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2014-03-31李明霞

关键词:理想大学生教育

李明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会,河南郑州 450045)

理想是人安身立命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本质所在。理想不是外在于人的价值悬设,而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1]。理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还是共同理想,甚至对学生个人理想或现实理想的激发,有效的理想教育都显得迫切而必要。

一、理想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理想教育的内涵

理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在全面了解理想和需要教育的对象的基础上,激发教育对象(这里专指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的过程。由于研究者的角度不同,对理想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例如,“理想不是一个实然的范畴,而是一种应然的范畴,是关于特定对象未来状态应当如何的一种预测、期望、设想和观念建构”[2]。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或想象[3]。“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世界进行改造,而改造世界的奋斗目标,就是一个人的理想。”[4]“理想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从现实出发,在头脑中预先建构起来的未来图像,是对未来的预见和设想。”[5]由此可见,理想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为了突破现状、改造自身和社会而进行的未来构想和为之努力的精神准备。

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激发受教育者设计正确的个人理想和现实理想,并能让社会理想、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这些主流意识形态在消解冲突、整合多样化理想中发挥作用,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期待,从而修正自己原有的理想,使自己的理想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形成同心同德的社会精神状态。总之,通过理想教育要让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理想。

(二)理想教育的特点

理想教育是德育的一个方面,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引导性、示范性、渗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所有的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理想教育也不例外,理想教育必须与社会主流意识相一致。理想种类和层次很多,理想教育的选择性是指进行理想教育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理想教育的引导性,是与理想的主体性相联系的,我们不可能把某种理想强加给任何人,只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加以引导。教育者开展理想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可能就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同时,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对理想楷模的介绍就是一种示范。渗透性是指理想与价值、价值追求相关,理想的形成过程也是价值渗透的过程。理想的复杂性,主要考虑到理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了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他人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干扰以及家庭的教育等,所以理想教育,特别是学校的理想教育就显得更复杂。

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专门在课堂上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学期初,当问及“请谈谈你的理想”时,90%以上学生的理想是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挣很多钱,买车买房等现实的和生活的个人理想。只有8%的大学生表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样的社会理想。还有2%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自己的理想。等到学期末,我们又组织了“人生、理想、社会”的演讲比赛,80%的大学生用“我的理想简简单单”、“认真过好每一天”来表述,好像从心底里排斥远大理想或崇高理想。19%的同学表示“为祖国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1%的学生对自己的理想“不清楚”。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我们理想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大学生理想的功利性

一些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讲实惠,讲理想也不能没有实惠。所以谈到理想,基本上都是指人生理想的初级层次——生活理想,追求有可观的收入、孝敬父母、考研、事业成功,成为“有工作、有房子、有车子、有钱的四有新人”。在课程的学习上,很多学生也不完全凭兴趣选课,而是找“有用”的课程选修,学生逃课也是有选择性地逃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课。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尊重个性,承认物质利益,但更倡导奉献精神,一些调查显示:部分新生思想呈现出务实、趋利性倾向,他们强调自我价值,强调个人需要,功利主义色彩浓厚[6]。生活理想是其他理想赖以确立的基础,但是,作为大学生来讲,生活理想不能成为人生理想的全部。

(二)大学生理想的短视性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幼时还有过长大想成为科学家、军人、教师、医生、警察或者是其他行业的领军人物,而经过中学教育后,他们的理想或者是目标只有考上大学。考上了大学后,他们当中有的人不再有理想或者是人生目标,认为理想太遥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比如:把大学的目标定为考研、学习或锻炼能力,把一年级的目标定为跳舞社交,二年级英语过级,拿奖学金,三年级学习专业课当作理想。这些只能说是每学年的计划,也是大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没有长远的理想做引领,缺少人生目标的原动力,把很容易实现的短期计划当作人生理想,缺少激情或者动力。

