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溃疡性结肠炎17例临床分析

2014-04-01吴海棠

海南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黎族炎症性溃疡性

吴海棠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海南 五指山 572200)

·经验交流·

黎族溃疡性结肠炎17例临床分析

吴海棠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海南 五指山 572200)

目的 探讨黎族溃疡性结肠炎(UC)的镜下特征、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17例黎族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黎族UC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8.1岁,发病率为2.27%,临床表现、镜下特点、病理特征无特异性,临床以腹痛为主(100%),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88.24%),类型以初发型为主(76.47%),严重度以中度为主(76.47%),黎族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完全缓解率低(0)。结论 黎族UC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无双峰特征,肠外表现少见,并发症少见,治疗依从性差,完全缓解率低。

黎族;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我院地处黎族居住地,2007-2012年共行黎族患者肠镜检查1 321例,根据临床表现、镜下病变及病理活检,参照2007年济南会议《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诊治黎族溃疡性结肠(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30例,发病率占同期检查的2.27%,其中住院治疗17例,门诊治疗13例。现对17例黎族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UC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8.1岁,病程2个月~12年。

1.2 临床表现 腹痛17例(100%),腹泻8例(47.06%),脓血便7例(41.18%),发热3例(17.65%);其中2例合并肠道感染,便秘1例(5.88%),肠外表现2例(11.76%);多关节炎1例,口腔溃疡1例,并发症3例;并发息肉2例(11.76%),癌变1例(5.88%)。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WBC)升高2例,贫血1例,低蛋白血症1例,大便常规显示黏液便10例,白血球阳性8例,潜血试验阳性3例,17例粪细菌培养均阴性。

1.4 镜下特点 17例患者行肠镜检查,肠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浅表溃疡12例(70.59%),黏膜脆性增加,触之出血2例(11.76%),黏膜颗粒及结节状改变1例(5.88%),息肉样改变2例(11.76%)。

1.5 病变部位 直肠9例(52.94%),直肠乙状肠14例(82.35%),左半结肠15例(88.24%),全结肠1例(5.88%),节片段病变2例(11.76%)。

1.6 病理表现 17例患者均病理活检,主要表现为糜烂浅表溃疡,隐窝萎缩,基底细胞增多,腺体增生,黏膜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

1.7 临床类型 初发型13例(76.47%),慢性持续型3例(17.65%),爆发型1例(5.88%),慢性复发型0例。

1.8 疾病严重度 轻度3例(17.65%),中度13例(76.47%),重度1例(5.88%)。

1.9 治疗与转归 17例患者均予柳氮磺吡啶治疗,其中6例联用糖皮质激素,以口服剂型强的松龙为主,1例予澳沙拉嗪,疗程2~8周不等,合并感染者加用抗菌药,17例患者均有疗效(100%),完全缓解0例。

2 讨论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端结肠开始,逆向近端发展,多呈连续或节段性分布,可累及全结肠。目前研究多认为与环境、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病欧美国家多见,国内尚缺乏大型流行病调查资料。中国炎症性肠病作组资料估算患病率为11.62/10万[1],远低于西方国家,黎族患者发病状况更鲜有报道。

本组黎族UC发病率为2.27%,高于国内估算患病率(11.62/10万),究其原因可能与黎族民众喜爱饮酒、常吃隔夜冷食等饮食习惯有关,同时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低有关。

本研究表明,黎族UC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0.7,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发病平均年龄在38.1岁。从发病年龄来看,西方国家UC的发病年龄呈双峰特征[2],30岁左右是第一高峰,70岁左右是第二高峰,国内学者报道年龄也呈双峰特征[3],但本组黎族UC年龄结构无双峰特征表现,其可能是本研究病例数较少。

本组黎族UC患者的临床表现、镜下特点、病理特征均无特异性,说明黎族发病率与汉黎及其他族群无差异。肠镜下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发多糜烂,浅表溃疡形成。病变部位左半结肠为主(88.24%),全结肠1例,未见完全以右半结肠为主的,疾病类型以初发型为主(76.47%),慢性复发型及爆发型少见,肠外表现少见。

UC是肠癌的高危因素,癌变率为4%~10%,癌变一般认为与病程、疾病的严重度及病变部有关[4]。本组资料1例并发乙状结肠癌变(5.8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病程长达12年。

本组黎族UC患者以轻中度为主,除常规内科治疗外,治疗予口服柳氮磺吡啶,其中6例联用糖皮质激素,1例用澳沙拉嗪,所有患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17例治疗均有效(100%),但完全缓解率为0,较文献报道明显低[5],可能是因为医师及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治疗不规范,疗程不足,随防率低,患者不复诊,医师不追防,未能正确了解并指导患者治疗。因此,医务工作作者对疾病的宣教尤其重要。

[1]中国炎症性肠病协作组.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2.

[2]Shivanada S,Lennard-Jones J,Logan R,et al.Incid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cross Europe: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Results of the European collaborative study 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EC-IBD)[J].Gut,1996,39:690-697.

[3]闫 伟,盛剑秋,赵晓军,等.32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2007,12(19):83-87.

[4]Atehimandrfis AJ,Kourleeas D,Soucjoultzlz S,et al.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Greece—a hospital based clinical study of 172 consecutive patients[J].Med Sci Monit,2002,8:158-164.

[5]陈凤媛,刘红春,练晶晶,等.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及其处理对策评价[J].临床内科杂志,2009,12(12):841-844.

R574.62

B

1003—6350(2014)18—2734—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8.1073

2014-03-23)

吴海棠。E-mail:46865117@sina.com

猜你喜欢

黎族炎症性溃疡性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