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生态产业园的经验及其借鉴

2014-04-14课题组

探索 2014年6期
关键词:副产品永川共生

课题组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一、国外生态产业园的特点与经验

表1 国外典型生态产业园的特点

国外生态产业园的模式多样,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也有差别。表现为副产品、废弃物和能源的交换。“共生”是卡伦堡生态产业园的特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形成单一企业主导的莱比锡生态产业园的重要原因,利用交通发达的重要性,降低建设产业园费用,是美国布朗斯维尔生态产业园的特色。在旧园区基础上进行改造从而形成生态园区是伯恩赛德生态产业园的模式。

建设生态产业园推进的方式有两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指生态产业园的建设由企业发动,然后再形成生态产业园的上层管理的建设方式;自上而下是指政府或者其他组织规划设计,然后引进相应的企业而形成生态产业园的方式。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和莱比锡生态产业园所形成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潜在利益的激励,布朗斯维尔生态产业园与伯恩赛德生态产业园所形成的自上而下推进方式主要来源于政府或管理层的规定和要求。实践证明,自下而上的建设推进方式容易导致园区内某些价值不大的副产品或者废弃物积存下来,降低了园区的生态化。而自上而下的建设推进方式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做好了整个园区经济和环保等各方面的规划,能有效地提高园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现在建设的生态产业园中,大部分产业园采用的推进方式是自上而下。

现有的生态产业园主要采用的生态网络模式是依托共生网络模式和嵌套共生网络模式,依托共生网络模式是指生态产业园内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网络共生模式,但是小企业之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关系。嵌套共生网络模式则由多个核心企业平等地建立起生态合作关系,其他小型企业依托在这些大型企业身上,小企业之间也存在合作关系[1]。是形成依托共生网络还是嵌套共生网络主要取决于园区的企业的数目和规模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和莱比锡生态产业园内企业数目少,都是只有十多家,而围绕着核心企业的小企业之间几乎没有进行副产品、废弃物和能源的交换,形成的生态链短并且简单,所以形成的是依托共生生态网络。布朗斯维尔生态产业园与伯恩赛德生态产业园内企业数目庞大,无论是核心企业之间,还是小企业之间的产品、废弃物和能源都存在,构成的生态链长而复杂,所以采取了嵌套共生网络模式。依托共生生态网络模式优点是这种网络模式容易形成,缺点是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低,一般适合用于园区企业数目少或者是园区初建时引进企业数目有限的情况。嵌套共生生态网络模式的优点是企业之间交换渠道多,网络模式稳定,缺点是维护这样的网络模式成本高,园区内各方的利益难以协调,这样的网络模式适合用于大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聚集的生态产业园。

国外生态产业园给其他国家建设生态产业园提供了丰富经验。上述些生态产业园的主要产业都是针对环境形成严重污染的化工、能源等产业的状况,对这些产业“三废”和副产品实现综合利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再者,生态产业园发展的动因是利益,通过质能循环的方式使得参与建设的各方取得收益,企业追求利益、政府解决社会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产业园的主要原因。另外,生态产业园的建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就如布朗斯维尔生态产业园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建成一个虚拟的生态产业园,减少了对土地的使用,从而减少建设费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们的工业共生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对发展中国家建设和管理生态产业园具有参考意义。

二、我国生态产业园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1979年在深圳建立第一个产业园,但我国产业园一开始叫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后来改称产业园,至今,我国产业园的历史已超过30年,截至2010年末,我国省级以上的产业园就有1 568家,加上市、县级的产业园总数已经超过4 000多个。产业园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创造50%以上的GDP,它们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1]。1999年以前,我国主要的产业聚集模式是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一是园区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园只是企业聚集到一定的空间内,它们之间的联系很少,没有做到物质和能量的封闭循环,导致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二是工业园聚集不经济。结构不合理、聚集规模过大或者过小以及与地区承担发展不匹配等都会促使工业园聚集不经济。三是传统产业园很难实现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

