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亟需再次提高个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是均贫富的税种

2014-04-09魏雅华

税收征纳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薪恩格尔系数起征点

魏雅华

新闻事件一:两会热议降低个税税率

2014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个税能否税率低一点,起征点高一点》为题,集中地报道了人大代表们热议个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既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围绕个税征收和调整方向,代表委员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建议,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他说,“国际惯例是个税税率不超过企业所得税税率,但我们现在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是45%,这就造成几个问题。一是部分私营企业业主不拿工资以避税,二是一些高收入白领,尤其是外企高管,通过一些渠道,把发工资的地方放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享受当地15%的所得税税率。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每年70%的个税都是中低收入群体所交,高收入群体交纳比例反而很少。在国外,30%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要占75%的比例。”

黄奇帆的这段话很重要。他的这番话被全中国的媒体争相转载,表明他的话认可度很高。黄奇帆建议,把税率调低一点,“说不定十年以后,我们的所得税就会和国际惯例接轨,让高收入群体更多地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得更直接,他说,我国应该提高个税起征点,从现在的3500元,提高到6000元至7000元左右。

“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这是很多大城市农民工都能达到的收入。”刘永好说,现在工资水平提高了,物价上涨了,人民生活水准提高了,但是个税起征点还没变。如果能够大幅度提高起征点,就能让更多基层员工享受改革成果。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两会记者会上说,个人所得税今后可能把分项征收改成综合计征,综合计算家庭收入,同时考虑家庭支出,包括基本支出、赡养抚养支出、教育培训支出、住房贷款等,更好地体现家庭差异,实现公平。

楼继伟的这番话说了好几年了,去年的两会上,他也是这么说的。话没错,可问题是,如果按楼继伟的说法,我们的个税调整是什么时候的事?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能等那么久吗?

新闻事件二:政协委员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度

2014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世平在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度。张世平认为,目前广大劳动者实际收入增长缓慢,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相协调,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动派遣工收入更低,多在2200元到2600元之间。全总调查显示,70.3%的职工对当前工资收入水平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张世平建议,合理运用税收杠杆,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水平,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行更低的增值税税率或免除增值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度。

让我们接着看全国总工会的调查:

2010年,全国总工会做的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连降22年,且降幅近20%。

该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说明,改革开放的红利被资本报酬分享的比重在快速上升,而劳动者所得到的部分在不断被蚕食,这是正常的吗?我们该不该为低收入人群扩大免税额度?

中国的贫富差距与基尼系数

说到此处,我们又得回到讨论的起点:个人所得税是个什么税?答案是:个人所得税是均贫富的税种。

说到贫富差距我们便不能不说“基尼系数”。因为“基尼系数”是度量贫富差距的衡器。

什么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简单地说,“基尼系数”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极端最大值为“1”,极端最小值为“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便已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已红灯闪闪。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我国基尼数为0.317,2006年则已飚升至0.496。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

基尼系数在0~0.3之间,表明社会财富分配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是正常状态;超过0.4就进入了警戒状态;而0.6则是危险状态。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进入了警戒状态。

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的估计,中国的贫富收入差距大约为1.13倍,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基尼系数大约在0.24~0.36之间,而中国的基尼系数远远高于这个幅度。

联合国有完整的统计数据的150个国家中,基尼系数超过0.49的不超过10个,排名前10的除了中国外,就是经济极度落后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中国的基尼系数到底有多高?答案有多个版本。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和李长久则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超过0.5。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分地区看,我国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57,西部地区为0.55。调查组认为,东、中、西部收入差距与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应当说,这个数据更接近中国的现实。

基尼系数过高容易导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美国两次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都发生在基尼系数创历史最高点的时刻。中国的基尼系数远远超过了美国两次最大危机爆发前夕的水平。所以,中国必须严重关切如何用税收杠杆调节中国的贫富差距,并密切关注改革红利的全民分享,而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中国的贫富差距最重要的工具。

为什么GDP增速8%,而个人所得税增速9.2%

2013年3月5日,也就是去年的两会上,财政部的《2012年财政报告》中说,个人所得税3815亿元,增长9.2%。在财政部看来,是财政部的政绩,可在公众看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个人所得税的增速9.2%,超过了GDP增速8%,为什么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速超过国家财富的毛增速,这难道是正常的吗?有没有竭泽而渔之嫌?

而2013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2.9143万亿元,增速更快,达到了10.1%,GDP增速7.7%,这难道是正常的吗?有没有国富而民贫之嫌?这样的财富分割公平吗?

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3.9530万亿元,增长8%。细嚼这个数字,仍让我们喜中有忧,喜的是国家财政高速增长,忧的是国家财政的增长仍高于GDP增速7%。

2014年中国的13.4亿人,人均为国家财政的贡献超过了1万元。我们想问:国家能不能让利于民,让老百姓的财富与国家的财富一起水涨船高,鱼谐而水欢?

