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慢性低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2014-04-14刘思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低钠血症

刘思洁

(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糖尿病合并慢性低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刘思洁

(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血钠正常,观察组患者低血钠,对全部患者进行低钠血症以及心力衰竭纠正和降糖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渗透压、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渗透压、肌酐、血钾、血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功能差以及血糖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中老年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几率较高,需要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同时对血糖进行积极控制,从而使患者的心力衰竭和低钠血症得到纠正。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临床特征

低钠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本次研究编者特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血钠正常以及低钠患者进行比较,对全部患者进行低钠血症以及心力衰竭纠正和降糖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住院时间,明确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积极进行低钠治疗对于改善和优化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此外,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原发病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低钠血症状获得有效改善,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所有患者均满足国际心脏病学会以及《2010年糖尿病防治指南》[1]中糖尿病诊断标准,罹患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服用过其他能够对血钠水平产生影响药物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

1.2分组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血钠正常,观察组患者低血钠,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占16例,男性患者占9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54至8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71.4±6.9)岁,糖尿病病程持续时间为9.8至17年,血钠水平为135-155mmol/L,14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2例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4例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患者,5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3例肺心病患者;观察组女性患者占14例,男性患者占11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52至85周岁,年龄平均值为(72.9±7.1)岁,糖尿病病程持续时间为10.4至18年,血钠水平为低于135mmol/L,15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10例Ⅳ级患者。3例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7例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7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5例肺心病患者。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对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肾功、肝功、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心电图、心超、胸片等检查[2],针对合并各种原发病采取降压、扩冠、解痉、平喘、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循环、强心、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限水、吸氧等常规治疗,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每日对患者进行10-20毫克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以取得扩充血管的治疗效果[3];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不同,给予患者格列美脲(国药准字H20041838)、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20130033)等口服治疗或者胰岛素(国药准字H11020548)强化治疗,确保患者餐后血糖水平控制在7-10mmol/L,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6-8mmol/L。患者每日服用0.125-0.25毫克地高辛(国药准字H13021333)以取得强心效果;若患者电解质出现紊乱,则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患者所需补钠量:体重(千克)×0.2×(142-血钠值)÷17,对患者静脉滴注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首次补充量为全部补充量的三分之一,然后对患者血钠情况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进行分次补充,每小时血钠上升速度应控制在0.5-1.0mmol/L,治疗首日患者血钠上升速度需低于12mmol/L。若患者心功能为Ⅳ级且轻度低钠(130-135mmol/L),首日口服5-8克钠盐,然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呋塞米和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静脉输注;若患者中度低钠(120-129mmol/L),则停止利尿剂的使用,每日通过食物补充5克氯化钠;若患者重度低钠(<120mmol/L),则静脉滴注60至80毫升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保持滴注速度为每分钟1毫升[4]。

1.4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5毫升空腹静脉血采集,对患者的肌酐水平、尿素氮、钾、钠、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对患者血浆渗透压进行计算,公式为血尿素氮+血糖+(血钠×血钾)×2(单位为mmol/L),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5]。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51±1.5)天,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23±1.9)天,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渗透压、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渗透压、肌酐、血钾、血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电解质紊乱症状,低钠血症具有较多的发病因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药物因素、糖尿病、呼吸性酸中毒、慢性心力衰竭以及摄入不足等症状都能够引发低钠血症,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症的原因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主要引发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身体内部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升高,水潴留增加,从而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在低钾状态下,钠离子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外液钠含量下降;肾素活性降低,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和肾内血流量,从而减弱患者肾脏功能;利尿剂使用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钠盐摄入量严重不足等[6]。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体内血糖量不断增加,内环境紊乱不断加重,利尿剂使用量的增加以及钠盐摄入量的减少加大了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某些药物服用时加重低钠血症,肺心病患者需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利尿剂,容易减少肾小管的钠吸收;部分患者心理压力较大需要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易增加ADH的分泌量,卡马西平等药物能够加剧肾脏对ADH的反应,从而引发低钠血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使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低钠血症得到有效的纠正,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不得使用会对血钠水平造成影响的降糖药物,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保持在6%至7%之间,严格限制饮水量,保持每日饮水0.8至1.2升,定时进行血钠水平检测,进行高渗盐输注时,输注量需要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决定,每小时血钠上升速度需低于0.5mmol/L。若患者存在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则可进行静脉注射速尿以及时清除尿中的无溶质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几率最高,冠心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心功能较差、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的几率更高,同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心力衰竭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后,容易增加心室肌脑钠肽表达,加剧低钠血症,能够对患者预后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中,对血钠正常和低血钠患者行低钠血症以及心力衰竭纠正和降糖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综上所述,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治疗原发病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功能差以及血糖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中老年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李平.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13,25(30):41-42.

[2]栾绍华,郗爱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7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71-172.

[3]郝培远,宋旭东,陈爱华.危重心衰吸湿性低钠血症的机制及治疗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118-119.

[4]黄姣红,王林,杨艳华.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1):159-160.

[5]朱蕾,钮善福,李燕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低钠血症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11(22):131-132.

[6]刘永梅,孙绍贤,刘希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3):221-222.

作者简介:刘思洁,1966年生,女,汉族,湖南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内科。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低钠血症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低钠血症该如何治疗
低钠血症该如何治疗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