我国建设生态产业园起步晚,最早于1999年在广西贵港建立的贵港生态产业园,随后,在2003年国家环保部出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与规划指南,提出生态产业园规划的构想、步骤和方法等。2007年又出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了生态产业园的建设与管理。最近十多年来,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例如新疆石河子、山东鲁北、天津等地纷纷建立生态产业园。截至2014年4月,我国国家级的生态产业园(包括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个数已经达到59个,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我国生态产业园的个数增长特别快,从2009年的17个增长到2013年的59个[3],这也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通过建设生态产业园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现有的生态产业园类型包括了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类生态产业园,以副产品的利用和废物利用与集中处理为主题建设生态产业园。虽然发展生态产业园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生态产业园建设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 生态产业园初步建成后,园区管理者对如何实现生态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建成几年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不到明显提升。(2) 园区只招商,不筛选,导致园区企业虽众,彼此间的关联度却不高,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园区吸引力弱化。(3) 生态产业园的信息沟通不畅,致使在产业园内部合作少。这些突出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未来生态产业园建设要克服的障碍。

三、生态产业园的实例比较及对我国生态产业园建设的思考

卡伦堡生态产业园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生态产业园,其特点是世界各国建设生态产业园学习的典范;重庆永川生态产业园是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确定的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目前正积极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因此,将两者进行对比,为建设生态产业园提供经验。

贵州省平塘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而水利工程相对滞后的农业县。2012年7月16日,在平塘县50年一遇洪灾发生过程中,由于预警及时,在洪水到来之前,提前转移了可能受洪水淹没的群众和财物,大大地降低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在本次洪灾中发挥了重要的防洪减灾作用。

(一) 卡伦堡生态产业园

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世界上最早建设的生态产业园,其核心企业为火力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它们通过贸易的方式尽可能地循环利用副产品。

这四家核心企业相互间的距离不过数百米,由专门的管道体系连接在一起。产业园区内还有硫酸厂、农场和沥青厂等十多家企业参与到了工业共生体系中。整个产业园中的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易将别的企业的副产品或者废物作为自己的生产原料,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态共生链,形成资源利用、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卡伦堡生态产园区通过各企业副产品密切交换,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另外,为了对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之间进行协调、组织、结算、监督,园区组成了有一支十分精干的管理团队。这支管理团队可以对新的废物利用项目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使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优化配置,使循环生产得以有序进行。

(二) 重庆永川港桥生态产业园

重庆永川生态产业园,是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原名为大安工业园,在2005年更名为永川产业园,为下设凤凰湖、港桥、三教三个产业园。其中,重庆永川港桥生态产业园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重庆老工业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沿江岸线资源优势,根据国际国内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在热电、造纸、冶金、化工、建材、建筑陶瓷等行业,逐步形成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业链和产品链。通过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节水、节能、绿色物流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了能源效率,构建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系。

重庆永川港桥产业园,位于重庆、四川和贵州三省市的交界,水路交通有长江黄金水道,辖区内的永川港区是重庆市五大重点港之一,陆路有错综复杂的高速公路,可谓是水陆交通运输发达,永川港桥产业园是重庆市着力打造的国家级生态产业示范园区。永川产业园的总体产业框架主要围绕已经入园区的火电行业、造纸行业、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以及进入园区的冶金、有色金属、建筑陶瓷和建材等产业发展。

(三) 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生态产业园建设的思考

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和重庆永川港桥生态产业园之间的相同点:一是两个生态产业园的主要行业基本相同,都是以会造成重污染的能源、化工行业为核心。二是它们在建设过程中都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再引进其他企业进行能源、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三是两者都缺乏完善的服务平台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和重庆永川港桥生态产业园有很多的不同点:一是,园区建设的推进方式和生态网络模式不同。卡伦堡生态产业园是由于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交换副产品、废弃物和能源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园区内企业的数目少形成的生态链简单,所以企业自主形成依托共生生态网络模式。重庆永川生态产业园是政府批准建设的,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采用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建设的生态产业园,管理者对园区所引进的企业数目多,生态链复杂,所以规划形成嵌套共生生态网络模式。二是抵抗外界风险和生态链稳定性不同。保持生态链的条数和生态链上企业类型不变的情况下,在卡伦堡生态产业园,企业只有十多家处在的生态链上,很少有消耗相似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企业,一旦出现受市场冲击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某一企业停止运营,就会出现生态链断裂的情况,这就说明园区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弱。重庆永川生态产业园的企业多,几乎都处在生态链上,园区内有消耗相似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企业,所以它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比卡伦堡生态产业园强,稳定性高于卡伦堡生态产业园。

