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阳县建后管护机制与成效探讨

2014-04-07尚海明

山东水利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宁阳县小农项目区

尚海明

(宁阳县蒋集镇水利站,山东宁阳 271409)

宁阳县建后管护机制与成效探讨

尚海明

(宁阳县蒋集镇水利站,山东宁阳 271409)

结合宁阳县基本情况,对宁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后管理机制与运作成效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其灌溉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宁阳县;小农水;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效益分析

宁阳县2010—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涉及蒋集、堽城、伏山、东疏、乡饮等乡镇,共建成高效节水示范片3 173.33 hm2,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7 600 hm2,建设斗、农渠610.52 km,小型水利工程9 450处,项目区达到沟、渠、路、林、桥、涵、闸等工程配套。新增灌溉面积6 773.33 hm2,恢复灌溉面积3 333.33 hm2,改善灌溉面积4 000 hm2,新增供水能力2 962万m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1.4万hm2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宁阳县在运行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协会管理为核心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新机制,保证了工程设施的高效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项目区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并带动周围节水灌溉工程发展。

1 基本情况

宁阳县许多小农水工程因为长期缺乏管护,老化失修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发生守着水源难浇地的“肠梗阻”现象。由于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后管护成为普遍性难题。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管护严重缺位,塘坝淤积、渠道损毁、泵站失修等问题比较普遍,导致水利设施总蓄水能力下降了40%左右,灌排效率衰减50%以上,中小泵站老损率达65%。有的地方30%的农田不能保收,40%的农田也只能抗御5年一遇的灾害,“靠天吃饭”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随着宁阳县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规划的实施,建设面积3 440 hm2,共衬砌渠道31.31 km、埋设管道72.94 km,新建、改造建筑物303座。同时运作小农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小农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 建后管护机制

2.1 落实经费保障

宁阳县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工程管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实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支渠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后共落实“两项经费”339万元,比改革前增加近150万元。二是鼓励会员投入。针对各分会内群众自筹建设的小农水工程,由分协会或用水户小组从灌溉水费收入中计提资金对工程实施管护。三是落实水价政策。目前宁阳县农业用水到户价格平均为0.2元左右,大部分协会除上缴国有水利工程水价或电费外,都能从每方水费中提取0.04~0.07元的维修费和折旧费,专门用于小农水工程的维修管护。

2.2 加强协会管理

随着项目开工建设,县政府出台《宁阳县实施〈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细则》《宁阳县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移交方案》,支渠以上工程由水管单位管理,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探索出了“机井、泵站随田走,渠道随地片,产权归协会,责权利相统一,依法管理凭协议”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机井、泵站、渠道及配套排水沟、建筑物等无收益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

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取得的成效、用水户协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截至目前,项目区共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5个、分协会84个,管理灌溉面积1.077万hm2,入会会员4.6万户,受益人口16.1万人。

2.3 完善协会规章制度

对实施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小农水工程,由县水务局与各协会签订资产移交证书,,把小农水水利设施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完善了协会的规章制度,出台了《宁阳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办法》,对协会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规范完善,为协会独立运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了有章管护的问题。

2.4 培养水管队伍

小农水工程管护田间工程交由农户或者协会管理,但是支渠以上控制性工程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管理维护必须由国有水管单位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近年来,宁阳县每年都组织水管单位人员、乡镇干部和乡镇水利服务中心人员开展培训,培训人员达400多人次,这些管理人员成为水利工程管护和后续培训工作的中坚力量。

3 取得的成效

3.1 新技术应用,推动科技效益

项目建设高度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蒋集镇东引汶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末级渠系建设采用渠道防渗,水量采用计量设施计量到斗、农渠口,建成了2 000 hm2自流灌区,用“数字工程”打造“数字灌区”,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测水量水。

伏山镇高效节水项目,建设高标准喷灌样板片66.67 hm2,利用先进的墒情监测系统,实现准确灌溉;推广无井房射频卡灌溉技术,实现智能化灌溉;发展低压管道灌溉1 600 hm2,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

3.2 建立“三位一体”模式

项目区完善农民用水组织,建立了工程管护机制,全面推广用水组织、工程建设、水价改革“三位一体”建管模式,让农民用水组织全程参与工程的建设、监督和管护,切实将工程管理权和管护责任落实到用水户,解决了长期以来工程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实现工程持续运行。

3.3 项目建设产生的效益

1)灌溉效益。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6773.3hm2,恢复灌溉面积3333.3hm2,改善灌溉面积4000hm2,新增供水能力2 962万m3,灌溉保证率达到85%,大大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17 304万kg提高到19 037万kg,项目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20元。

2)生态效益。项目区充分利用地面径流、过境客水等地表水资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起到涵养地下水源的目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对提高汶河、洸河防洪抗灾能力,打造生态景观河道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对改善沿河村镇和县城区生态环境,改善田间小气候,美化农村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3)社会效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带来的农田水利条件化,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使他们在农闲时节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农民因灌溉、争水产生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同时用水者协会、用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的管理模式,保障用水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解决了政府管不了,农民不愿管的问题,项目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 张玉燕)

F323.213

B

1009-6159(2014)-12-0028-02

2014-06-25

尚海明(1976—),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宁阳县小农项目区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山东省宁阳县水利工程公司)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研究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8 . 2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案
洪江市小农水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