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

2014-04-01陈娇燕冯秀梅

海南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输液成功率静脉

陈娇燕,冯秀梅

(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部,海南 海口 570102)

·护 理·

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

陈娇燕,冯秀梅

(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部,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护理管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诊、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共计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中包括血管位置和针头的选择、输液方式、穿刺后护理和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输液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法、疗程、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家人陪同、是否进食等方面进行确认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即在第一次穿刺后1 h内未进行二次穿刺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8±0.487)分,也远高于对照组的(88±1.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静脉穿刺;输液质量;护理管理干预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治疗手段,护理的服务质量和细节也能够通过静脉输液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体现。笔者曾对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较低、患者等候静脉输液时间过长、护患矛盾多发是影响患者满意程度的主要原因。为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同时使静脉输液质量得以有效保证和提高,本文就护理管理干预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间我院治疗的急诊、门诊静脉输液患者160例,年龄13~69岁;静脉输液时间4~14 d;肠炎29例、支气管炎36例、肺炎41例、上呼吸道感染54例。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手术、精神障碍、活动性肝炎、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有既往精神病史等。将1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血管位置和针头的选择、输液方式、穿刺后护理和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输液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法、疗程、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家人陪同、是否进食等方面进行确认与评估。针对应注意的事项、有可能出现的症状与反应以及特殊药物的用途向患者作必要指导与解释,还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持;在静脉输液前后重视患者的意见表达,随时向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随时注意患者的状况,更换补液要及时,输液完毕拔针后在患者穿刺部位按压2~3 min,以免出血。

1.3 观察指标 (1)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即在第一次穿刺后1 h内未进行二次穿刺;(2)患者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评分制,分值为100,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8%、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8±1.59)分(t=2.764,P=0.007);干预组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5%、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8±0.487)分(t=-7.595,P=0.000)。可见,两组患者在静脉输液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门诊和急诊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3.1.1 静脉输液患者人数逐年升高 随着近年来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老龄化状况的加剧,医疗制度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全民保健意识随之提高,急诊病患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大部分为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且此类患者通常都为急诊患者,亟需治疗,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3.1.2 人力资源不足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且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工作量相对较大、具有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常常承受较大压力,这对其工作质量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也会随着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大而受到负面影响,导致健康水平的下降。

3.1.3 护患矛盾多发 患者经过挂号、诊断、相关仪器设备诊疗等多个科室的奔走检查后,通常都会很疲惫、且难以保持平稳心态和情绪;因工作量相对较大导致护理人员缺少足够的时间与患者之间沟通和交流较少,必要解释也做的不够好,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情绪,因而多发护患矛盾。

3.2 应对策略

3.2.1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护理安全教育的强化培训 在护理过程中应促使护理人员树立严格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促进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度,引导其形成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在工作实践中真正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真正树立护理安全意识,并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应善于利用法律对自己的工作行为进行良好约束,并充分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护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也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完善,善于使用各种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应重视护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多数护患纠纷往往都因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当而产生。

3.2.2 建立并健全相关的规章和制度 在护理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操作规范与制度可以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在进行相关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加药、接药后的签名、输液卡签名等等,在加药过程中应保证一瓶一注射器,确保消毒措施完善,以避免出现无菌医疗用具再次使用引起药液污染而致患者感染的情况,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3.2.3 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应配备充足的护理人手,使护理工作开展得以顺利进行。在医护人员工作最紧张、最繁忙,身体极度疲劳的状况下,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医疗护理事故,因为护理人员的精神因为身体的过于疲劳而难以集中,安全意识不到位,因而极为危险,应合理统筹,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现象。

3.2.4 与患者展开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 护理工作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由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均参与其中的医疗活动,因而护理工作要想良好地开展,并不仅仅依赖于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与技能,还需要患者的有力支持与配合。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应牢固掌握,同时还应明确认识到其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要向患者及其家属阐明,使其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结果显示,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后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郭 丽,张洪莹,潘景梅,等.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C].//2007年全国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暨心理护理(桂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79-181.

[2]马海燕.36例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35-36.

[3]陈秀霞.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16):1447-1448.

[4]黄庆文.护理管理干预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8(10):67-68.

[5]陈育存.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24-25.

[6]胥 丽,刘小英,刘素蓉,等.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1):41-42.

R472.9

B

1003—6350(2014)18—279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8.1103

2014-03-19)

陈娇燕。E-mail:zhusheshi0898@163.com

猜你喜欢

输液成功率静脉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