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及其对策探索
——基于对海南大学生调查的思考 *

2014-04-01王滋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家教育

王滋海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一、全球化时代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我们的目标是使我们的对华政策与现实的长期利益相一致,我们的目的过去总是‘驯化’中国共产党,在此方面遏制战略加道义批判只取得了甚少成功。所以为何不改成遏制加颠覆?”——再没有比美国人卢埃林·汤普森这“经验之谈”更露骨的表白:全球化时代西方强权正在处心积虑变换手法,给中国国家安全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无数的事实说明:国际社会和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

(一)政治安全不容忽视

当前,制约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很多。首先,我国的政治体制还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市场经济运作过程出现的诸如官场腐败、城乡差别等问题与矛盾,我们尚缺乏足以自信而高效的整治能力,以致一些问题积重难返甚至推高。国家处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百姓收入逐年增加,社会情绪也长也涨,群体诉求此消彼强”的特殊舆情时期。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权借全球化之名行颠覆我政权之实。长期以来,他们凭借发达的舆论媒体,散布什么“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军队非党化,领土分治化,生活西方化”的论调,企图“训化”中国共产党,颠覆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所说所行,印证了一些外媒分析所说——日本和美国有可能容忍一个经济大国的存在,但绝不可能容忍一个政治巨人的存在。再次,西方“干涉主义”下国内某些地区“三股势力”活动猖厥,暴力恐佈威胁严重。此外,泰国深陷“民主”泥淖,乌克兰“变天”“东游西移”,埃及乱局难理难控,动荡的国际形势对我政治安全无不影响。

(二)军事安全形势严峻

我国地域宽广,海疆辽阔,周边潜敌非在少数,是被“火药桶”包围最多的国家。美方不仅黑白颠倒视我为威胁他们的“火药桶”,还一话破的:绝不允许中国“掌握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性优势”。且不屈指美国如何独大,战略东移;左牵右拉,联合军演;加强驻日军力,制造冷战气氛;搅乱南海局势,扩大恐华情绪;封锁我进岀咽喉,压缩我战略空间;只说日本这个让四邻不安的麻烦制造者:否认南京大屠杀,不愿忏悔侵略历史;欲借修改宪法,大力扩军备战;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对我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叫嚣“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危及亚太地区和世界安全。

(三)经济安全不可低估

尽管我国近年经济持续增长,但经济情势与军事安全同样严峻。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中低端粗放型产业环境成本居高,生产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弱,好景难再。二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城市的无序开发,耕地的逐年减少,导致粮食生产难以保障;荒谬的金融组合,经营的短视逐利,房地产能供过于求,宏观债务水平上升,食品药品质量低劣。三是利益集团围追堵截,贸易通道一再受阻。四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大量移民导致经济外流严重。有调查称:截至2013年,中国近千万人移民,转移资产2.8万亿。所有这一切,将给国家经济带来不亚于战争般的打击。

(四)信息安全日趋严重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被广泛利用到人类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网络信息给国人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也让伴随互联网成长的“90后”们的道德观念发生扭曲。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不良信息的高度渗透,由于涉世未深的个人因素,由于目前我国信息技术的相对落后,更由于网络安全意识的淡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网络引发的安全问题十分严重。没了信息安全,谈何国家安全?

(五)文化安全保而难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知识博大精深,宗教信仰崇高无尚。然而,处于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华文化也难保其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向我进行意识渗透和文化输出,向年青一代兜卖西方的价值观念。我们的年轻一代,面对“西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同化”企图,全然不知所以,不难说明我国文化安全已面临严峻的挑战。

(六)环境安全令人心忧

我国的环境安全状况令人揪心。伴随粗放型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无序扩张而来的,是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遭受严重摧残。据披露,我国存在外来入侵物种544种,其中20种暴发成灾,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重金属污染地区不断涌现;耕地荒漠、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雾霾笼罩等灾害逐年加剧,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严重影响国民生存安全。然而更为可怕的是,此情此景并未引起所有国人的加倍关注和重视,而是一副与己无关的漠然神态。

(七)人才安全任重道远

人才安全威胁国家安全。据媒体称,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2年年底,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累计约265万人。2011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约有3.38万人原已经在中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占在美持外国国籍拥有博士学位者的三成。资料显示,在美国的航天、军事领域工作的中国籍研究人员超过两万。中国政府需要的人才,相当一部分是在欧美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国已成为欧美最大的人才输岀国。

(八)国家安全意识滞后

然而,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并未都为肩负强国富民重任的大学生们所警觉。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调査显示,他们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安全内涵认知仍传统化;对国家安全形势认识片面化;对国家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及保密意识。这与他们作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担当者,作为中国梦实现的生力军的身份,是不相称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对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已显得非常重要与更为迫切。

二、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提高学生责任使命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永恒的课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了任何一个理由而放弃对其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之灵魂,是引领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他们为祖国安全而斗争的使命感,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利益而付出自己的努力,甚至于生命。

(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反渗透意识。加强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显得十分重要。当前,面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全球化攻势,中国要立足于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优势,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针对政治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采用先进的媒体手段,传播社会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国家安全法律的立法与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法制意识。首先,高校应尽最大可能将《国家安全法》等国家安全法律的宣传教育列入思想教育的总体规划中,深入持久规范地开展国家安全普法教育;其次,探索国家安全教育的多种途径,充分发挥高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计算机局域网的教育优势,有机穿插进行国家安全理论教育,组织开展有关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竞赛,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的热潮。只有这样反复宣传,深入学习,才能使国家安全法律深入学生之心,为学生所晓,为学生所用。第三,加强安全法律条文与社会突发事件的有机联系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好法用好法。

(四)加强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和保密意识。网络安全已成为世界安全战略共识问题。目前已有美、俄等50多个国家制定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我国也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通过教育,不仅要告诫学生谨慎上网,不要拿国家机密当谈资,还要让学生明白互联网给自己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和身心危害。以此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和保密意识,在互联网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加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奠定国家人才安全基础。我们必须确立人才安全新观念,将人才安全内容纳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范畴。首先,以国家安全为导向,推动教育结构性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专业选择;其次,实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增设关键外语教育,鼓励外语教学创新,满足外语人才需求;再次,提高安全领域的教育目标,加强安全领域的教育评估;第四,建立“国家安全审核”制度。尽可能以法律形式明确学校对国家安全教育应负的责任。总言之,就是要把人才安全视为国家安全之基石,通过高校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渠道,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为国家发展输送应有尽有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作岀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家教育
国家公祭日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国家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