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2014-04-10杨红雷YANGHonglei

价值工程 2014年8期
关键词:作假质量检查会计工作

杨红雷YANG Hong-lei

(山东高速石化有限公司,济南 250100)

(Shandong Expressway Petrochemical Co.,Ltd.,Ji'nan 250100,China)

0 引言

所谓会计信息即能够真实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和结果进行反映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如实反映,如数据不实以及编造假证、假账和假表等。

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1 凭证作假 会计凭证做假在所有虚假会计信息中处于源头地位,处理账务程序的基础就是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主体外部信息使用者只有通过一定的手续和批准才能看到会计凭证,但是很少使用者对其会进行审查,从而为造假者留下可乘之机。

1.2 账簿作假 在记账、算账以及转账和结账的过程中由于涂改账目、作假账、挂账以及提前结账等即为账薄做假,这些都会造成账证不符、账账不符以及账表不符或抽换帐页、损毁账薄或账外设账等掩盖事实真相。

1.3 报表作假 利用编制报表技巧和会计制度缺陷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即报表作假(报表粉饰)。由于其做假方式十分泛滥,从而危害性很大。

1.4 审计报告作假 在财务报表中,上市公司和中介结构的作假成为市场的重大隐患。股东一般通过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审计后判断企业报表的真假。对于所审计的对象,虽然注册会计师受到审计能力、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能发现所有问题,但是从很多问题可看出一些注册会计师成为公司欺骗投资者的帮凶。

2 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及原因

2.1 编造动机 多数虚假信息编造者的基本动机就是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以及获得投资人投资。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不错但是由于资金紧张而争取发行股票、获得银行贷款、逃税避税等。

2.2 产生原因

2.2.1 客观原因 在经济生活中会计自身的因素,如会计假设、选择会计方法以及会计信息随机不确定性等因素即客观因素,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薄弱以及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这类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尽管我国在建设会计法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旧存在执法力度不够和违法机会成本较小的问题。

2.2.2 主观原因 ①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有些企业负责人为了追求个人和企业的不正当利益从而指使并纵容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②利益驱动。虽然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实行了多种经营方式,但其基本思路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单位业绩与生产经营个人的收入挂钩。由于经济效益都是通过数据表现的,如果会计数据越好表明经营者业绩和收入约好,从而出现不真实的会计数据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③法制建设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虽然根据《会计法》颁布了一些了法规制度,初步克服了无法可依的情况,但是由于还没有建立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以及较轻的处罚力度,从而使得效果并不明显。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3.1 从国家的角度分析 会计信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就会扭曲相关的核算资料,从而损害国家利益并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

3.2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 企业信息失真不仅造成企业决策失误,还会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损失,使得他们不信任企业拒绝再次合作而损害企业的近期和长远利益。

3.3 从会计行业及社会大环境的角度分析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会计基础工作,不仅对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职能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4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4.1 奠定和改进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前遏制

4.1.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与自律机制 执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由于在这种机制下,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受制于外力,而是通过会计人员自身的调节、约束来体现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制度安排。

4.1.2 提高单位领导人的会计法规意识 提高领导人会计法规意识,组织其学习会计法规。此外,领导人应端正思想以明确在会计工作中自己的责任。

4.1.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完善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

4.2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中牵制

4.2.1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治理,从而促进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了不断提高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修改各项法律法规。

4.2.2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人事管理和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从而无法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相比之下,外部监督却具有鲜明的独立性。我们应当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的同时加强对会计信息采集、归类以及记录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力度,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更好的反映整个经济管理活动。

4.3 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后监督

4.3.1 进一步完善检查工作制度 做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基础就是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为了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向规范化发展,各单位应当在建设此制度上下大力气,同时根据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4.3.2 加强会计执法检查,加大处罚力度 由于没有很好的落实监察和制裁措施会导致违法违纪事件屡查屡犯,因此,财政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并强化监督。在处罚做假单位的同时也要对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直至吊销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对严重做假的可移送公安机关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①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产权制度、公司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过程。②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不能单纯的以会计治会计。③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

[1]陈敏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兰州: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1999,10,31.

[3]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1996,6,17.

[4]王俊峰.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2002.

[5]李强.会计信息失真不容忽视,2004.

[6]财政部.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指导意见[Z].2004.

猜你喜欢

作假质量检查会计工作
人才测评的“伪装者”
——人格测验作假研究述评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中注协举办2016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班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还敢作假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
人员选拔中人格测验的“作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