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轮来了,“邮轮人”在哪儿

2014-04-02贾天琼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邮轮人才

贾天琼

自 2006年以来,邮轮旅游市场爆发性增长,持续升温。伴随快速增长的中国邮轮市场,世界各大邮轮公司纷纷加速在中国的布局。目前,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开港迎客;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丽星三大邮轮公司纷纷扎堆中国市场,嘉年华邮轮公司的“海洋航行者”号和“大西洋”号也首次进入中国开辟母港航线;邮轮旅游产品从原来的以大众化为主,逐渐增多豪华游产品。邮轮旅游市场日渐火爆,政府相关扶植政策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试水邮轮市场,试图打造本土邮轮产业。

中国邮轮产业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然而邮轮来了,支撑邮轮运营的人才在哪儿?

行业人才严重匮乏

国际邮轮市场逐渐东移,催生中国邮轮港口大力发展,据测算,至2020年,邮轮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亿元,成为航运业、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中国邮轮产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邮轮停靠接待、岸上旅游服务以及少数邮轮供应服务,限制了邮轮产业链的发展,组建和打造本土邮轮船队成为打通邮轮产业链的最佳突破口。

由于中国邮轮产业起步晚,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尤其匮乏。据保守估算,到 2020年,中国邮轮、游艇、游船和水上旅游的人才需求量将超过30万。

就中国邮轮人才配置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邮轮公司层面,需要邮轮一线从业人员;国家和政府层面,需要综合的邮轮运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邮轮产业链上的其他人员,如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港口运营等。

邮轮运营管理关键是对其文化的把握,邮轮文化是一种国际交往及国际礼仪文化,对从业人员在邮轮知识、素质和语言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国外邮轮公司向来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专门的资格认证检测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本行业工作的能力和实力,如注册航游顾问和高级航游顾问。素有“海上移动度假村”的邮轮,涉及航海、住宿、餐饮、海关、医疗、法律、通讯等众多部门,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和运作。

邮轮运营需要三类人才:一是邮轮管理人才;二是邮轮销售人才;三是邮轮服务人才。邮轮人才有三个特征:一是劳动密集性,邮轮的乘客与员工比例约为2.2∶1;二是服务多样性,邮轮提供娱乐、运动、休闲、疗养、观光等多种多样的项目和服务,每种岗位要求的技能和素质各不相同;三是品质特殊性,邮轮是旅游消费中的奢侈品,顾客要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从素质结构上讲,邮轮人才需要具备邮轮理论素养、综合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邮轮人才基本要求包括专业的服务精神、熟练的业务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流利的英语交流和持久的工作兴趣。这就要求邮轮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然而这样的人才在中国极少。

伴随邮轮经济的迅猛发展,陆续有高校开设邮轮专业课程,然而单纯就邮轮服务人员而言,中国的邮轮一线工作人员在语言、法律法规的理解把握遵守方面,都不占优势,语言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综合素质高的服务人员目前仍不能满足邮轮公司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三点:第一,海乘专业往往开设在职校和专科学校,整体生源不是很理想,英语基础较差;第二,尽管高校师资水平近年有一定程度提升,很多名牌院校的博士开始进入高校讲台,但由于缺少产业背景和实践能力,仍不能满足邮轮国际化环境的需要;第三,高校邮轮专业教学模式是通过传统的餐饮管理和酒店管理转型而来,没有深入系统研究邮轮从业人员所需的综合素养,只是技能上的培训,在人格教育上较弱。

邮轮服务人才仅为邮轮运营的基础人员,最顶尖的是邮轮管理人才。中国在这方面与邮轮发达国家相较差距较大,邮轮管理人才匮乏致使邮轮产业链发展滞后。近日吸睛的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尽管被冠以“东方之睛”美称,然而因水域环境污染,港口形象不被看好,很多业内人士对选址不敢苟同,另有专业人士提议,“临港环境优美,建造国际邮轮港条件较好。”调查研究也发现,目前中国邮轮行业亟需普及邮轮专业知识,培养邮轮销售专才,提高邮轮导游的专业知识技能等。

校企合作储备人才

相较于中国邮轮行业人才匮乏,德国邮轮业人才储备充足,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双轨制教学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一半时间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此种教育体制在德国邮轮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汉堡商学院与途易邮轮公司开设的邮轮旅游专业,分为理论学习板块(校内教学)与实习板块(企业培训),学生就学期间,两个板块定期进行同等时间交替。理论学习细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理论应用方法论课程,其中40%的理论课程由教授主讲,其他部分则由专业讲师和来自企业实务部门的特聘讲师讲授。实习板块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学习与实践经验培养在与该校具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外企业中进行,以业务培训为主要形式。在双轨制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集中精力积累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思维能力;在实习企业,可以较快地应用所学知识,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互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缩短了知识向技能转化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实现将学生转变为就业主体所必需的时间及培训成本,同时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实习取得相关职业的就业资格许可证,由被动受教育者逐步转变为具有专业知识竞争力并能较快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双轨制教育的特点体现在“校企合作、重在实践”。将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可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良性互动,既利于学校产生的科研成果尽快进入市场,向商品化、生产力转化,同时市场需求信号也可以直接并准确地反馈于高校,促使学校及时调整教学科研目标。

德国的邮轮人才培养,不仅有汉堡商学院与途易邮轮公司这样校方主导的双轨制职业培训模式,还有以邮轮公司为主导的企业培训模式。赫伯罗特邮轮公司在高端及豪华邮轮服务方面已有百年历史,其邮轮人才培训同样十分专业。其培训模式为首先由公司录取符合条件、接受过一定职业训练的学生,双方签订合约,企业负责培训,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培训课程。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学制分为12个月至36个月不等,通常由公司内部资质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培训。得益于其企业资源,学生往往更有机会直接在邮轮上或者相关实际工作场地进行现场实践,培养针对性更强。

多方探索培养人才

航运业复苏拐点尚未到来,邮轮经济却悄然发展,各地纷纷建立邮轮人才培养项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开设邮轮经济本科专业,依托“政府部门指导、行业部门支撑、高等院校主导、研究机构助推”,以职业素养为导向、以核心知识能力为主线,“五位一体”聚焦“国际化、专业性、复合型”的邮轮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意图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邮轮经营管理人才。

2009年,上海建立“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和“上海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意在加强与世界各大邮轮公司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邮轮经济战略、经营管理,为中国的邮轮产业发展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去年6月,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与美国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组建海运职业学院在内的中国高等院校邮轮人才培养联盟,定向培养邮轮人才。

上海海事大学成立以“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人才智库”为目标的高级国际航运学院,意图打造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教育品牌,构筑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高端人才输出基地,满足航运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近日,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邮轮管理EMBA项目正式启动,成为全球首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邮轮专业高级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有影响力的邮轮管理高端人才输出基地。

邮轮经济催生了相关邮轮专业人才的需求,政府、科研机构、邮轮企业也给予了诸多关注。然而这些人才培养项目能否符合邮轮人才专业化、复合型要求,其在助力打通中国邮轮产业链的成效、时效几何,仍为未知。endprint

猜你喜欢

邮轮人才
人才云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未来十年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思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意大利邮轮触礁酿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