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句式的特征分析

2014-04-09张云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义标志句式

摘 要:句式是根据单句的某一特征所作的分类。句式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标志类、结构类、语义类。虽然有的句式可能有不同特征,但人们往往会选择其一来命名句式。了解句式特征的分类,将有助于对句式的辨析。

关键词:句式 特征 标志 结构 语义

关于“句式”,学界的认识尚存分歧:首先,传统观点认为,“句式”就是“句型”。[1]其次,有人认为它们“大同小异”——“句型和句式都是根据结构分出的类名。句型是根据全句特点分出的上位类名,句式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类名。”[2]第三,有人主张把“句式”从“句型”中“分离”出来——“句型是结构类别,句式是特征类别。”[3]

我们同意第三种观点,并主张把“句类”“句型”和“句式”看成单句的三个划分角度:句类——根据单句的语气和用途所作的分类;句型——根据单句的结构不同所作的分类,句式——根据单句的某一特征所作的分类。例如“他把杯子摔坏了。”从句类看,是个陈述句;从句型讲,是个主谓句;而从句式分析,则是个“把”字句。另外,句类和句型属于完全划分,即把单句从某一角度进行了完全的分类。以句型为例,不是主谓句,就必然是非主谓句。而句式则是不完全划分,即某一个单句可能不属于任何一种句式。这是因为,句式分类的依据是某一特征,而不具有一定特征的句子肯定会有。

既然句式是根据单句的某一特征所作的分类,那么,分析句式的特征对句式的分类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观现有研究,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句式特征的分析并不多见。有鉴于此,我们打算稍作探讨。

无论持何看法,以下常用句式为大家所公认:主谓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4]分析其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标志类

即以某一字词作为句式的标志,并且一般就以该字词作为句式的名称依据。如“把”字句,其句式特征可以概括为:用介词“把”组成介词短语并充当状语。相似的类型有:“被”字句、“对”字句、“是”字句等。例如:

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 (“把”字句)

树叶被风吹跑了。 (“被”字句)

他对长辈都很孝敬。 (“对”字句)

她是一名德艺双馨的演员。 (“是”字句)

这其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有的标志性字词可能被词性相同、功能相近的字词所替换,如“把”——“将”(口语色彩——书面语色彩)、“被”——“给、叫、让”(书面语色彩——口语色彩),可以将其视为相应句式的“变体”,而不影响句式特征的辨认。例如:

我们要将反腐倡廉的运动进行到底。 (“把”字句)

衣服给雨浇湿了。 (“被”字句)

地上的水叫太阳晒干了。 (“被”字句)

一夜之间,许多座百米以上的沙丘让风搬到十公里之外。 (“被”字句)

2.有些标志性字词的词性较为确定,如“把”和“对”都是介词;有的则存在分歧,如“被”和“是”。“被”用在施事前面是介词,而直接用在动词前的“被”,有人认为是助词,[5]有人认为是介词的特殊用法,已经助词化,[6]有人则语焉不详。[7]同样,不能省略的“是”为判断动词,而可以省略的“是”,有人认为是副词,[8]有人则认为是动词。[9]

3.标志性字词在词类句式辨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尚存上述分歧,但“被”和“是”的句式标志不容否定,因此,下列单句都是公认的相关句式:

窗户被人打破了。/ 窗户被打破了。 (“被”字句)

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生产。/ 我们的战士是勇敢。

(“是”字句)

反之,虽然表示被动,但没有标志性字词“被”出现的句子,则不能看成“被”字句,如“作业做完了。”

(二)结构类

即以单句结构中的某一特点作为句式特征,并且一般也以此特征来命名句式。如“主谓谓语句”,其句式特征为: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相似的类型还有: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等。例如:

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我们都能克服”——主谓短语)

她低着头沉思往事。

(“低着头沉思往事”——连谓短语)

老师鼓励大家学好功课。

(“鼓励大家学好功课”——兼语短语)

伯父给了我两本书。

(“给了我两本书”——特殊的述宾短语,有两个宾语)

这其中,也有两点值得一提:

1.由于这类句式的特征表现在结构方面,有时难免与句型出现交叉。例如“主谓谓语句”,许多人将其视为一种句型,[10]有人将其由句型转为句式,[11]我们则主张:主谓谓语句既是一种句型,也是一种句式。从句型的角度讲,它与述宾谓语句等同级,同属于主谓句;从句式的角度看,它与连谓句等同级,同属于结构类的句式。

2.结构类句式的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谓谓语句只能以主谓句的形式存在,而连谓句和兼语句则能以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形式出现,例如:

这孩子,我也疼他。

(主谓谓语句——主谓句)

这件事想起来心烦。

(连谓句——主谓句)

摸着石头过河。

(连谓句——非主谓句)

中国的变化令人惊奇。

(兼语句——主谓句)

轮到你值班了。

(兼语句——非主谓句)

(三)语义类

即以单句所表达的语义作为句式的特征,并且一般以相应的语义来命名句式,如“存现句”,其句式特征为: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相似的句式还有比较句等。例如:endprint

小溪边顿时没有了女人的踪迹。 (存现句)

有文化比无文化好。 (比较句)

依据现在一般讨论的句式,我们把句式特征概括为上述三类,但作为特征,显然不止这样几类。一方面,我们希望本文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同仁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随着句式研究的深入与发展,更多的句式将被发掘出来,更多的特征也会随之而呈现。

在完成上述概括的同时,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不同特征可能在同一句式中表现出来。以“存现句”为例:“存现句是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 + 存现动词 + 人或物段;语用上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定句式。”[12]这其中就涉及到语义、结构和语用三方面的特征。不过,这些特征在人们的观察中有主有次,于是选择其语义称之为“存现句”,而没有选择其结构称之为“三段句”,也没有选择其语用称之为“描写句”。

第二,一类句式中可能包含其他特征及其命名。譬如,“兼语句”属于结构类,而其下属的小类,则有不同特征及其命名: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语义类),“有”字式(标志类)。[13]例如:

老张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使令式)

妈妈也骂他是个懒鬼。 (爱恨式)

大家选他当代表。 (选定式)

他有个妹妹是画家。 (“有”字式)

再如,“比较句”是表示比较的句式,属于语义类,但它包含如下几个小类:“比”字句(标志类)、“没”字比较句、“不如”比较句、“和”字比较句(兼顾标志类和语义类)。[14]

注释:

[1]参阅《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语文知识词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4][7][12][1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9-96页。

[3][5][8][10]张斌:《现代汉语》(第二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邢福义:《汉语语法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34页。

[11]请比较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和(增订五版,下册)。

[1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3-49页。

(张云徽 云南昆明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6500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义标志句式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