(三)大学生理想的虚幻性

经常有大学生会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理想很虚幻,缺少对社会的调查了解,没有现实基础,所以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在现实社会很容易破灭。在患得患失中,理想也时有时无,虚无缥缈。同时,大学生设计自己的理想也缺少对自身的了解,自我认知存在偏差,设计得难免会不切实际,难以实现,也就会沦为空想。

三、大学生理想教育的不足

(一)理想教育的内容空洞

理想教育缺少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没有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缺乏说服力。理想教育的内容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阐述的理想只有社会理想,共同理想,崇高理想,没有个人理想,理想里没有人,只有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与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或者逆反,以至于听到理想就觉得是空洞无味的高谈阔论。

(二)理想教育的方法单一

当很多思想观念,尤其是与大学生理想教育相对立的观念通过网络、广播、电影、电视、服装、食品、游戏等渠道渗透到大学生心灵深处的时候,我们的理想教育还是简单的课堂教育、讲座或报告,这显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几乎所有大学的理想教育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都采用大班上课,一个老师用多媒体、扩音器面向几百名学生宣讲,运用典型的单向灌输的方式,缺少吸引力和说服力,这也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魅力,大量学生逃课的原因,导致了理想教育失效。

(三)理想教育的主体缺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他们需要什么,关注什么,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取舍,总是有自己独到的看法。”[7]因此,大学生的理想教育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大学生参与理想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目前理想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重灌输轻实践的现象,根本还在于理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

四、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时效性的建议

(一)确定理想教育的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首先,理想教育的目标在大、中、小学的目标分层要有体现,这是理想教育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某一个学生或某一类学生的教育目标。其次,正视理想内容的多元化,把培养有理想的社会公民作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基础性目的。高校的理想教育不可能承担、也承担不了国家的所有政治教育的责任。大学生理想教育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能实现的最基本目的是教育新时期的大学生不应该得过且过、无所追求,应该选择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使得人生更加有意义。另外,还应该在正确认识理想多元化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理想教育基础性目的达成和政治性目的达成之间的关系[8]。

(二)丰富理想教育的内容

理想的形成,或源于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或源于科学知识的启发、诱导,或源于文学作品及媒体的宣传、影响。一般而言,儿童时代是理想的萌芽时期,主要表现为与生活和兴趣紧密结合,呈现一种稚嫩与不稳定特征。少年时代是理想的形成时期,主要表现为与未来的职业相联系。青年时代则是理想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相对的理论概括性,能够做到以科学原理为依据,以社会需要为前提,呈现比较稳定的特征并贯穿于日后的整个生命历程。根据理想形成的年龄特征,理想教育的内容也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既不重复中小学的内容,也要有吸引力,有深度,能让大学生的理想得到升华。

首先,要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改革,选进教材的内容应该是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并能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讲解的内容,要结合现实生活,能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能提升或完善自己的理想。除此以外,还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学校的建校特色、知名校友、名师风采、专业典范等作为理想教育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其次,要增设理想教育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社会实践、经典诵读、走访红色旅游区等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现实理想和社会理想。

(三)改进理想教育的方式方法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高校要利用好网络媒体,适时地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通过电影、电视、演讲、歌唱、志愿服务等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善大学生的理想。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设计理想。客观审视自己的能力、个性、素养、背景、环境、人际等各方面条件,这是设计理想的前提。只有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较好处理未来与现实的关系,才能让理想逐步成为现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为理想奋斗的岁月中,必须有具体的规划、措施,做到远期目标和近期打算的完美融合。另外,优化团队建设应该是开展理想教育值得倡导的有效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团队里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利用身边的榜样,激励自己成人成才,使自己的理想逐渐明朗。

[1]徐志坚.论人的理想性本质及其实践意义[J].兰州学刊,2005(3).

[2]李勇,欧阳康.关于社会理想问题的讨论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3]刘荣光.理想的层次性[J].心理学,1987(7).

[4]齐振海.略论理想与实践[J].东岳论丛,1981(5).

[5]吴宁.论人的信念、理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暨南学报,1996(4).

[6]顾栋栋.略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理想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2).

[7]俆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8]蒋建其.大学生理想教育研究综述[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理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