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s对高职院校的挑战

2014-03-31李媛媛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课程

马 丹,李媛媛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68)

从2012“MOOCs元年”开始到现在,世界上运营良好、体制最健全的三大MOOCs平台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潮流。传统教育中,固定的教师和不变的教室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资源的自主选择权,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MOOCs给高职院校既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又陷其于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境。

1 MOOCs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1 MOOCs的特征

MOOCs具有名校参与、课程导向、多元互动和自主学习的特征,由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提供MOOCs课程视频和学习资料,商业公司则负责搭建在线平台。Coursera现已与全球近9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400多门课程;edX与全球28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提供58门课程;Udacity与美国6所学校合作,提供25门课程。[1]由于一名教师需要面对大量课程注册学员,师生互动成为了一大难题,因此MOOCs平台支持在线生生互动。在学员当中,有来自不同学历背景、不同阅历层次的学员,通过相互发表意见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国外的课程参与者通常是参与论坛讨论、Twitter来进行交流。而国内的课程参与者则一般使用qq和微信等。MOOCs平台犹如一个课程大超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时间也相对比较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自由把握上课进度。

1.2 MOOCs的发展趋势

课程区分付费和免费两种,MOOCs平台可通过向学习者提供证书,电子教材等额外的服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2]“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文本化线下教材将会配合线上的MOOCs课程同步发行,开课前学生可以在论坛内下载到文本教材,这将会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课程脉络,提前做好课堂预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课程制作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其发展也将会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群体面向不再是单一的在校学生,也可以作为公司员工的在职培训。今后还会出现多名教师共同来打造一个课程包的现象,有利于学员某方面的技能掌握训练。此外,同层次高校之间将会形成合力联盟,集聚群力为其服务的学生群体开发合适的课程,实现MOOCs学分互认将是教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学分银行”将会是MOOCs的自然产物,我国传统学制由于受到开课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寒暑假无法获取学分。MOOCs打破了假期限制,学习者从个体实际情况出发,无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够修到学分。此外,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一大趋势,通过小规模的教学讨论形式组织线上课堂,相对于高辍学率的MOOCs而言,SPOC更能确保学生的课程完成率,提升学习效果。

2 MOOCs对高职院校的挑战

MOOCs打破了传统大学的围墙,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向教育落后的地区敞开,让终生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高职院校若引进MOOCs课程将会颇有收益,但是全盘被动接受MOOCs只会给担负大众化教育的高职院校带来严峻挑战,甚至沦为国内外名校的培训机构。

2.1 进一步凸显优质教学资源不足

MOOCs课程的制作不仅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而且还需要充足的资金储备。从2011年高职高专与高等本科经费比较来看,高职高专获得的教育经费拨款是125 078 924万元,高等本科则获得562 944 240万元,近乎高职高专的5倍。[3]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悬殊太大,高等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两者在教学、科研等水平的差距快速拉大。通过MOOCs平台推出的课程,主讲人一般都是该领域内最优秀的教学研究专家。有研究表明,本科院校在课程设计的分析和综合方面要高于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在运用目标上比其他院校得分高。[4]课程设计的分析和综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高职院校的师资在学术能力方面显得相对逊色。在面临资金和优质师资双重短缺的困境下,高职院校不太可能推出能够与国内外名校媲美的课程,从而只会进一步凸显自身的办学劣势。

2.2 强势文化入侵

目前运营良好的三大MOOCs平台都发源于美国,平台上运行的课程往往会以美国价值观为标准设计高等教育课程,通过方便便捷和相对成本低廉的MOOCs渠道将其理念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从而西方霸权就能从学术角度进一步对全世界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教学法和学术研究生态。MOOCs在极度尊重教师的国度里推广,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会容易被那些来自顶尖高校的 MOOCs名师所吸引。[5]高职院校的学生会认为重点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都胜出一筹。大学生群体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否鉴别出MOOCs课程背后隐含的西方强势文化将是国内高校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MOOCs平台上无法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正好给西方价值观的单向流动提供有利条件,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容易随波逐流,甚至成为西方帝国文化的传播者。

2.3 削弱办学自主权

免费在线课程越来越受欢迎可能会给中小型地方院校和盈利性大学带来一些问题。[6]目前,我国高校对于MOOCs的回应已经有了两大渠道:第一,顶级高校纷纷加入国外的三大MOOCs平台;第二,某些本科院校结成联盟搭建中文MOOCs平台。然而,发布高质量的MOOCs课程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对教学资源处于弱势的高职院校而言,可能更多的只能在这场MOOCs的潮流中采取“拿来主义”,承认学生在MOOCs平台上修到的学分,甚至拿到名校认可的学历证书。MOOCs平台上的课程大多是研究型大学提供的学术性课程,如果高职院校脱离经济产业结构的需求而盲目引进本科院校的MOOCs课程,人才培养就会失去自身的方向和目标,也会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下。同时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会形同虚设,从而沦为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培训机构。

3 高职院校应对MOOCs挑战的策略

3.1 合理利用MOOCs资源

高职院校属于地方政府管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理论和实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选择性地合理利用MOOCs平台上的优质课程,不仅学生能够获得优质教学资源,而且也是高职院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好机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应鼓励教师尝试制作MOOCs课程,对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予以肯定,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对于MOOCs平台上课程内容选择,首先,引进国内外名师开设的优质通识选修课程,可以弥补高职院校一直存在的重专业轻人文的缺陷,提升学生科学和人文的双重素养,培养两条腿走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次,公共基础课程可以采取MOOCs形式,包括上课、课堂讨论、作业检测、成绩评定与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将在校园网上有序进行;最后,部分专业课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来授课,先让学生感知整体操作,然后师生再在课堂上予以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2 开发MOOCs校本课程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依托于地方特色资源,以学科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然而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等软实力,还是社会认可度方面都无法与本科院校较量。要想在教育市场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位,应该在这次的MOOCs潮流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开发并转换成MOOCs校本课程,形成差异化的特色课程体系。在我国,地方高校要想在MOOCs潮流中保持自己的文化主体性,考虑创建国内自主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是一大出路。[7]但是,目前国内只有本科院校形成了MOOCs联盟,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合力来开发MOOCs平台。高职院校如果联合起来,共同培育校本特色课程,并将各自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到MOOCs平台上,就能提升整个高职院校的课程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3.3 搭建校企对话平台

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高职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产业需求为目标,明确本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的准确定位。学校要想与市场接轨,最好的方式是采取校企合作。MOOCs的出现也将会激活高职院校的传统授课形式。首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引导各专业带头人制定可行的课程包方案,在得到行业内专家的认可之后,再邀请教师授课。授课人既可以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工程师。学校教师的扎实理论讲授加上企业工程师的先进技术传授,两股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合力双管齐下,学生就会获得最大的课堂收益。MOOCs课程包制作好后,大胆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师生共同讨论课程当中碰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搭建在线平台,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企业工程师做客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

[1] 吴文峻.美国MOOC考察见闻[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9(10):46-50.

[2] Chrysanthos Dellarocas,Marshall Van Alstyne.Money Models for MOOC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56(08):25–28.

[3] 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201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7-20.

[4] 史静寰,许 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2-66.

[5] Stephen Brown.Back to the future with MOOCs[J].ICICTE Proceedings,2013:237

[6]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02):53-57.

[7] 郑雅君,陆 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01):5-9.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课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