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戒除对策

2014-04-10吴迪明

社科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工科校园文化人文

张 红 吴迪明

(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网络成瘾已成为困扰高校大学生并受到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而工科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和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工科院校特别强调课程设置的专业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割裂,这容易致使工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自我调适弱、缺乏合作意识等,他们便沉迷于网络去寻找所谓的“文化大餐”,去弥补工科教育背景下自身人文素质的缺失,但这却导致了许多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

一、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1]本课题反复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采用随机问卷、现场回收的调查方式。通过科学的数据归纳、整理,得出了调研报告,报告表明工科大学生一旦形成网瘾之后,网瘾群体的比例、程度和活动目标都令人堪忧,表现在:

(一)网瘾群体比例较高

据调查表明,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体比例上远远大于非工科学生,正常使用电脑者的比例更明显少于他们。比如,受调查的工科学生中具有明显网瘾特征的学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7.63%,过渡群体的比例为14.73%,无明显网瘾特征的学生比例为67.64%。除了现有的17.63%的网瘾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过渡群体(14.73%)中,另有约占学生总数7.25%的学生存在较明显网瘾倾向。总的来说,工科大学生网瘾群体比例较高。

(二)网瘾群体差异较大

调查发现,存在网瘾倾向和网络使用过度的学生中,群体差异较大,明显存在年龄上的差异。低年龄学生网瘾比例较高,17-18岁的大学生中网瘾比例(20.11%)最高,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22—24岁的大学生中网瘾比例(11.27%)最低。特别是新生中的网瘾比例最高(达到21.67%),二年级学生为19.91%,三年级学生为12.21%,临近毕业的学生中网瘾比例较低(只有9.65%)。

(三)网络活动相对单一

由于独特的专业背景,工科大学生网瘾群体上网从事的活动相对单一,网络活动更倾向于娱乐性,特别是偏好玩网络游戏,调查表明其中80%-90%都集中在网络游戏,而非工科大学生网瘾患者和非网瘾网民从事的活动则较为丰富。同时,工科大学生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出非工科学生,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通过逃课通宵达旦的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工科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在工科背景下,过去一直注重单纯的学科教育,人文教育发展滞后,课题、实验室占据工科大学生主要时间,使他们远离人文,部分学生精神空虚,生活品位较低,价值观念驳杂而肤浅,趋于庸俗,从而导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把上网当成“情绪调节器”,通过上网来获得内心安宁,或实现逃避现实、麻木自我的目的。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科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有关系,学科背景单一,缺乏人文关怀和情商的培养。[2]工科院校较多地强调教育的社会本位功能,长期在狭窄的专业框框内培养人才,注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能为学生构造一个适应社会生活、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基础平台,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种种不足,特别是人文素质偏低,从而容易使他们偏离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转而到网络上寻找精神上的替代。

(二)社会交往减少和精神生活空虚导致的猎奇心理

工科特有的专业背景使得他们在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时间较多,限制了大学生们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又由于文化艺术知识缺乏,导致他们的社会交往减少,尤如井底之蛙,只能生活在一片很狭小的天空之中,在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学生精神追求的缺失。相对于非工科学生而言,工科院校通常女生较少,校园文化氛围也不够活跃,他们往往动手能力强,但思维不够发散,表达能力弱,容易导致交往受挫,形成心理自闭。现实中单调的生活无法满足其对精神的需求,网络的出现与普及,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广阔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他们在网络中可以了解“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3]从中求得精神上的慰藉,缓解压抑的情绪,获得内心的平衡。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辨别力、自制力、挫折承受能力又十分有限,在缺乏适时和必要的引导下,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极容易上网成瘾。

(三)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差

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仅要求工科大学生对挫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较强的抗挫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挫折面前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面对挫折后的心理创伤要有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迷恋网络。工科院校的学生,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对社会历史、人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导致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挫折和内心的矛盾冲突。特别是新生的各种适应性心理调适一时难以完成,一旦有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他们不免产生失落、自卑心理,产生寝食不安、情绪压抑而产生抑郁心理。有的学生会因为恋爱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就业问题等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受到挫折的学生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精神空虚不知所为,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对独立性差和心理素质弱的学生构成不小的压力,他们却由于心理调节能力差不愿意向同学倾吐,从而沉迷于网络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

三、戒除工科大学生网瘾的对策研究

如何有效戒除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是工科院校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结合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技术教育模式

工科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这种缺失不仅表现在人文知识的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减弱,还突出表现在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偏弱。这就要求工科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技术教育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比如可以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增长学生的人文知识,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人文知识报告会和名人讲座等,从而引导工科大学生走出实验室,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多角度接触社会,增长他们的社会知识和阅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充分的认识社会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而不是在网络中寻求虚拟的满足感;让他们学会生存法则与竞争技巧,而不是沉迷网络去寻求能够带来虚假满足感的虚拟文化。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工科大学生如果接受了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便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他们也就有了实践人文知识的欲望,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再好也没有用,反而会导致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丰富文化生活,如果再缺少必要的引导,会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戒除工科大学生的网瘾刻不容缓。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长期形成的,又能有意识地作用于师生员工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学校的工作生活场所、校园绿化环境、课外文化活动、校风班风等都属于校园文化。工科院校要积极营造文明向上、温暖和谐的校园文化,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他们从虚拟世界中吸引到现实生活中来,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幸福和快乐,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排除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更应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不能为了戒除大学生的网瘾,而去排斥网络。应该在深入挖掘网络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网络教育的内容上下功夫,应该把校园网办成学生学习网络知识、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娱乐活动的乐园,不断增强网络教育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提高心理干预效果

戒除工科大学生的网瘾重在预防,前面提出的三种对策的功能就在于此,做到“未雨绸缪”,但是一旦学生出现了网瘾的症状或倾向,就必须建立心理援助机制,这是戒除网瘾的关键。通过分析网瘾形成的原因,有选择地运用相应的办法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戒除网瘾,这样比思想政治教育会更有效果。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咨询。针对学生认知上的偏差,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的方式进行纠正,从而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困惑;二是团体辅导。组织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运用相应的心理辅导技术,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挖掘潜力,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三是心理治疗。可以运用心理学上的脱敏强化训练,组织网瘾学生进行野外成长训练,使其在封闭环境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交流,并锻炼身体,从而转移网络的依赖心理。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充分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方便与快捷、乐趣与营养的同时,网络成瘾问题却已成为困扰高校教育者和学生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戒除大学生网瘾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工科大学生所处的特有专业背景,使得他们在上网动机、网域选择、沉迷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只要认识正确,善于处理,网络成瘾也是可以克服的。人与网络之间,完全可以建立起一种“和谐、健康、幸福”的网际关系。[4]

[1]李冬,李士雪.高校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原因及戒除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2]刘建利,朱永.试论新时期工科高校大学生教育[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3]骆小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

[4]张亚伟.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猜你喜欢

工科校园文化人文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