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气的角度解读政治语篇及其翻译
——以李克强答记者问为例

2014-04-10张琳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口译员语气李克强

张琳琳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从语气的角度解读政治语篇及其翻译
——以李克强答记者问为例

张琳琳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语气存在于任何口头或书面形式的作品中,对作品的整体风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交文本有其固有的特点,口译员在翻译时不仅要传达文字的表层信息,更要全方位地挖掘透过语气所表达的含义。本文以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文本为例,对发言内容及翻译的语气进行分析。文章从用词、内容、说话风格等多个方面对整个过程的与语气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论。

语气翻译记者会

一、概述

语气是语言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相当广泛,泛指说话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对于语气tone的释意当中符合本文所讲内容的解释是这样的:“the way your voice sounds,which shows how you are feeling or what you mean”也就是说,语气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的感受或对应的意义。

语气对于人与人的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一句话如果以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就可能大相径庭。更何况人们还会通过一些虚词、实词、语调的使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整体上来讲,外交或政治发言中是比较正式的语体,感情起伏不大,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来感受发言者的语气背后所隐含的内容。现场口译员在翻译时,也应该紧跟发言人思路,深刻剖析文本对应的口气及其真正含义,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恰当的口译。下文对本次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列举语气在发言当中的体现以及翻译方式。请读者参照现场真实发言语音阅读此篇文章。

二、语气的体现

(一)幽默亲切,缓解紧张氛围

“你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也很标准,我听懂了。但是因为这是中外记者招待会,还得请翻译做一次翻译。”在此次的记者会中,李总理不止一次对外国记者的中文水平表达了赞赏之情,这是在此类型的记者会上并不多见的。这里所用的语气非常亲切,拉近了总理与与会记者的距离,显示出总理的大气与平易近人。

此句话的译文是“I’ve got your question very clear as 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but this is a press conference for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journalists,so we still need the translation.”现场口译员张璐对于此处翻译的处理恰到好处,因为首先从内容上看,对于“请翻译做一次翻译”,译员并没有寻求字或词的对应,而是省略了前一个表达人称的“翻译”,直接翻译成“we still need the translation”。将句子主语替换了一下,更符合英文的表达逻辑。还有一点体现在翻译的语气上,好的口译员,不仅要准确传达说话人讲话的内容,同时还要寻求节奏、语气、口吻上的一致。这一点无法通过文字记录看出来,但是当场的语音非常明显。译员口吻温和,稍带微笑,因此此处的翻译非常好。

(二)用词严谨、逻辑清晰

“关于对中国经济有风险……类似的报道可以说似曾相识。……但是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顶住压力……这本身就表明我们勇于面对。”

对于有人担心中国经济有风险这样的问题,总理先是用“似曾相识”表达了这种说法很多,而后又非常明智地提到去年的类似状况以及后来的结果。透过李总理的语气,他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那就是还将继续顶住压力不断努力,度过危机。但是总理没有直接说“一定会完成目标”或“度过风险”这样的话,因为毕竟这是政治方面的发言,应该秉持严谨的态度。而后李总理又用“勇于面对”四个字表明了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明确地把中国的态度、政策掷地有声地传达给世界。

口译员对于“顶住压力,完成了全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的翻译是:Yet in spite of the pressure,we achieved our goal set for economic growth.这个译文基本准确。从逻辑关系上说,增加了原文中隐含的逻辑关系,使用in spite of使译文更加清晰。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在译文中并没有表达出“主要”这个含义。此类正式发言中每句话甚至每个词都很重要,不应该遗漏这样的关键信息。因此,译文这样更忠实原文:“Yet in spite of the pressure,we achieved our main goal set for economic growth.”

(三)观点明确、态度坚决

“至于你问我是不是愿意看到一些金融产品违约的情况,我怎么能够愿意看到呢?”如上面所说,总理答记者问,也是代表国家政府进行发言,大多数是陈述事实、表达观点及政策,而此句是整个记者发布会过程中很少见的反问句形式的回答。此句当中说话者的语气较其他发言内容更加强烈,用反问的回答表示李总理对“金融产品违约”这一事件的明确态度,显然,其态度是不愿意、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现象。而后的回答“但是个别情况确实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处的补充说明也非常严密,因为显然,还可能会有些无法避免的状况,总理对此又进行了下一步的说明,表明了工作中遇到问题会及时、尽力解决。

