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原中央苏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4-10付忠莲游涛吴海峰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苏区师资江西

付忠莲 游涛 吴海峰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南昌330103)

江西原中央苏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付忠莲 游涛 吴海峰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南昌33010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江西原中央苏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水平低、质量差、发展慢,现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素质偏低、机构管理不规范。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机构硬件设施,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灵活运用本土资源,推进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化方面入手。

江西苏区 农村学前教育 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后,曾经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省市相比,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很多,教育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学前教育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出于对老区的关心,国务院于2012年6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该意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战略方针。随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行动纲领。由此可见,加快江西苏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乃当务之急,因此,开展江西苏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原隶属中央苏区的江西赣州、吉安、抚州地区分别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三、二、一个样本县,每个县抽取2所幼儿园,共计12所幼儿园,通过对县乡镇走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江西苏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受史慧中等对我国十省(市、自治区)学前教育机构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的启示,采纳了史慧中等人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四大因素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即玩教具与建筑、师资水平、教师教育行为和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四因素,[1]并从这四方面着手设计问卷和访谈。共发放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53份,回收率为96.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好动是3-6岁儿童的典型特征。儿童活动场所的大小必定会影响到其的活动机会;运动器具与玩教具的可获得性是能否增进儿童智力、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研究着手调查儿童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足够的物品、玩具可用于儿童活动,这个环境是否限制儿童活动机会,因为这些因素必定会限制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故调查从学前教育机构基础设施设备情况展开。

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考虑的是人均户外场所面积、运动器具、玩教具数、桌椅数量与高矮合适程度。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园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农村大多数园舍和活动面积不足,室内外人均面积低于国家规定的平均数。农村幼教机构桌椅不配套的现象较为严重,儿童不是每人都有小椅子,桌椅多数不合适的比例达50%。户外运动器具紧缺,无滑梯、攀登架、平衡木、摇马的比例很大,有运动器具的园数仅占被调查幼儿园的41.6%。缺乏钢琴、录音机、电视机等设备的幼儿园达到58.3%。另外,自来水、盥洗设备、儿童专用厕所均不符合要求。

(二)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基于教师的高学历与儿童良好发展成正相关关系的认识,即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教师能够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而有刺激的教育环境,儿童在这种环境下身心能得到充分发展,故本研究亦开展了幼儿园师资状况调查。

调查发现,江西苏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师资学历不高、接受专业培训机会少、教育教学水平偏低几个方面。统计数据表明,在学历上,农村公办园教师大多具备中师以上学历水平,但民办园教师的学历在高中以下水平居多。农村教师受专业培训的量少,时间短,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教育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在接受专业在岗培训程度上,培训程度普遍偏低,未培训率很高,专业水平较差。而农村民办园几乎没有接受任何培训。以赣州某县为例,某公办园教职员工数量为42人,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仅12人,占28.6%,高中及以下的有15人,占35.7%。接受过在岗培训的仅11人,占在职人数的26.2%,73.8%的人从未接受过在岗专业培训。而民办园的情况更糟糕,某民办园教职员工人数为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有4人,61.1%的人员在高中及以下水平。很少有人参加专业的在岗培训,有16人表示在本园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

由低素质的师资队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教师工作中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安排现象比比皆是,教师教学随意性很大。农村幼儿园由于师资水平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语言、识字、计算等内容,“小学化”倾向严重,增加了儿童的负担。而对于其他游戏、美术、音乐等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机构管理不规范

教育管理是整个教育环节上最繁重、最重要的一环。教育教学有了管理,才不致于毫无头绪,无所适从。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有无明确的指导思想,是不是为教师的成长发展作了规划,有没有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方面。据此,本研究展开了调查并获取了反馈信息,结果分析如下:

1、办园工作依据不明确

所有上级与学前教育机构内部教学人员的业务学习与管理方面,主要考查是否有学前教育条例、规程和纲要作为本园的工作依据。对于是否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方面,调查中发现,不明确什么是“教育目标”或没有教育目标的占大多数,农村学前教育机构80%以上不知道。

2、为教师提供的发展空间极小

在江西省苏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取得幼师资格证的数量很少,多数未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按理来说,这些人更需要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目前只有公办园能提供在职培训机会,而公办园数量十分有限,一个县可能仅一所,绝大多数为民办园。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没有什么福利可言,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因而流动性很大。由于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不到更新和提高,缺乏良好的师资保障,可以说,苏区农村学前教育必将会失去发展的根基。

3、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安排不合理

总体看《幼儿园教育纲要》所规定的课程,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工、体育均有一定的时数。但调查发现,美工课、音乐课未开设的占不小的比例。幼儿园大部分时间是上语言、计算,可见教学内容与安排“小学化”的倾向十分严重,这是农村幼儿园存在的一大通病。在农村幼儿园,教材成了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内容的主要来源,很少会考虑和关注到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当地的文化等。[2]通过日常游戏、上厕所、喝水、看书活动,可以使幼儿有更多自己选择和独自活动的机会。然而,调查中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上活动全系全班进行。从目前总体上看,幼儿上课节数多,负担重,自由活动时间少,集体行动的时间多。据《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让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让幼儿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用固定模式限制幼儿。从这点来看,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是极不妥当的。

四、江西原中央苏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机构硬件设施

为了促进我省苏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扭转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低局势,改变长期以来仅占教育总支出1.3%的局面。由政府出面,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改善现有园舍硬件设施,或新建更多适合幼儿健康发展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布局合理的周边环境、安全保障设施、采光和通风等,提供合适的幼儿桌椅和卫生设施,购置一定数量的教具、玩具。

(二)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稳定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在江西苏区农村,“培训不及流动快”的现象十分普遍。抽查表明:农村幼儿教师85%教龄不足五年,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把幼儿园当作“跳板”,因此,应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关心幼儿教师的生活,使教师安心工作。

教师素质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没有好的教师,任何教育改革都必将失败。目前就我省苏区幼儿教师实际水平来看,要提高幼教质量,在职进修和培训势在必行。目前应保证教师受训时间和经费,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同时,适当举办旨在培训技能技巧的短训,例如:手工制作,自制玩具在儿童认知发展中有着其它玩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玩具甚少的农村显得尤为重要。

(三)灵活运用本土资源,推进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化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还处于比较笼统、具体政策针对性不强的阶段。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学前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两者不能做简单复制,因此政府应当制定本土化的政策,顺应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以期更好地指导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3]

在课程设置方面,苏区农村学前教育应当体现自身特色,结合自己本土的实际情况,开设适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一些与苏区革命精神、本地民风民俗有关的课程,不但可以解决课程设置“小学化”倾向问题,又能将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我省苏区农村学前教育应充分挖掘、利用本土资源,让儿童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在师资方面,可以培训本土现有过剩教师上岗,增加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难以吸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就目前形势而言,要想稳住专业学前教育工作者,就得自食其力了。我省苏区农村人口流动大,致使农村小学出现生源不足、师资过剩的现象,可以将这部分过剩师资组织起来培训,以填补农村学前班的师资力量。可见,只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发挥本土优势,就可以找到解决师资问题的办法。

[1]史慧中.关于《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调查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57.

[2]杨莉群,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3]段飞艳.温德尔·拜瑞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6).

G619.2

A

1009-8534(2014)04-0009-02

2014-05-27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2年)规划项目资助课题“江西苏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12JY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付忠莲(1976-),女,江西修水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理论。游涛(1956-),男,江西高安人,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吴海峰(1962-),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苏区师资江西
江西银行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我爱江西奶奶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