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宇湘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

2014-04-02张志威沈正先管佳畅

河北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黄褐斑阳明疏肝

张志威 沈正先 管佳畅

(河北医科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庄 050017)

毛宇湘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

张志威 沈正先1管佳畅2

(河北医科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庄 050017)

黄褐斑;中药疗法;毛宇湘;名医经验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1],属中医学黧黑斑、面尘、肝斑范畴。主要表现为面部对称性褐色斑片,常无自觉症状,中青年女性多见。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病因复杂,病机不明,疗效欠佳。

毛宇湘,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多种内科杂病。我们有幸跟师随诊,现将其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本为肝,阳明失荣

中医各家普遍认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风邪内客及痰浊瘀滞等皆可致黄褐斑,其中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脾失运化,肝失疏泄,冲任损伤,是黄褐斑的主要病机[2]。

毛教授认为“病本为肝,阳明失荣”为其病机。黄褐斑虽位于面部,实乃脏腑失和之表象。究其根本,乃脏腑功能失调,精气、津血不能上荣,肌肤失养所致。然而黄褐斑好发于女子,与其生理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女子以肝为本,肝主疏泄,喜条达,女子易忧易怒,伤于七情,导致气机不畅,经络郁滞而化火,火热破血,血溢皮下成瘀而化斑。“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頏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黄褐斑好发于眼眶周围及额头,正是肝经循行之部位,病发有源,故肝失疏泄为黄褐斑多发于女子最根本的原因。而>35岁女子尤善得此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阳明经络上行面部,达于目眶下,亦是黄褐斑好发部位。随着女性进入中年,阳气渐衰,面色开始黯淡,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三阳经中阳气最盛,气血衰少是加剧黄褐斑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提出“病本为肝,阳明失荣”的发病机制。

2 疏肝健脾,通调经络

毛教授治疗黄褐斑,以疏肝健脾、通调经络为原则。肝者,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调节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斑者,瘀血也,血溢脉外,为火所迫,此火为郁火而非实火,宜宣散疏泄,不宜寒凉直折,以恐伤及脾胃,郁滞肝气。因此,治以疏肝为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毛教授治病善从脾胃入手,治疗疾病尤其重视调理中焦。“中州健运,濡溉四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犹如河流充沛,方能荡陈涤淤。“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旺四季不受邪,即勿补之”,因此治疗黄褐斑亦当如此,顾护脾胃是治疗疾病的根本。经络与脏腑关系密切,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之功,“有诸内必形于诸外”,靠的就是经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治疗上重视通调经络,调经引经之药配以外用之法,共奏通经活络之功。常选用柴胡以引药入肝,僵蚕、蝉蜕、白芷、玫瑰花等质轻之品,取其清轻上扬之性,达于面部疏通细小脉络。外用药选用苏木、鸡血藤、益母草等以活血通络,牛膝引火下行归于元,透骨草加强药物渗透之力,以达由外而内通行经脉之功。脾健肝疏经调,方可气血充足,运行畅达,内盛外荣。

3 典型病例

牛某,女,37岁。2012-03-28初诊。面色萎黄,黯淡无光,两面颊及额部有褐色斑,心烦易怒,神疲乏力,生气后乏力尤甚,头蒙,胸闷,短气,四末欠温,纳可,寐欠安,月经色黯,有血块,大便稀软,每日1次,舌黯红,舌尖红刺有瘀点,苔薄黄,边有齿痕,脉弦细数。诊断:黄褐斑。辨证为肝郁脾虚,火郁血瘀。治宜疏肝健脾,宣发郁火,调经行血。处方:柴胡10g,赤芍药15g,茯苓15g,炒白术12g,佩兰10g,当归12g,炒枳壳12g,僵蚕12g,蝉蜕10g,百合10g,阿胶10g,黄芪20g,沙参10g,川芎10g,栀子12g。7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并以中药浴足,以活血通络,引火下行。处方:益母草30g,苏木30g,首乌藤30g,桂枝20g,鸡血藤30g,川牛膝、怀牛膝各15g。7剂。水煎取汁500mL,睡前浴足30min,日1剂。

