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014-04-02芦建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芦建龙

【内容摘要】教是为了不教。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让文件有个家》为例,分析探讨了在信息技术课堂践行“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所谓“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主动尝试,自己检查和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说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下面结合笔者执教的浙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让文件有个家》一课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指导——自主学习”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一开始通过单调枯燥的谈话引入无法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自然会产生躁动与厌倦的心理,因此笔者认为激趣导入对小学阶段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执教《让文件有个家》时,笔者利用“FLASH整理房间”的小游戏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让学习者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房间里的物品分成了几类?……通过游戏让学习者初步认识到其实文件与房间一样需要针对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从而传递一种分类整理的思想,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学环节,也是这一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应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以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和认知规律实践任务为主线,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我校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根据小学生年龄结构与心理特点,小学三年级以后,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一些发展,他们对学习过程具有了初步的自我监控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因此针对三年级以上的学习者而言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实施“指导——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适当安排一些问题辅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把握教材的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初步感知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为进一步学习设立目标,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能及时发现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暴露的问题,要作详细分析,是主要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对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要提出最优的对策和方法。

【教学片断一】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书本P31-P34页,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你用什么方式整理电脑中的文件?(2)你是怎样建立文件夹?有几种方法?(3)怎样移动、复制文件或文件夹,并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评析】我们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知,自己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坚持“先学后教”,让一部分学生先自学学会建立文件夹,学会移动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让学生显示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堂质疑,强化认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组织好学生,结合教材的重点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探究未果的进行讨论,相互启发,以利重建。在这个环节中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各尽其能,可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态势获得对解决问题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合作学习,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师生、生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收获智慧的果实。

【教学片断二】

1.质疑、讨论、点评。

师:在自学过程中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来,学生说后组织其他学生思考解决)

师:老师也有两个问题。

(1)复制与移动的区别?你们能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吗?

(2)什么时候要用到移动,什么时候用到复制?

师生交流

(3)教师总评。

师:移动即是对文件资料的转移;而复制就是对文件资料的备份。

【评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个体自主学习,能暴露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让学会了的学生教没有学会的学生,培养互帮互助的能力,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学生基础较好,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熟悉,教师教学的重点从“做什么事”转移到“思想方法的提炼”,最后教师进行总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拓展巩固、加深理解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掌握本课知识内容之后,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练习,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电脑里也存放着各种各样的文件,我们画的图画、拍的照片、下载的网页、写的文章等等,日积月累电脑中的文件越来越多,今天你学了文件/文件夹的知识以后,你觉得以后应该怎样科学、高效地管理自己电脑上的文件。

【评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技术问题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技术的需求,最后要回归到生活情境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让技术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巩固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五、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交流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下是否掌握本课知识点,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反馈。

本课设计了汇报交流:你们打算如何管理这些文件?同一批文件,你还有其他的分类的方法吧?你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哪个组愿意展示你们组文件分类的结果,并做一汇报?

这样设计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来分享他们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带来的乐趣,促进师生、生生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最后升华主题,出示“分类是一种方法,分类是一种思想,分类更是一种习惯。”要求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地养成分类整理的行为习惯,把本节课的信息技术升华到一种新的高度。正如《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例,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先导,好的情境导入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但情境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认真分析教材与情境的关联性,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是铺垫,学生根据预设的问题去自主阅读书本,感知书本的重点、难点、疑点,为后面的学习听讲树立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从而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自信心。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与习惯。“课堂质疑,强化认知”是关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凡能由学生读懂的内容教师不应讲,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提,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教师不应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巩固、加深理解”是后继,只有理解才能掌握,只有拓展才能巩固,学生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自主梳理知识点、总结要点、提炼方法。“交流评价、总结提升”是升华,通过交流评价,给学生自己想的空间,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突破思维定势,迸发出独特的想法。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也是培养学生们一种学习习惯、一种科学素养,这种习惯和素养的养成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性的指引作用。在“指导——自主学习”模式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然而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指导也始终围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释疑解惑,让自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指导成为课堂教学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兰晓勇.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教育技术,2011,(1).

[2] 柴方东.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

[3] 胡永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解析及教学建议[J]. 中小学电教,2013,(10).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白鹤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