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

2014-04-05陈凤玉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医护人员病情

陈凤玉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常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为行动迟缓、肌肉强直以及静止性震颤等,属于老年神经系统变形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该病病程长,且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导致多数帕金森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选取了所在医院2012年03月—2013年03月收治的32例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抑郁状态有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03月—2013年03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32例,所有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61~78岁,平均(68.2±6.8)岁;病程 3 个月至 10 年,平均(6.8±8.4)年。对照组16 例,男 9 例,女 7 例;年龄 60~80 岁;病程 0.5~11 年,平均(6.2±4.1)年。 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抗抑郁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护理干预的措施。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及其评分

1.2.1 健康宣教 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在入院时,医护人员要对这些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解说,让他们知道此病是可以治疗的,以此放下心理负担。同时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病情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给予差异性护理支持,并应积极向患者家属传授康复动作及其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适当的功能训练,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同时也能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恢复。护士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进一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1.2.2 心理护理 首先对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作出评估,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日常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功效、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按医嘱合理调整药物用量,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其心理安慰,并注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2]。

1.2.3 舒适护理 医院应为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医护人员对待患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消除患者的恐惧、陌生、焦虑心理,建立互相信任和融洽的医护关系。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科学安排娱乐活动(棋牌游戏、散步等),让患者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更利于病情的好转。同时,可采取放松疗法、认知疗法、团体疗法以及音乐疗法等治疗手段,不断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

1.2.4 个体护理 每个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差异、社会背景以及病情轻重各不相同,因此在护理时护士要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差异性护理。与每个患者真诚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患者多的关爱,积极向患者传导正向情绪。同时积极引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控制,使患者能够用最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3]。

1.3 评分标准 本次评分采用HADM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也作评分比对。减分率>75%视为显效;减分率>50%视为有效;减分率>25%视为进步,减分率<25%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对照组 HADM 的评分为(29.44±5.48)分,护理干预组为(28.36±5.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和干预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对照组HADM的评分为(18.45±5.27)分,护理干预组的评分为(12.35±5.13)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6例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后,有6例患者无效,显效率为62.5%;护理干预组16例患者,经常规药物和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后,有1例患者无效,显效率为 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近些年来老年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抑郁作为最常见的老年帕金森病并发精神障碍,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初期极易出现抑郁症状,发病的原因可能和老年患者心理变化以及缺少家属交流陪伴有关,最可能是疾病造成患者的生活不便引起的。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出现自杀倾向者很多,因此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应高度重视。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健康宣教、舒适护理、心理护理以及个体护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建立了融洽的医患关系,进而引导和帮助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组治疗前后的HADM 评分分别为(28.36±5.04)分、(12.35±5.13)分,干预组的HAD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组的显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 62.5%,两组在 HAMD评分和显效率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之,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使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对老年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病情好转有积极意义。

[1]刘立红,邱喜雄,刘品霓.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5(14):96.

[2]蔡林棉.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状的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1,5(7):68.

[3]胡 婧.护理干预在56例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28-130.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医护人员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