我国财政收入与用于保障民生的支出

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8%,财政支出153037亿元,增长9.5%,加上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993亿元,支出总量为15.4030万亿元,收支差额135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00亿元,赤字率为2.1%。

通常所说财政收入,是指公共财政收入,全口径的财政收入还包括政府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障基金,这“四本账”加在一起,我国财政收入将超过20万亿元。

可2013年中国的GDP总额56.9万亿元,如以年增长7%计算,2014年中国的GDP总额将会在61万亿元上下,那么中国的国家财政收入将切走其中的30%,是不是多了点?

国际上,通常将人均财政收入作为客观反映一个国家财政实力的指标。那么,人均财政收入“万元”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位置?

财政部曾做过统计,按照国际可比口径计算,2011年我国人均政府财政收入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28美元,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我国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这些国家的1/10左右。2010年,我国这一指标世界排名处于100位之后。

这意味着,如果将公共财政收入的2/3用于保障民生,欧美发达国家花在每个人身上的保障支出超过9000美元,而我们只有1000美元。

面对这样的差距,我们又该作何评价?

在今年的两会上,钟南山院士说,世界各国政府有几个国家财政对医疗的投入才占到GDP5%的?为此,我查了这方面的最新数据,又进行了多方面的核对和求证,中国以4.6%排在有统计数字的183个国家中的第145位。位居第一的是美国,比重为16.2%。这以中国以综合国力排在全球第二的地位,形成巨大的反差。

恩格尔系数与个人所得税

也许,判断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高了还是低了,还要看一个更重要的指数:恩格尔系数。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曲线: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恩格尔系数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均较上年下降。

可老百姓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恩格尔系数认同感不高。因为恩格尔系数中不包括房租或住房按揭。如果加入了这一项,几乎所有的工薪们都仅仅生活在温饱线上。

从表面上看,中国的CPI并不高,甚至还在下行,可老百姓的体验却大不相同,中国的耐用消费品在跌价,中国的工业产品在跌价,可天天要吃的农产品却在以超过7%的速度在上行。一公斤牛羊肉居然涨到了快100元!一公斤菠菜竟涨到了20多元。三年前,你能想像这样的涨幅吗?

个人所得税是富人税

个人所得税到底是个什么税?

全世界对个人所得税所下定义,都是“个人所得税是个富人税”。让我们来看看税收制度相对健全的美国,是怎样征收个人所得税的。

2012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向年收入达到或超过100万美元的美国人,施行至少30%的税率,取代之前15%的收益所得税率。增加的幅度为百分之百。

据美国税务联合委员会统计,根据奥巴马提出的计划,2011年税收中,80%将由年收入逾100万美元的家庭负担,其中收入在20万至50万美元之间的纳税人,平均增税532美元,收入在5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纳税人,平均增税9800美元,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纳税人,平均增税95000美元。

美国是用这样的税收战略:占美国总人口约2%的、年收入逾100万美元的百万富翁们纳税,包括中产在内的98%的中低收入者免税,来缩小美国的贫富差别的。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是这样征收的。

而法国的作法更加激进,奥朗德就是高举着“对富人开刀”这面大纛冲锋陷阵,打败了谋求连任的法国前总统萨科齐。集合在他的麾下的,当然都是收入菲薄的工薪们。可他们在选民中的总数占据了压倒性的多数。

新当选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并没有食言而肥,没有使支持他,并对他寄以厚望的选民们失望。他宣布,向富人们征收税率为75%“巨富税”,这一刀够狠的。

在法国,5%的人占有了80%的社会财富。奥朗德均贫富对准的的就是这5%的人。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这样均贫富的。用非暴力手段,用合法的手段,不需要改朝换代,不需要战争与动乱,用公选直选总统,实现均贫富的梦想。用税收的利器来实现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在美国,仅有2%的富人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中国,个人所得税3500元的起征点,几乎将中国所有的工薪们一网打尽。这到底是为什么?

个人所得税变成了工薪们的人头税,连“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的农民工们,都不能幸免,我们能不叩问,这样的个人所得税,公平吗?

问题出在我们对个人所得税是个什么税,这样的基础的定义都出了错。

就是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出台的第一个个税是在1980年9月,起征点设在800元,而那时中国工薪们的平均工资才四五十元,是平均工薪的20倍。那时国家最高的政府官员们,高校最高级别的教授的工资也才360元,那时的个人所得税压根儿就没有工薪们的什么事儿。仅对一夜暴富的个体户们,才征收个人所得税。

我们能问一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因为现在的中国,贫富差别缩小了吗?所以不需要动用税收衡器来均贫富了吗?

2014年春节过后,中国从事家政服务的保姆们的月薪都涨到了5000元,已经追平了香港菲律宾女佣们的月薪,而北京月嫂的佣金则冲上了1万元。在广州劳务市场月薪3000元连农民工都招不到的2014年,个税起征点却还划在2011年开始实行的3500元。

2014年中国的财税收入将超过13万亿元,人均纳税将超过万元的时候,我们该不该尽快再次提高个税起征点?

猜你喜欢

工薪恩格尔系数起征点
现代学徒工薪问题初探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企业税收筹划意义
——以具体案例分析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研究*——基于ARIMA模型
浅析恩格尔系数
新个税教学中工薪所得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营口解放初期使用的工薪实物券发展探究
个税改革:不止于起征点
财政部提高“石油暴利税”起征点
“起征点”和“免征额”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