2012-04-04二诊,面色见有光泽,两面颊及额部有褐色斑片,乏力明显好转,心烦不明显,头蒙减轻,睡眠转佳,有少量白痰,四末转温,大便成形偏软,日1行,舌黯红,苔薄黄腻,边有齿痕,舌尖有瘀点,脉弦细略数。口服方中黄芪改为15g、当归10g,加生薏苡仁30g、炒杏仁9g、玫瑰花12g、白芷12g。7剂。浴足药去桂枝继用。

2012-04-12三诊,额部及面颊褐斑片面积减少,颜色变淡,面颊微透红色,有光泽,纳寐可,无其他不适,大便调,日1行。舌红苔薄白,边齿痕淡,舌尖瘀点减轻,脉弦略滑。

随症加减治疗2个月后,肤色红润有光泽,额部褐斑消失,两颊褐色斑消失。

小结毛教授认为“病本为肝,阳明失荣”是黄褐斑的病理机制,提出“疏肝健脾,通调经络”的治疗原则,选方用药上,法承逍遥,疏养兼济,不拘死法,用药灵活,手段丰富,疗效甚佳。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结合用药经验,毛教授精选疏肝解郁之柴胡、凉血活血之赤芍药、养血活血之当归、行气不破气之枳壳及健脾益气之甘草,而成“新逍遥”,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临床常用柴胡、合欢皮、合欢花、郁金、佛手、玫瑰花、赤芍药、白芍药、当归、黄芩等药调和肝脏,并指出疏肝之品多辛香走窜,用量不宜过大,临床柴胡用量一般不超过12g,以防耗血伤阴,助火成瘀。毛教授治病善从脾胃入手,《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脾恶湿”,脾虚则易生湿,湿去脾健则气血荣。临床常见苔腻,大便偏稀者,多因脾虚生湿所致,故临床常以炒杏仁、薏苡仁、茯苓分别清利上、中、下三焦湿邪,根据脾虚程度,或以甘草和脾,或人参补脾,或以黄芪、阿胶升脾补血。以益其损,补其耗,血得气则生,气得血则柔,气血充足。毛教授强调“胃者,受纳水谷,以通为和,以降为顺,喜润恶燥”,与脾之喜燥、宜升之性不同,虽脾与胃以膜相连,但“阳道实,阴道虚,阴阳异位,所从不同”,故脾虚与胃实,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常以清半夏、瓜蒌、厚朴等和胃降逆。

毛教授认为选取善入阳明经的白芷,其“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面黑瘢疵”。玫瑰花,强肝养胃,善入肝经,活血调经,解郁安神,花性清轻向上,上行于面,改善肤色。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神农本草经》曰“僵蚕……灭黑,令人面色好”。蝉蜕为清轻之品,其性上行,宣肺疏肝,宣发郁热,退翳祛斑。上四药,通行经络,载药力上行于面,诸药共奏消斑养颜之功。中药外用浴足,取其通行经络之功,选用鸡血藤、益母草、透骨草等通经活络;桂枝辛散温通,助阳扶卫,畅达营血于肌表;川牛膝、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通经,引火下行,使上亢之气血下归于元,以宁心除烦;首乌藤活血通络,养心安神。以内达外,以外通内,内外调和,气血繁荣,容颜光彩。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对黄褐斑、痤疮、黑头、粉刺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在美白祛斑,改善微循环,延缓皮肤衰老方面都有独特的疗效[3];僵蚕、蝉蜕能抑制神经过度兴奋紧张,具有镇静安神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躁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4]。

黄褐斑,病情顽固,不易消退,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此西医无特效治疗办法。毛教授治疗黄褐斑,治病求本,追根溯源,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选药精当,用量精准,法贵灵活,以达褐斑消除,内和外荣之效。

[1] 冯永山,袁皓琛.皮肤性病临床医嘱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3.

[2] 叶世龙.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9):636-638.

[3] 刘俊.当代中医大家临床用药经验实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35.

[4] 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1.

(本文编辑:董军杰)

张志威(1987—),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消化病。

R275.053.1

A

1002-2619(2014)07-0966-03

2013-12-31)

1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2 河北医科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庄 050017

猜你喜欢

黄褐斑阳明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