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语用能力培养探析

2014-04-09王鸿雁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能力是衡量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从课堂语境、第二课堂语境和社会语境角度,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和提高非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公共汉语语用能力予以探讨。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用 教学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胡裕树先生率先将语用分析引入汉语语法研究以来,汉语语用研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理论和方法。随着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渐长,对外汉语教育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然教学实践效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仍是研究和实践的难题之一。

长期的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衡量对外汉语教学成效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得体表达、成功交际。

语用能力的养成与提高离不开语境。正如Jef Verschueren所说的那样:“对任何语言现象、特性、结构或过程的语用纵观(语用视角),都要求其研究考虑语境与结构位置,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及这些过程在与人的‘社会心智相关中的位置。”[1]任何一次语用交际行为,都是特定语境中对语言符号的一种选择、协调、适应行为。任何一次语用活动的评价也不可离开语境高谈阔论。如何利用不同语境培养提高留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试作以下分析。

一、将对外汉语课堂的语境价值最大化

古人有云“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2]课堂教学在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需将对外汉语课堂的语境价值发挥到最大,提高在华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

首先,课堂教学语境中需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现如今人们对语言和文化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已不再有任何异议,语言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语用能力的培养无疑少不了文化的因素。但语言首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教学也不单是为了传播文化而进行。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我们首先应该视作语言教学,不然就是本末倒置。把汉语基础知识、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传授和教育放在第一位,这也是留学生掌握、了解汉文化的一个捷径。

其次,课堂教学语境中需要处理好语言能力培养和语用能力培养的关系。语用能力以语言能力为基石。课堂教学实施中,脱离语言本体的学习和训练,等于架空语用教学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基本的字词句关必须过。而语用能力最终又会投射在语言要素的各个层面上。因此,教学中必须从汉语自身特点出发,针对汉语独有的声调特点和功能,汉字的表意性及汉字与词语的特殊关系,汉语特有的语法手段和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再次,课堂教学语境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教学矛盾。汉语知识经过教师的心智融会,汉语语用魅力经过教师以身示范后,会更有说服力。在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多元文化语境。教师只有在“被尊重”“被信赖”时,留学生才乐于在课堂语境中和教师互动合作。而留学生对汉语教师的尊重和认可,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智力博弈。如某留学生在课堂上旁若无人发表高见:“我觉得XX国人很脏,不讲卫生,我觉得只有我们国家的生活习惯最好。”对此“高见”,教师如果大批特批或听之任之都不可取。其实只要介绍一句汉语谚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客观地予以说明爱家爱国委实是一种普世情感与心理就足矣。而对这种富含民族文化的固定词汇,留学生往往很有兴趣,这样既补充了汉语词汇知识,又让留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另外,课堂语境需尊重学生个性与起点的多样化。言语行为是一种“表意”的动态过程。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符号从而得体地表达意义,很多时候这不仅仅是符号的输出和输进,而是在共有的语境中,施事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个体差异(如年龄、性格、性别、心理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合理控制教学内容和节奏。比如一学年的听力课程安排中,随着留学生听力水平的变化,教师就不必一定要一板一眼地按照教材提供的进度来授课。同时,教材作为一种人为的文本语境,与现实生活语境多多少少会有距离,教学中还需要尽可能地把教材中的语境生活化、亲近化、丰富化,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这对提升留学生的语用能力也是一种潜移默化。

二、积极营建汉语第二课堂语境

语用能力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留学生个体诸多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如同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留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提高仅仅依靠汉语课堂语境还远远不够,还应积极营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汉语第二课堂语境。

