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2014-04-06胡海涵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胡海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高职院校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胡海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当前,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理工科专业出身,在长期文理分科的教育环境下,其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且受到社会功利思想、实用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冲击,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整体上较为薄弱,不足以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和熏陶。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势在必行。

高职教育;教师素质;人文素养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该民族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素质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1995年我国教育部门在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后,人文素质教育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重实用轻基础等现象,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也存在薄弱环节,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长期需要。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理想”和“科学”、“实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不同的价值向度。“人文”相对于“科学”,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理想”相对于“实用”,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

2.大学教育的本质需要人文素质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个知识维度:一是怎样理解;二是怎样实践;三是怎样与人相处;四是怎样成就自己。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应是培养人格、塑造精神、贯彻理想的地方。

随着现代社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专业教育为轴心造就出来的“专业人才”,由于知识结构单一,人文底蕴不足,创造能力不强,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尼尔·陆登庭曾经指出:“大学必须考虑应该提供一种什么教育,那就是要重视对人文学问的传授,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我们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特别是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渗透,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开始懂得鉴赏艺术,从事艺术创造的人逐渐了解科学,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

3.职业教育同样需要人文素质教育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建立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在这种定位下,高等职业教育往往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尽管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但也不应忽略人文素质教育。我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朱亚宗教授说:人文素质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命湿地”。如果说自然科学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人文科学就是人类进步的“导航仪”。从事数学史研究的盖立阁博士也说:缺乏人文色彩的教育不仅是“缺胳膊缺腿”的教育,而且是十分要命的“缺心教育”。〔3〕一个有底蕴的生命,一个有内核的灵魂,决不能没有人文精神的孕育和滋养。1947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讲座,题为《半个人的世界》。他强调,教育要将“理工”与“人文”结合,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而只重“理工”或只重“人文”,被他称作“半个人”的教育。

二、教师人文素质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1.教师的学识对大学生的影响

学识,指良好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包含“专”和“博”两个方面。“专”是指纵向的精深专业知识,“博”是指横向的知识广度。高职院校有不少专业都是理工科,即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很精通,但在上课时如果语言单调贫乏,干瘪无味,照本宣科地讲解枯燥的课本知识,既没有风趣的语言,也没有旁征博引的视野,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无趣,昏昏欲睡,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上课时引章摘句,妙语连珠,将专业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板书、赏心悦目的课件,并且能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联系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深刻地融会贯通。

2.教师的形象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古人云:相由心生。教师的人文素质能够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文素质较为深厚的老师,其专业知识、治学态度、审美情趣、人文底蕴、道德修养能够通过其一言一行散发出来。得体的衣着,优雅的风度,儒雅的谈吐,都是教师人文素质的外在展现。老师是大学生接触、了解社会最为首要、最为直接的群体,也是他们羡慕、学习、模仿和超越的目标。良好的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直观印象,学生毕业以后,老师当年所讲的知识可能会记不起来,但老师的仪表、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却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成为他们事业生活的偶像和指引。2014年3月份,四川师范大学一位长相清纯甜美的英语老师走红网络,学生称她的英语课男生出勤率爆表。还有网友戏称:“当年要是有这种女神级别的英语老师,四六级还是问题吗?”〔4〕《东方今报》专门报道了“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老师”,河南大学的王军、李建立老师因为形象靓丽、教学方式独特,被学生们誉为“女神”、“男神”级老师,受到学生的热爱和追捧。〔5〕

3.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格是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作为教师,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敬业,对事对人正直、善良、宽容、关爱、公正等方面。这些人类千百年来概括、体验、总结后公认的优良品格,是人文素质最终昭示出的亮光。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对学生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里记载: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拓展人生领域、如何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新的创造。2014年4月,咸宁市实验小学校长洪耀明在升旗仪式上当众亲吻一头小猪,践行了只要学生不在校门口的路上乱扔垃圾就在一个月后升旗仪式上亲吻小猪的诺言〔6〕,通过教师的人格表率,会让更多学生对讲诚信、守诺言有更直观的感受,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

三、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存在的薄弱环节

为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实际状况,我们对四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00份,走访了师生50名。通过深入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整体不高