这句话对应的译文是:As for default of financial products,how could I want to see such thing happen?这样的译文符合正式文体的翻译特点,因为是正式场合,讨论国家政策与相关问题,所以在翻译时应尽量保证原汁原味,不要为了使译文更加优美便增加多余词汇进行渲染。同时译文对一些汉语中常出现却不表达实际意思的词汇在翻译时进行了删减,译文当中并没有出现对“状况”的翻译,因为“金融产品违约”本身就是一种状况。这也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讲,前面内容的简洁,能够帮助后面坚定立场态度语气的实现。

(四)亲身经历、与实际结合

“我在两会期间参加一个代表团的审议,有来自银行界的代表问我,是不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偏高了一些?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When I participated in the panel discussion during the two Sessions,a deputy from the banking sector said to me:Isn’t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in China a bit too high?After all,we are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此次记者会总理的发言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国家、代表政府,所以总体上应该是正式的发言,不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因此大部分的内容,都选用较为正式的语言。而此处总理用一句话讲述了自己先前的经历,这一事例更加鲜明、结合实际地表达了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强调了自己的立场。

从翻译的角度来说,首先人称上,翻译使用了第一人称,这在这个场合是正确的做法。因为现场口译员代表着发言人,应准确恰当地传达相关信息。此外,在最后一句中,口译员还添加了一个短语after all,这非常准确、巧妙地连接了两句话,翻译出了原来发言内容中的隐含信息,再根据英语重逻辑的特点,得出了这样的译文。从语气的角度出发,after all的增添也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进行了强调,符合讲话人的语气。

(五)比喻恰当,译文精准

在回答与金融风险相关的问题当中,总理不但阐述事实、表明观点,而且还运用了恰当的比喻。这样的比喻当中运用了俗语,而且运用得相当自如,从语气上分析,也表现了讲话人自信的态度。“开正门、堵偏门”,以及“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这两句话都是中国特色的短语。其中“开正门”就是适当把自主发债的权利分配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可以在符合有关规定、公开公正的基础下适当举债,“堵偏门”的意思是使地方融资规范化。现场口译员对于这句话的翻译是“In a word,we are going to keep the front gate open and block side doors.”首先,译文顺序并没有完全遵照源语的顺序,而是符合目标语的表达,将这句总结性的话放在最后,这是非常地道的翻译方法。对于这一中国特色词的翻译,译者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从这一角度来说是非常恰当的,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意义与比喻的双重信息传达,实属不易。

“但是我想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But this is a must for us,as we don’t want to let today’s stepping stone become tomorrow’s stumbling block.”汉语与英语相比英语,英语更注重逻辑的表达。或者说,在英语当中,逻辑体现得更明显更直接。所以此句的翻译中加入了“as”一词,将两句话恰当巧妙地连接起来。而对于其中的中国特色式的词汇“垫脚石”和“绊脚石”翻译得也很好,因为在英文当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译者根据其表达的实际含义,恰当地使用了stepping stone和stumbling block,其中绊脚石并没有再次用“stone”翻译,因为汉语喜欢重复,英语语言当中同一句话表达相同意思的词汇也会有所变化。同时如果听了现场的口译音频,会发现译员在翻译此处时速度稍微放缓,这里当然不排除译者当时在思考的可能性,但是此处速度放缓也可以体现讲话人的语气,也就是在这里要进行强调。总之此处翻译很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总理表达的内容。

三、总结

本文简要对语气进行了解释,通过李克强答记者问的实录以及翻译进行了语气方面的分析。总理的讲话用词严谨,讲话风格总体上严肃,时而幽默,平易近人,在一些问题上又直接强烈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和态度。现场口译员反应迅速,思路清晰,逻辑明了,输出的译文综合了文字本身含义以及说话语气透出的思想感情,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非常到位。在中外交流的活动中,尤其是此种政治场合,现场口译员的角色至关重要。而在讨论翻译时,语气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事实上语气是很重要的部分,口译员应抓住发言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选取正确的词汇、句型以及相应的语气进行翻译,这样才能使译文完整地呈现发言人要表达的内容。

[1]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Z].

[2]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http://www.en84. com/interpretation/kouyi/201403/00014461.htm1.

H 315.9

A

1009-8534(2014)04-0064-03

2014-05-06

张琳琳(1990.11—),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师范大学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猜你喜欢

口译员语气李克强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语气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