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系统在临床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02高秋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缺乏性营养性佝偻病

高秋珍

(许昌卫生学校,河南许昌461000)

PDCA系统,又称戴明系统,由美国著名统计质量管理专家德化·戴明提出,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体系,此体系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后推广到各行各业的各种领域中。PDCA系统在教学领域中可促进教学质量的管理,该系统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plan)——实施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总结处理阶段(action)[1]。笔者依据PDCA系统,制定儿科学的PDCA教学系统,使儿科学的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计划阶段Plan

1.1 明确儿科学教学目标 遵循儿科学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层次,教师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分解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要求这些教学目标具有适宜性、层次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不仅指教学目标的数量要适宜,也指教学难易程度要适宜。比如课时为两学时,应以3~5个教学目标为最佳,不宜过多。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理解贯通。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是要求目标设置分出记忆水平目标、理解水平目标和应用水平目标的层次,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是要求目标设置要准确,否则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讲解时,笔者将其内容分解为3个教学目标:说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描述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处理方法[2]。

1.2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熟悉每讲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详细安排这些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方法、时间及教学效果评估等。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个教学目标中,笔者把“描述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分期”作为重点,而“分析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处理方法”作为难点,对此重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和精讲为主,而难点的学习,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和反复强化为主。

1.3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同学们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切实安排必需的实训课,练习学生动手能力,为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基础。如在讲“小儿体格测定”时,教师先制定好体格测定的实训教学计划,并及时与周边幼儿园联系好,使学生能为幼儿园小朋友亲手进行体格测定的检查,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再如在讲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儿科最常见疾病时,教师应带学生去该校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让学生了解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故在施行前先做好教学计划安排,并提前与学校附属医院相关领导及科室做好各项实训准备。

2 实施阶段Do

2.1 引导自学 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3]。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至少50%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自学讨论的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矫正,从而达到教学要求的目的。

2.2 反馈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可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行反馈提问。反馈提问时,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简单易理解的问题,可进行普遍式提问法,让同学们在自学讨论中回答;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通过诱导式提问法,即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后再提问;如果是学生自学讨论中争论较大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在进行精讲后,教师留出一定时间给予重点提问,使同学们能对争论较大的问题能达成共识,理解透彻。

2.3 精讲强化 经同学们自学讨论后,仍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师应进行精讲强化。精讲强化的内容首先是学生自学讨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再者是教学中的综合性问题,通过精讲强化,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突出,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4 课堂综合评价 经过学生自学、教师提问及精讲后,为使学生能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并积极应用,教师可布置一些综合性题目进行测试评估。测试评估可以是单选题,也可以以讨论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汇报,还可以采用家庭作业形式让同学们课下完成。

3 检查阶段Check

3.1 对学生检测

3.1.1 课堂检测 每次教学活动后,为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掌握情况,教师可给予课堂检测,即实施阶段中的课堂综合评价。

3.1.2 期终考试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可由学校统一对学生进行期终考试,以了解学生对儿科学每一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中可知道教学内容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3.2 对教师检测 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通过和学生的谈话法或问卷调查法征求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以检测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4 总结处理阶段Action

该阶段是对计划、实施、检查三阶段进行的总结,同时贯穿于三个阶段之中,教师经过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予以处理。如在每次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分析哪些部分教学效果不好需要改进,哪些部分教学效果较好可继续推广,写出课后体会,供今后教学参考,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

总之,笔者实行PDCA循环系统,使儿科学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得到有序进行,使儿科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儿科学的教学上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崔杏芳,PDCA系统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名医名药,2005,12:28-29.

[2] 郭学鹏,王 翼,金正勇.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50-54.

[3] 王 楠.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9):168.

[4] 朱艳琴.PDCA循环理论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5):64-66.

猜你喜欢

缺乏性营养性佝偻病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七十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钙剂联合维生素D3治疗儿童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研究
抗佝偻病的维生素D(下)
BALP活性测定对亚临床性佝偻病诊断意义
浅析政府投资项目超概(预)算成因及对策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干预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