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空间理论看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
——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 *

2014-04-01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海勒军规黑色幽默

付 卉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心理空间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福克尼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一直都在构建者心理空间。心理空间作为描写人的幕后认知的工具,可以用来描写在日常说话和思维中发生在语言形式幕后的各种语义、语用和文化等信息互相作用和整合的过程。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文学中黑色幽默流派的典范,鲜明地体现着黑色幽默的主要特色,即通过对“反英雄”人物的塑造,描写人在被迫异化、理性原则被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表现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给人以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感和刻骨铭心的悲剧感。用心理空间的理论去解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从中发现该小说在人物塑造、语言描写以及叙事风格、叙事结构方面的特色,会发现该小说别有一番风味,更为鲜明地体现着美国黑色幽默流派的特色和风味。

一、黑色幽默与《第二十二条军规》

“黑色幽默”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于现代世界文学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得以全面的发展。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约瑟夫·海勒所创作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中的典范。

《第二十二条军规》描述的随时战争中的故事,但作者着力描写的并不是具体的战争,而是置身于官僚权力结构中的个人关系。事实上,第二十二军规是不存在的,但它同时也是无处不在的。它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残暴和专横的象征,是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是捉弄人和摧残人的乖戾力量。它虽然显得滑稽可笑,但又令人绝望害怕,使你永远无法摆脱,无法逾越。在作者看来,战争也罢,官僚体制也罢,全是人在作祟,是人类本身的问题。人类实际上正在创建且不断创建着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疯狂。作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用放大镜把这种荒谬和压迫加以放大、扭曲、变形,变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更加反常无理,丑恶可憎从而表达他们无可奈何的悲观和痛苦心情。作为黑色幽默的典范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明显体现着黑色幽默派的一切特征: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

二、心理空间理论

1985年福克尼在其著作《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在仔细的考察与具体的分析中,福克尼论证了认知结构体系中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的具体表现方式。心理空间理论属于意义建构理论的范畴,是将句子意义具体分割成空间范围。虽然该理论主要是用来分析和处理语言材料,但它在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心理空间事实上是一个信息集装箱,包含着说话者谈论的东西和说话者在各种关系中,其思维所建构的一些可能世界和某个相关领域。心理空间对于真值条件语义学中有争论的传统问题,如指称晦暗性(opacity)和预设等提出了类似于映射的解决方法。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和描写认知视角的不同的信息辨认度(accessibility),考察语言的用法是进行认知研究的重要工具。心理空间的各种连接或映现可使我们使用词语作为触发词(trigger)去指称其它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这些连接或映现包括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转喻、隐喻和类比等。语用功能可把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例如作者名字可与该作者所著的书对应起来。

三、《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心理空间理论分析

黑色幽默小说家最善于通过对“反英雄”式的人物的塑造,运用幽默而诙谐的语言,以阴雨和象征的表现手法,描绘荒谬和残酷的社会现实。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集中表现了主人公在面对黑色的世界和荒诞的军规的束缚时无奈和绝望的心情。细心揣摩会发现,《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语言、人物形象以及叙事结构等方面都体现着空间心理的相关原理。

(一)语言的心理空间建构

作为一种风格迥异的小说流派,为使小说内容给人以混乱、迷糊、虚幻的感觉,黑色幽默小说在语言上摒弃了精炼、隽永的语言风格传统,善于描写拖沓冗长、循环反复的句子,表现出突兀与滑稽的特色。黑色幽默善于采用隐喻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语言本身的荒诞不经的特色。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采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小说语言不局限于表现字面意义,而提供了另一个对应着现实世界的心理空间,让人们在那个心理空间中感悟现实的黑暗与荒诞。文中有:“丹尼卡医生被剥夺了生的权利,根本无法进行‘自由选择’,只能像生病的老鼠一样在阴影中蹒跚。”作家在不经意的调侃之中,显露出锐利的讽刺锋芒,直指荒诞的要害,初看忍俊不禁,细品余味深长。这些妙趣横生的语言,构建成连接着现实世界的桥梁,通过暗示读者的认知心理,让人联想到现实世界的种种荒诞不经。

(二)人物的心理空间建构

在黑色幽默的小说中,小说人物常常背负着浓烈的悲喜剧色彩,人物精神处于分裂的边缘,人物的心理及言行隐射着真实社会中的种种阴暗面。小说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的典型,且普遍体现着现实中人物的性格特色与处境。《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约赛连无法摆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束缚,这个束缚就像咒语一般压制着他,亦压制着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人,它看似不曾存在,其实是无处不在。黑色幽默善于从残忍中寻求乐趣,把病态、荒诞、丑恶、冷酷、阴暗统统用幽默来表现、来对待,通过对反英雄人物遭遇的表现,表现对现实社会中人物普遍出境的担忧和嘲讽。通过对“反英雄”式的人物的刻画,构建出直达真实世界人物的认知心理空间。

(三)叙述结构的心理空间构建

一般而言,黑色幽默的文学作品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小说家敢于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与现实生活给人的混乱、迷惑感对应起来。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根本不存在完整的情节和严谨的时间顺序,小说整个地给人以神秘荒诞的感觉,映射着人类生活的世界的非理性以及荒诞性。在小说的叙事中,作者着力于建构出联系着现实世界的与小说世界的心理认知空间。

四、结语

黑色幽默的理论基础是加缪、萨特等构建出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存在主义大师们一直认为生命不过是一个荒诞的玩笑。约瑟夫·海勒作为黑色幽默派的代表,其小说精彩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那些幽默而智慧的言辞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独特思想——引人入胜的笑声中的绝望。小说家试图用一种荒诞不经的写作手法,以诙谐、幽默的风格特色,在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让人们在这个桥梁中去体验那个特殊的心理空间,进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对现实人生的体悟。

参考文献:

[1] Ma Hongying. " Black humor "——theory of gravitation of the 22nd Army Regulation structure [J]. 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4,(4): 45~46.

[2] Wang Xiaohong. crazy world of "crazy" and "sober"——on the black humor in the character creation of Han [J].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09, (12): 35~36.

[3] Li Wenjun. humour wit and absurd paradox——from the black humor literature of the 22nd army regulations [J]. Journal of Chinese,2000,(6): 34~35.

[4] the forest. the 22nd army and "black humor" [J]. 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2010: 23~24.

猜你喜欢

海勒军规黑色幽默
作家与甜点师
海勒妙释“偏见”
黑色幽默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论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
黑色幽默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
喀喇沁土默特移民与近现代蒙古社会——以蒙郭勒津海勒图惕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