是一种句法结构创新,同时也是一种句法功能拓展和语义承载单位的扩大。借助它不仅可表述否定,而且可更适切地表述各种各样的“肯定”,同时还可以用来表述情感、程度、状态、方式、强调、评注和结论等多种概念,实现了语义内容(复合概念)表征的多元化,增强了现代英语的表现力。

分裂不定式的高频使用是英语体系自我完善的产物,英语体系中动词不定式原先只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概念的数量剧增,动词不定式原先的两种基本表达方式(肯定和否定)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英语社会表达的需求。因此,赋予传统不定式新的句法功能,拓展不定式的语用功能势在必行。传统不定式语用功能的拓展突出地表现在肯定形式的多样化。具体地说,将表述情感、程度、状态、方式、强调及评注等各种句法功能的副词置于不定式标志to与动词之间,凡是具有区分性语义特征的副词皆可置于其间。这不仅给不定式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新的语用功效,同时镶嵌式还与将副词置于句首、句末、谓词前、谓词后和不定式动词后等众多句法结构形式携手,共创语义表达的多元化和语义焦点的多样化,有助于破解歧义和提高表达明晰性,加大语义表达的区分性,丰富和增强现代英语的表现力。

[1]JON M,FAREED Z.Rethinking the marriage crunch[J].Newsweek,1982(22):14-15.

[2]JON M,FAREED Z.The 7 most endangered wonders of the world[J].Newsweek,1982(15):29-30.

[3]WEINER E S C,HAWKINS J M.The Oxford guide to the English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81.

[4]O′NEILL N,O′NEILL G.Open marriage[M].New York:M.Evans&Company,1984:109.

[5]FINEGAIN E.Language its structure and us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158-162.

[6]SAEED J I.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92-101.

[7]WEBSTER M.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of English usage[M].Massachusetts:Meriam-Webster,Incorporated,1994:867-868.

[8]HUDDLESTON R,PULLUM G K.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581-582.

[9]WOOD F T.Current English usage[M].London:Macmillan,1981:250.

[10]SWAN M.Practical English us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329-330.

(责任编辑:郭红明)

Probe into“Split Meanings”of Split Infinitives

CHANG Liu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Jiangsu 212003,China)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have been critical and fault-finding towards the split infinitive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while it gets the favor of masters and English experts.The split infinitive becomes a flexibly combined and profusely expressive and strongly efficient carrier of meaning by freely embedding adverbs or phrases as verb modifiers without causing any splitting of its structure.

split infinitive;rectification;prevail;motivation

H314

A

1673-0453(2014)03-0049-04

2014-04-15

常留英(1964—),女,河南驻马店人,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拉丁语修饰语歧义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eUCP条款歧义剖析
浩浩荡荡个什么
以意大利传教士为例浅谈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浩浩荡荡个什么
英汉名词修饰语的异同及其翻译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