通过卡伦堡生态产业园与重庆永川港桥生态产业园的模式比较,吸取卡伦堡生态产业园与重庆永川港桥生态产业园的成功之处,对我国发展生态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及运行管理提出建议,做到符合我国实际的政府积极引导建设生态产业园,科学规划生态产业园,市场化运作生态产业园。

1.在生态产业园规划设计时期,做好发展规模的规划,政府、管委会作用的定位以及产业培育的规划。

运用生态工业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要在整体上把控发展规模,对产业园的规模、企业的数量、园区用地、企业的位置摆放等进行科学设计。

2.在生态产业园运行管理过程中,可以将云制造和园区的运行管理相结合。

根据云制造的模式,可以在生态产业园内构建云制造平台,利用云制造平台管理整个生态产业园,在云制造平台内设立一个生态管理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对将入驻的各个企业的副产品、废弃物以及可以消耗的副产品、废弃物等信息进行管理。以企业的副产品、废弃物作为云制造的服务请求,发布到云制造平台,通过平台智能地寻找最优的消耗副产品、废弃物的企业,在优先考虑环境保护指标的前提下,再结合其交换价格、运输成本等经济指标,从而找到最优的消耗路径,使产业园达到生态最优化;若并没有寻找到企业能消耗某一些副产品,则云制造平台自动向云制造平台管理者发出引入相关企业来消耗这些副产品的请求,管理者再考虑是否引进相关企业。另外,还可以利用此平台对能源、水、资源等供应信息进行管理,通过前期设计好的最佳供应流动网络供应给各个企业,使云制造平台有效地服务于产业园的生态建设。

3.完善生态产业园区的管理机制,保证生态产业园在建成之后仍能提高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设计合适的评价生态产业园的指标体系,定期对产业园进行评价,找出产业园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改善。同时还应该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套适合园区的筛选体系和筛选方法,保证和其他企业较高生态关联度,并完善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退出园区的制度。第二,要积极发展废弃物利用方面的科技创新。政府要对开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企业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加强推广合适的创新环保技术,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环保技术上的差距。第三,加强园区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要积极激活园区中小型企业的活力,关注园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中小型企业做好清洁生产,改变它们在生态产业园建设和运行中的角色,让它们积极参与制定、实施产业园内的相关政策,使其提出更多适合园区、企业的发展和保护园区生态的合理建议。第四,加强园区的环保意识。要发动园区内全员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提高生态产业园区内企业管理者及公众的生态意识,使公众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当园区内所有人员都有环保的自觉性时,整个园区才能达到全方位的生态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W.Fichtner,I.T.Stockinger,O.Rentz,On 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J].Progress in Industrial Ecology,An Int.J.2004,1(1-3):130-142.

[2]鲍晓倩.园区转型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N]经济日报,2013-2-8,(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网站.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名单[EB/OL].http://kjs.mep.gov.cn/stgysfyq/m/201302/t20130222_248379.htm.

[4]李伯虎,等.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1-7+16.

[5]Gang Wang,Xiao Feng,Khim Hoong Chu.A novel approach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system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39.

[6]R.R.Heeres,W.J.V.Vermeulen,F.B.de Walle.Ecoindustrial park initiatives in the USA and the Netherlands:first less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4(2):985-995.

[7]F.den Hond.Industrial ecology:a review[J].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0,12.

[8]John Ehrenfeld,Nicholas Gertler.Industrial Ecology in Practice:The Evolution of Interdependence at Kalundborg[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8,11.

[9]Lu Bai,QiQiao,Yang Yao,Jing Guo,Minghui Xie.Insights on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eco-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

猜你喜欢

副产品永川共生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梅西耶天体
——彗星猎手的副产品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苗品记永川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