学以致用是至理。第二课堂语境形式多样,比如汉语角、汉语报刊杂志、汉语影视剧、考察学习现场、校园团体活动、互助学习小组(留学生和汉语言或对外汉语专业)等。这也是一种相对自由、自主的实践语境。它直观、活泼、生动、新颖,到处是全新的未知的变数,那种发现的惊喜可能让他们一生都会牢记在心。在这些不同于一般课堂的语境中,留学生既可开阔视野,又可强化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固化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语境的营建应是一种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否则,就和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游玩没有什么区别了,遑论教学效果。所以,第二课堂设计须配合课堂教学进度,设计一些任务目标明确、计划条理、步骤合理可行的汉语练习语境是重中之重。

当然,在第二课堂实践中的“用”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指导,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不致流于形式。如古人所言“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3]教育工作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由表入里,重视直观性教育和课外训练的日常渐进。在对中华文化的观摩、学习中,在跨文化的交流中,留学生耳濡目染,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会被唤醒。

汉语第二课堂语境的诸多优势是课堂教学远不能及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给留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第二课堂语境,可以固化、延伸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

三、充分运用社会大语境

实践出真知。任何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只有融汇贯通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会从课本中走出来,从课堂延伸出来,从教师的输出最终内化为浸染上学生个体经验知识和能力的、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汉语语用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还需引导学生自觉游入汉语语用的“大海”——社会大语境。

在华留学生最大的优势是生活在一个真实的而非模拟的汉语语境中。如果说课堂语境、第二课堂语境还有人为因素的话,那么只要走出校门,就是真实的社会大语境。这是学生检验自己汉语语用能力的实践场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让汉语教学社区化、社会化。在这种不可控的大语境中,留学生的语用受挫几率也要大得多,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同样少不了。留学生要敢于、乐于、善于置身于无限自由广阔的社会语境中,如一位零起点的韩国留学生跟班学习仅半年,汉语交际能力就神速进步,原因就是她课余经常和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聊天。

在不可预知的汉语社会语境中,留学生眼有所见、耳有所闻、身有所触、心有所感,留学生的生活和汉语也在一点一滴地关联起来,其间的兴奋、惊奇、感激也好,失望、沮丧、痛苦也罢,都将是其人生经历的组成部分之一。哪怕是运用刚刚学到的“你好!”羞涩地打一声招呼,这也是往前迈了一大步,因为汉语进入他们的生活交际语境了。

留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我们把生机无限的社会语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留学生最终才能“虽离其师而不反也”[4],当然,这对教学本身也是一种促进。

结语

世界多元,宇宙无极。情感与思想、文化内涵都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语用的归宿。语言如沦为纯粹的工具,是语言的最大悲哀。同样,第二语言教学若沦为纯粹的语言知识的灌输,没有思想、文化的碰撞,没有情感的交流,那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悲哀。

现代社会,教育是个体成长和个人经验得以改造的必要手段。只有使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诚如杜威所言,“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当我们对待这些千里迢迢远离亲人与祖国的在华留学生的时候,其实也很有必要思考一些问题,这些留学生在汉语言的语境中是否成长了?他们的经验是否得到充实?他们的社交能力、探究能力、表现能力是否得到了发挥?如果我们的汉语能以一种迥异于留学生母语的文化身份助力留学生的成长,无疑是值得引以为傲的。设想,若干年后他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念汉语曾给他们带来的给养,那将是何等欣慰之事。

“语用学其实是一个视角,而不是语言学理论的一个并列组成成分。”[5]借鉴语用学这个新视角,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收获更多的喜悦。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绝不应是一种点缀,大力倡导并加强对外汉语的语用教学实践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外汉语教学关乎对外汉语教师,关乎留学生个体,关乎汉语言文化的推广,关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乎多元、生态、和谐世界文化的建构,任重而道远。

注释:

[1][5]耶夫维索尔论著,钱冠连,霍永寿译:《语用学诠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237页。

[2][3][4]傅任敢:《“学记”译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5页,23页,12页。

参考文献:

[1]耶夫·维索尔论著,钱冠连,霍永寿译.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傅任敢.“学记”译述[M].上海教育出版社,1957.

(王鸿雁 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 730070)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