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催人奋进的生命赞歌——影片《遗愿清单》生命意义思考

2014-04-04

关键词:遗愿爱德华卡特

李 辉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一、绪论

画面和声音所展现的立体性感官刺激,能让人更快捷、更轻松地接受一个事物,电影就是这样,展现某种意象或隐晦涵义时,画面与声音的组合效果直抵人心,给我们开启一扇深入了解自我的窗口。“观众与影像世界中所不知不觉作了认同的‘自我形象’(镜像自我)进行对话,通过镜像世界,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另一面”[1]。而“电影看多了,才知道电影的好,才知道电影的无所不能”[2]。影片中,一张普通的黄色信纸,密密麻麻地写了未曾实现的愿望,这就是“遗愿清单”,两个男人带着它去全世界旅游,用剩余不多的时间,燃烧他们的整个生命。电影每看一次都有触动,在沉重的现实面前,主人翁展现的那份轻松,让人感动,而老戏骨的精湛演技,亦让人沉醉,他们的生命活力远胜于年富力强的我们。说来也巧,在没有接触这部电影之前,我也写过一个单子,也是自己未来几年要实现的愿望,是否是我终将遇到这部影片的某种暗合,不得而知。

二、人物、情节及矛盾冲突

杰克·尼科尔森是好莱坞实力派巨星,影片开拍前,他刚从医院出来,特殊的经历使他为影片创造了一些即兴的对白和表演,为演活癌症病人,片中他剃了光头,饰演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CEO 爱德华,其毕生积极推行“一个房间两张病床,谁也不能搞特殊”的经营理念。终于,他自己成了一名病人,入住自己经营的医院,并且和别人分享一间病房,这让他很愤怒。而剧中卡特由美国著名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饰演,他犹如一颗参天巨树,身材瘦高,皮肤暗黑,满脸褶皱和老年斑,发须黑白相间,却拥有令播音员都为之汗颜的磁性声音,剧中他饰演一个普通的汽车修理工,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走在了一起。

卡特有一张黄色的纸,上面全是他想做却未曾实现的愿望:“赚一百万”,“成为首位黑人总统”,“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大笑到流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等,这被他称作“遗愿清单”。爱德华无意间看到,对上面的内容嗤之以鼻,认为太逊了,应该来点更刺激、更疯狂的,如:“亲眼目睹神迹”,“开一次野马跑车”,“跳伞”,“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刺一个纹身”,“去埃及看金字塔”,“猎狮”等。“行动由于某种原因而被阻止或者取消,没有变为现实,从而导致故事发展方向的改变或出现新的序列”[3],卡特就是这样,年轻时候的梦想因为现实束缚,直到生命尽头才看到希望,那他肯定会爆发。因为和爱德华有了共同的愿望,他甚至不惜和妻子大吵一架,撇下全家,开始和爱德华的圆梦之旅。他们穿梭于世界各地,故事进入高潮。

有“别为钱犯难,我也只剩下钱了”的爱德华作经济后盾,两人的旅行顺利展开,包括高空跳伞,一跃而下;驾驶赛车横冲直撞、你追我赶;参观埃及金字塔,畅谈人生;参加非洲大陆狩猎远征,放空枪一次等……当他们在蓝天下展翅翱翔,卡特担心自己的保险,而爱德华却在高歌。在专业赛道上飙车,卡特兴奋异常,玩漂移,碰击爱德华,爱德华激动地大喊:“别逼我使坏啊”。来到非洲大草原上,两人像是沉淀多年的老友,放声歌唱。爱德华曾主张来一场和舞女的纵夜狂欢,但深爱妻子的卡特却拒绝了这一行为。

当两人来到埃及,余晖下,爱德华打开了内心深处的秘密,说他有一个女儿叫艾米丽,一个陷于爱情任性而为的女孩,他反对女儿和那个男孩在一起,结果女儿婚礼没有邀请他参加,后来,当女儿遭遇家暴来找父亲诉苦,作为一个强悍的父亲,爱德华启用黑道摆平了女婿,导致女儿不仅用最难听的话咒骂他的名字,而且还说她的爸爸已经死了。当面对壮观的景象,爱德华说这个应该算“亲眼目睹神迹”,但卡特还是坚持去看他的大山——喜马拉雅山。在香港,卡特在酒店结识了漂亮的黑人女孩,并拒绝了女孩一夜浪漫的邀请,刚开始他并未意识到这是爱德华的刻意安排,谈话中,卡特突然领悟到家人对于他的重要,决心立即回家。“对家的皈依和对亲情的依恋是人类的共同情感,是人类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反映,都说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小分子,而亲情又是每个人生下来就开始面对并要维系一生的情感”[4]。

