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2014-04-05陶玙婧审校杨云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老年科上海200062

陕西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阻塞性气道中医药

陶玙婧 审校 杨云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老年科(上海 200062)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中医科(上海528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按目前的流行趋势来看,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4大死因[1]。我国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万~1000万[2]。西医学认为,COPD的发病背景复杂,遗传背景是其发病因素之一,但发病主要在于后天的生活环境。一旦COPD发展,肺脏结构改变,同时又被修复[3],如此反复,加重COPD进展。中医学认为COPD属于“肺胀”范畴,是多种慢性肺疾患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导致肺损,终而趋之[4]。本研究就COPD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COPD的西医学研究1.1 发病机制 免疫学机制在COPD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COPD患者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不足,导致自身抗原物质存在并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在COPD患者体内尚发现针对弹性蛋白的抗体,COPD患者肺内的CD4+T细胞受弹性蛋白刺激后会分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提示COPD可能存在针对弹性蛋白的自身免疫反应[5,6]。

1.2 病理学特点 COPD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存在于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COPD发病初期或病情较轻时,肺实质的破坏可仅表现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有时可以有细支气管扩张及轻微破坏。但COPD的病情一旦发展及加重时,肺实质破坏会分布到全肺,此时肺血管壁憎厚,平滑肌组织增生、血管壁炎性反应细胞充满。COPD发展时,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增加可促使血管壁进一步增厚。所以,一些COPD患者继发肺心病时。可发生多发性肺细小动脉血栓形成[7]。

关于气道重塑,宋一平等[8]认为,气道壁炎性反应的发生及肺实质结构的改变是COPD的病理基础。基于这种病理基础的发展,使COPD患者的气道管腔狭窄和气道进展性阻力增加,这种过程被称为气道重塑。因此,肺部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是气道重塑的主要因素。气道平滑肌及胶原纤维聚集是气道重塑的主要病理基础。此外,气道重塑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纤维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刺激使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过度合成,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等。

1.3 临床诊断 COPD患者多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咯痰症状且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而慢性咳嗽常是COPD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肺功能测定具有可重复性及客观性。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用肺功能测定。COPD的严重程度通常由症状、肺功能的异常程度、有无异常并发症来评价。2013年版COPD全球倡议指南中,将COPD病情严重者列为COPD(0)级,0级是指具有高危因素、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而肺功能正常者。

1.4 预防 1.4.1 减少危险因素:COPD的发生和发展与吸烟、职业性粉尘及某些化学物质有关。此外,空气污染也值得重视。对吸烟者即使进行短暂的戒烟劝导教育对预防COPD也显得十分重要。当劝导教育不足以帮助患者成功戒烟时,可推荐使用戒烟药物治疗。职业性粉尘气体吸入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及职业者本人的重视,控制职业粉尘的吸入或可有效减轻许多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

1.4.2 监测和评价:对慢性咳嗽、咳痰并有危险因素接触史者,即使尚无呼吸困难表现,也应该进行气流受限检测,以期早期诊断。CO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应监测COPD患者的症状和气流受限程度,以判断是否发生并发症并调整治疗方案。

1.4.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它可以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识,促使其自身管理、加强预防,减少COPD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是提高COPD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7]。

1.5 治疗 COPD采用药物和非药物2种治疗方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是否受益、危险性有多大,及直接和间接的费用。

1.5.1 药物治疗:对COPD的治疗现日趋完善,GOLD指南提出要依据COPD的病情程度分级,针对不同级别实施不同的治疗策略。同时,对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区别对待治疗。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治疗前,应当明确病情加重的原因,以期采取针对性治疗。在家庭,对COPD加重期患者,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可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类激素及抗生素;住院治疗可采用氧疗、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静脉注射甲泼尼松龙或口服泼尼龙,必要时需采用机械通气等。对COPD稳定期的患者,应严格实行健康教育管理,控制职业性、环境性、药物性危害,同时可进行必要的中医药调养,以改善体质、预防复发、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严重度。但是,必须知道,现有的预防和药物治疗却不会改变COPD患者的肺功能不断下降的趋势。

1.5.2 非药物治疗:①氧疗:通过鼻导管、Venturi面罩或机械通气给氧。给氧应从低浓度开始,但对低氧血症严重者、二氧化碳潴留不严重者,其吸氧浓度可增大,同时,应密切监测动脉血气,以确保动脉血氧饱和度上升而不发生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现有研究[9]表明,长期氧疗对呼吸力学、运动能力、血液学特性、血液动力学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②机械通气:对COPD加重其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明显减轻发作症状甚至能降低病死率。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性机械通气和有创性机械通气。前者能明显改善PH、降低PaCO2。机械通气治疗4h内,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能缩短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不过无创性机械通气并不适用于所有的COPD患者,必要时仍需采用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③康复治疗:包括适度有氧活动、肌肉锻炼、合理的营养支持、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等,这些都可在门诊、住院及家庭中应用[10]。