通过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教师的人文素质状况整体上不容乐观。在问卷调查中,52.6%的老师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较低,31.5%的老师认为一般,认为较高的仅占到15.9%。而针对学生的调查中,也有48.5%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较低,32.3%认为一般,认为较高的仅有19.3%。学生在访谈中在被问道:“你对你们学校教师的人文素质感觉怎么样?”学生则回答:“老师的人文素质可以说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很注重个人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的老师就不行。”也有老师认为:“老师是理工科的老师,学生是理工科的学生,老师上学的时候受到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多,当了老师以后人文素质自然也不怎么样。”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少数公共基础课老师来承担。在人文知识的把握上公共基础课老师确实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边缘化状况,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很难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部分专业课老师由于自身所受的教育即偏向于理工科,往往只注重对当前所教专业的知识学习,对文史哲知识涉猎较少,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上也就不太关心。在“你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重要吗”的问卷调查中,认为重要的老师仅占到6.8%,认为不重要的占15.5%,认为无所谓的则占到77.8%。在访谈中被问道“你个人重视自己的人文素质吗”,也有老师坦言:“还可以吧,实事求是地讲,我也是力不从心啊,很多事情要忙。”在被问道“你认为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吗”,有老师回答:“有必要是有必要,但是老师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差不多已经定型了,再说了没有激励机制,老师们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容易了,哪有功夫和心思去提高人文素质。”

2.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

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必然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功利思想、实用主义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都以短期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哪种专业好就业,就开设哪种专业,不少高职院校都把“教学围着就业转”作为办学宗旨和特色。高职大学生受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影响,在专业选择上,往往只注重毕业时的市场前景,不顾长远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对实用技能的学习热情远远高于人文知识,把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把人文知识当成“无用”的东西,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当成学习负担。同时,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冲击,有些老师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偏移,出现了功利化的趋向,部分老师在科研成果排名和津贴报酬分配上斤斤计较,有的老师为了谋取更高的个人私利,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外兼职或个人创业上,对学生没有感情,缺乏交流,除了上课时间与学生有所接触之外,其他时间对学生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甚至对于学生的求教粗暴冷淡、奚落嘲弄。此外,一些老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生活和工作中得过且过,思想消极,在教学中不负责任,误人子弟。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收益最大化成为部分教师进行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的人文素质逐渐地褪色和消失。由于缺少竞争、管理体制落后、学术环境封闭等诸多原因,众多教师因循守旧,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自然也无法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辅助资源普遍不足

从对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所调查高职院校的教学辅助设施、师生课外活动、学校选修课程的安排、图书馆藏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不足现象。

调查问卷和访谈表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普遍课时较少,公共基础课不同程度地受到专业课的挤压,大班额的教学难以达到渗透效果,有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沦为机械化操作的“教学机器”,工作生活自顾不暇,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此外,高职院校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特色活动普遍较少,在师生课外活动的调查选项中,有61.4%的学生和78.1%的老师表示学院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和老师业余活动较少,89.8%的教师认为学院提供的人文素质培训的机会较少。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先天不足,选修课的设置薄弱,文艺活动的缺少,人文社科图书和电子资料的匮乏,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人文素质的薄弱。

教师人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高职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不足,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就会存在着技能水平较高,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人文精神缺失、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如果高职院校片面地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技术精湛的“工具人”或“机器人”,但由于其人文底蕴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同样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进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高职院校应当树立的基本教育理念。

〔1〕李本义,刘璇.人文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 .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1).

〔2〕教育面对新挑战———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侧记〔DB/OL〕.http://www.people.com.cn/9803/24/current/newfiles/e1020.html.

〔3〕礼赞生命的“湿地”——国防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访思录〔DB/OL〕.http://jz.chinamil.com.cn/grzq/wangwowen/content/2011-07/31/content_4623590.htm.

〔4〕四川一大学女老师走红 男生出勤率爆表〔DB/OL〕.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sh/201403/t20140316_4870578.htm.

〔5〕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老师〔N〕.东方今报,2014-4-30.

〔6〕学生不再乱扔垃圾 小学副校长兑现诺言当众亲小猪〔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4/29/c_126446302_4.htm.

(责任编辑 王 勇)

NecessitytoImproveHumanisticQualityofTeacher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HU Hai-han

(Henan Polytechnic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46)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essence of college education, includ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ose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advanced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t present, most profess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ome inherent problems in humanistic quality. Because their majors a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re has been a long-term division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What’s more, influenced by utilitarianism, pragmatism and other false values, humanistic quality of profess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weak on the whole, so they cannot guide and influence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very well. As a result,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profess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ers;humanistic quality

2014-09-23

本文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2GGJS-243。

胡海涵(1975-),女,河南泌阳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德育研究。

G423

A

1672-2663(2014)04-0119-03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