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4-04-01张少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张少华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身体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被列入人才的素质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身体心理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关于培养大学生良好身体心理素质的方法,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好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存在以下几个现状:

1.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教育教学能力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对教师队伍进行系列系统的业务培训,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形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严重短缺,大部分高校仍然由辅导员或政治教师兼任,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基于此,一方面制约着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功能的发挥。

2.队伍专业性欠缺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它有着严格的专业性要求、丰富的实践经验性要求等等。而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主要依赖于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员,他们一方面很难掌握专业知识,无法说服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遇到心理问题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并给予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措施。目前看来,高校中大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是将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这在极大程度上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健康的趋势发展。

3.教育内容存在片面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心理科学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力求使心理健康常识得到普及,从教育方面引导大学生对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的重视。(2)加强对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人际沟通技巧,进行挫折教育以培养不懈奋斗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3)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调适的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许多高校选择和制定内容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首先,表现为心理健康医学化。大部分高校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确定为主要实施对象,针对这部分学生设立专门的治疗或者咨询中心,一旦发现将被召至心理咨询中心接受治疗,被导向为医学化。如此一来,学生加重了心理负担,一旦去接受了咨询或者治疗,将被默认为该学生就有心理问题,其他同学发现以后会投来嘲笑的目光,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其次,表现为心理健康课程化。为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而且设置了学分,重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整体上拉动高校的心理健康普及。但是,以课程教育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向了应试教育,等同于文化教育,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的定位。

二、提高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以上提到的种种表明了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阻碍了心理健康的推进。因此,努力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工作机制

首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学校领导牵头,由学生处具体落实,完善队伍建设,实行专兼相互结合的工作机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归入学校系统规划,并建立心理健康专项经费机构用于队伍建设、考核、场地设施、图书音像等的完善,形成教育和引导相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相对应、形成主动和自助相互运用的工作体系;

其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发,制定以及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以公平、公正和公开为原则,以规定的考评项目和事实为依据,分为平时考评和年终考评两项,平时考评为主,年终考评为辅,考评内容则由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成效等组成,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对考评机制的整理和改善负责,让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整体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2.课程体系的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一套湾镇的课程体系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尤其重大,目前的课程建设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根据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要求,完善教学大纲,规范主体内容,增添大量的案例分析,做到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以各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比如朋辈教育、心理学讲座、贪谈心谈话、座谈会等,通过多渠道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找到合理的方法和渠道,而能更好锻炼大学生心理的合理途径就是朋辈教育,它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工作开展。设立朋辈心理咨询服务点,加强对服务点的培训,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尤其是遇到特殊问题的大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朋辈心理咨询点将更快的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共同健康成长。

3.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方向。高校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等成熟的重要时期,完善培养健康人格途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优质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开展一系列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地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发挥学生干部机构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和树立团队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培育诚信、责任和奉献精神,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另外,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作用,通过微博、微信、QQ、校园BBS等媒介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进一步完善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网络媒体环境。第二,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一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识别意识,提升抗压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心理困扰,另一方面开展一对一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训练的方式,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健康人格。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中;需要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广阔平台;需要专、兼职教师起好骨干带头作用,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康恋爱观的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预防,所以,要将课堂教学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温颖娜,阎继东.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体系[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5,6(1):78~79.

[2]蒋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方法探讨[J]. 成功(教育),2013,(9).

[3]黄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 统计与管理,2013,(4).

[4]郭斌,张九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1).

[5]谭彬.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3,(6).

[6]钟鸣,蔡文姝,周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3,(9).

[7]杨俊丽.浅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心理感受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