一天,病床上,卡特拿出一张纸,上面介绍了鲁瓦克咖啡的来历,他让爱德华读出来,原来,这种昂贵的咖啡竟然是麝香猫的粪便,一时间,两人笑得前倒后仰,直到眼泪流出,这时,卡特拿出清单,把“大笑到流泪”划掉,并把清单交给爱德华,然后进了手术室,但他再也没有出来;爱德华拿着清单,来到女儿家,亲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他的外孙女。此时,影片采用对比拍摄手法,一边是卡特死亡家人悲痛不已,一边是爱德华与女儿相拥,眼泪与笑容背后,闪烁着生命的特殊光芒。“因为对比的组接,对比的关照人生,对比地思索,能达到一定的深度”[5]。

影片结束时,画面定格在珠峰。爱德华的秘书马修帮助两位老人完成了遗愿清单上的最后一个愿望——欣赏最壮丽的风景。“场面调度不应仅仅展现一些创意而已,更重要的是要紧扣生命-那就是人物的性格和心里状态”[6]。当他登顶珠峰,搬开一块石板,在卡特的骨灰旁,放入爱德华的骨灰,两人又在一起。当一切安排妥当,他拿出清单,将“亲眼目睹神迹”一项划掉。“不论是在声音元素的选择运用,还是声音的构成上,又或是声画的关系上,都应该营造那种淡淡的诗意氛围和对往事娓娓道来的怀旧味道”[7],《遗愿清单》做到了,电影最后是卡特的旁白:“我知道,他在离世的时候合上了眼,却敞开了心灵,我敢肯定的是,他对自己的终憩之地非常满意,因为那地方是一片雪山,埋在那里是违法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平和得没有任何起伏,慈祥的能触及人的心灵最深处,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三、遗愿清单与有限生命的完美结合

人活着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而生活常常夹杂着许多遗憾,即使生命到了最后关头也是这样。有的人,需要的是一纸遗言,像卡特;有的人,就是做,似乎活得更加快意,像爱德华。尽管爱德华一生大部分时光活得像一匹孤独的狼,但卡特知道,他的内心也渴望温暖,在卡特的努力感召下,爱德华鼓足勇气见了女儿,亲吻了孙女,了结了一项愿望,放下了沉重的心里包袱,如卡特所说,不管按什么标准,爱德华在人世间的最后时光,比大部分人毕生的光阴更为充实,他在离世时合上了眼,却敞开了心灵。

严格来说,《遗愿清单》并不是一部对死亡进行终极思考的影片,它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致敬和关怀,是一部给活着的人看的电影。有人说,人生有三重死亡,至第三重:“是他的名字在世间最后一次被人提起,此后,这个人的存在彻底地完结了,所有的痕迹都被抹杀”[8],我不同意,我相信人虽死,灵不灭,灵魂离体,或游荡于黄泉碧落间,或重新轮回。剧中,卡特对爱德华的影响就是这样,他们都只是我们的一面,其实他们活得都很纯粹,一个只顾自己,一个全顾家庭,遗愿清单使他们合为一体,体现为矛盾而真实的状态,与生命的完美结合即在于此。

四、结语

影片《阿甘正传》里,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哪种’,告诫观众要始终保持对生命的乐观和期待,因为奇迹每天都在发生,不要轻易放弃”[9]。活着的人活着,像永远也不会死去一样;而死去的人死了,像永远没有活过一样。生和死,是永远无法沟通的两个世界。所以,由生到死的这个过程,才显得那么的意义重大。

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卡特和爱德华真正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他们用时间赋予他们的洞察力和幽默感,令生命变得彻底地圆满,同时也发现了那个一直隐藏起来的真正自我,生命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尽情地绽放。随着清单上的列项一条条被划去,我们在获得内心满足的同时,也变得成熟,更加珍视时间、生命以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1]黄会林,俞 虹.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0.

[2]李斯奇.电影与人生[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1.

[4]黄会林,俞 虹.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0.

[5]陈 南.艺术电影的魅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64.

[6]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M].陈丽贵,李泳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黄 丹,安宗国.台湾往事-一部电影的诞生[M].台北:台湾出版社,2004:207.

[8]王 峘.电影中的心理寓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66.

[9]何春耕.影视鉴赏[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179-180.

猜你喜欢

遗愿爱德华卡特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卡特智讽记者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勇于自嘲的美国总统卡特
亚历山大大帝的遗言
遗愿清单
爱德华和玛米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