1.6 COPD 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临终关怀 这是2013版GOLD指南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与末期肺癌患者对比,晚期COPD患者在“身体不适”、“负面情绪”及“存在困扰”得分均比癌症患者低,但“生活价值”得分却较高[11]。因此,治疗、临终护理和临终关怀对晚期COPD患者同样重要。合理的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护理可以改善晚期COPD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延长部分患者寿命。

2 COPD的中医学研究

2.1 中医病名 在中医学中,未有COPD之说。根据COPD的特点,当属中医的咳嗽范畴。COPD急性加重时,则属于基于内伤基础的外感咳嗽;但当病情发展,出现气促、喘息,此时诊断为喘证;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喘息加重、气短不支,则为中医“肺胀”范畴。

2.2 病因病机 COPD患者因正气亏虚,感受风寒、风热等邪气或内有痰热、痰湿都可引发,另外饮食失宜、劳累过度、情志失调也为病因之畴。COPD主要以肺、脾、肾亏虚而致正气虚弱。肺、脾、肾虚衰是本,痰、瘀为病理产物。痰、瘀、虚都在COPD发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三者互为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导致COPD的发生。不同疾病期的COPD患者病机特点、征候分布是不相同的[12-16]。

2.3 分型论治 COPD 急性发作期多以清热化痰[17-19]、温阳化饮[20]、活血化瘀[21,22]、通 阳 宣 痹[23]等 方 法 治 疗;COPD缓解期多采用补脾益肺[24]、补益肺肾[25]、扶正祛瘀并用[26]等方法治疗。

2.4 外治法 外治法源于中医整体观念,以辨证施治为指导,运用中医药施于患者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或穴位,以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扶正祛邪等作用,以扶助机体之正气,达到治病的目的[27]。采用外治法防治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已初步得到临床认可,它不仅可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还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在防治COPD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穴位敷贴疗法[28]、针刺拔罐[29]、中药雾化吸入[30]、穴位注射[31]等。

3 结 语当今,COPD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已经将COP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开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医学在防治COPD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医药资源。中西医对COP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数据,尤其对COPD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空前的进展。在COPD临床治疗方面,中、西医有各自的优势。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Vlahos R,Bozinovski S.Recent advances in pre-clinical mouse models of COPD[J].Clin Sci(Lond),2014 ,126(4):253-2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89-99.

[3]Vestbo J,Hurd SS,AgustíAG,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7(4):347-365.

[4]朱 佳.复法合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应用与思考[J].江苏中医药,2006,27(7):11-12.

[5]Cosio MG,Saetta M,Agusti A.Immunologic aspec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9,360(23):2445-2554.

[6]叶天航,修清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免疫学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11):830-834.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8]宋一平,崔德健,茅培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气道重塑及生长因子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83-287.

[9]崔朝勃,袁雅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2):197-199.

[10]叶甫澄,顾旭东.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3):237-239.

[11]王 青,杨俊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癌症患者晚期生存质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11-13.

[12]陈湘君,张柏礼.中医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27.

[13]傅曙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4):3-4.

[14]万文蓉,卢泰坤.论阳虚痰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J].中医药学刊,2005,23(9):1672.

[15]林 琳.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J].江苏中医药,2006,27(7):8-9.

[16]黄礼明.试论痰、瘀、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辨治中的重要性[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1):5-7.

[17]蔡 敏.定掌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期16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12):18-19.

[18]詹少锋.加味苇茎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735-2737.

[19]吕 英,张慧琪,王昭杰.化痰清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中草药,2007,38(6):903-904.

[20]郑 洁.“治肺不远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0,31(6):20-22.

[21]杨荣源,林燕凤,李际强.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1):43-44.

[22]张元兵,洪广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0,31(3):15-17.

[23]奚肇庆,刘学华,冷报浪,等.通阳宣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25-1027.

[24]单丽囡,刘小虹,钟亮环.培土生金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4):26-27.

[25]张 炜,毕小利,史苗颜,等.补肾益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57-59.

[26]柳慧明.扶正固本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62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91-1192.

[27]沈志强,刘广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84-86.

[28]王文章,郑彩霞,张念志.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186-187.

[29]杨 平,张艳玲,彭 敏.培土生金针刺法对COPD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149-150.

[30]黄玉明.中药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8,26(2):53-54.

[31]郑盛杰,戴 勇,魏成功.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IL-2、IL-10的影响[J].新中医,2006,38(7):63-64.

猜你喜欢

阻塞性气道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