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语言谈话类节目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2014-03-29郭京帅

关键词:语码汪涵外语

郭京帅

(洛阳师范学院,洛阳 471022)

电视语言谈话类节目在中国拥有较高的人气,这源自它的真实性、娱乐性和教育性。而这类节目中的语言交流具有临场发挥的特点,是语言交际研究的重要素材。2008年暑期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国际化的娱乐节目《天天向上》,这档节目品质高,主要源于其创作风格多样化,比如访谈嘉宾、展示才艺、即兴表演等等,通过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和礼仪与世界各国文化交融起来,轻松活泼而不做作。该节目的主持团队共有七个风格各异的主持人组成,阵容强大。在节目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配合十分默契和完美,让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一路飙升。七个主持人分别是汪涵(湖南人,会很多方言)、欧弟(台湾人,会闽南话及一部分外语)、俞灏明(会粤语、英语)、田源(河北人)、钱枫(上海人)、小五(韩国人)、浩二(日本人,懂英语)。

一、理论基础

语码指的是人们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运用的各种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系统也可以是一种方言系统或语体。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掌握两到三种甚至是多种语码,因此在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难免出现两种或多种语码夹杂在一起的语言现象,社会语言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指同一次对话中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1]。从语言结构看,很多研究者普遍把语码转换分为句内语码转换和句际语码转换两大类,前者指转换发生在一个句子之内,后者指语码在句子的交界处转换。

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而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人们运用语言进行的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人类交际行为,其社会意义是由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决定的。语码转换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反映了社交者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和社会情境,而且也是对交际者的社交策略和社交心理的一种显示。

作为语言使用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研究者对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并已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已对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研究,提出了一些研究的模式并且做了大量的论证。语码转换在我国的研究起步始于20世纪末,内容大多属于理论介绍和文献综述类研究[2-3],实证研究方面如张卿[4]的《<杜拉拉升职记>语码转换现象实证分析》,但总体数量不多。本文收集了10期节目的语料,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实证分析《天天向上》中语码转换现象。

二、节目中语码转换的分类

从这个节目的语言结构看,句内语码转换和句际语码转换种形式都常有出现。由于该节目中的嘉宾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此外主持人有来自韩国、日本及台湾的,因而从具体的语码来分类研究语码转换更有意义。通过对节目中语料的分析,主要将节目中语码转换分为普通话与方言间的语码转换,汉语与英语间的语码转换,正式语与非正式语之间的语码转换。

(一)普通话与方言间的语码转换

普通话是我们的通用语言,也是大众媒体采用的标准语言。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但是《天天向上》是一个开放性的娱乐节目,嘉宾有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方言。因此在节目中必然会经常出现普通话和方言间的语码转换,这也是节目中最常见的语码转换。各个主持人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

例1 汪涵:我想问下你是哪里人?

女观众:我是长沙人。

汪涵:你是长沙(常杀)人啊。

欧弟:妹陀,妹陀,我们都懂你的意思,最后一幕对不对?

这个例子中当女观众回答说是长沙人后,汪涵马上重复了一遍,但是说长沙两字时特意改成长沙方言发音。而欧弟也在前半部分学着用长沙话叫了两声,后半部分不会用方言表达了又改成了普通话,毕竟欧弟不精通长沙方言。

(二)汉语与外语间的语码转换

节目中汉语与外语之间的转换也时有发生,这种语码转换既包括普通话同外语间的转换,也包括方言与外语之间的转换。节目中时有外国嘉宾,一般配有翻译,但是主持人会经常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外语来进行有限的沟通,因而语码转换不断出现。

例2 汪涵:这女孩说话怎么就这么温柔呢?啊秋西……(韩语)

欧弟:哦,哦吧,哦吧……(韩语)

例3 嘉宾:Salut,Comment allez-vous?(法语)

汪涵:各么大的雾啊。(长沙话)

汪涵:非常好呢

嘉宾:Tres bien.(法语)

欧弟:大家一起说merci.(法语)

在例2中由于有韩国嘉宾,为了学嘉宾说话,他突然冒出一句韩语,而欧弟也接着说了个哦字后加了两句韩语。这是普通话与韩语之间的语码转换。例3中嘉宾用法语问好后,汪涵根据听到的音说了一句湖南方言,正好听上去与那句法语谐音。这是汉语的方言与法语之间的语码转换。“大家一起说merci”则是句内的语码转换。

(三)正式语与非正式语之间的语码转换

作为一档主打公德礼仪的脱口秀节目,也会邀请到一些领域顶级的嘉宾,很多时候也要求说话严肃点,用词正式点,但是这个节目的宗旨又是在娱乐中、在欢笑中让观众了解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和事,难免会有很多非正式言语,如调侃等策略带动全场的气氛。因而出现了正式语与非正式语之间的语码转换。

例4 涵哥: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一位超级专家张逸中,研究构造精确实时软硬件啮合的可重构系统的项目。我还要告诉大家,其实他很厉害,天上就有一颗小行星的名字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我们是有这个证书为证,这个是国际上发给他的证书,这个证书就证明:天上有一颗行星是他的,他在上面做房地产啊什么的,都可以。

欧弟:赚翻了。

在此例中,汪涵本想以正式的口吻介绍一位技术领域的专家,可是正常介绍到一半的时候语体就换了,就以调侃的方式继续他的台词,欧弟更是接了句搞笑的话语。这种是正式的语体转换到随便的语体,也是种语码转换。在他们的节目中,这种现象出现频率非常高,也因而引发观众的笑声。

三、节目中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码转换具有社会意义。而娱乐节目中语码转换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娱乐节目语码转换独特的社会意义。

(一)反映社交情景

美国语言学家Fishman指出,多语语境下交际者选择使用的语言并非一种随心所欲的举动,而是受到语域或语言使用域的制约。同时Wardhaugh[5]认为有三方面的基本因素制约着语码转换的发生:即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场合和话题。在天天向上中,交际的参与者是主持人和各个嘉宾。而嘉宾有着不同的个体特征,交际场合一般是在制作房里,交际话题则涉及到各个方面。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社交的言语情景,这三大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进而导致语码转换的发生。

例 5 欧弟:pinky.pinky!Introduce yourself.And tell everybody you love me.

天天兄弟:额,喂!

欧弟:不能乱讲,不能乱讲噢。

汪涵:我们都能听得懂。来,自我介绍一下。

欧弟:Introduce yourself.

嘉宾:My name is Jennifer.And I love him.

在上例中,欧弟本来在询问一个外国嘉宾,所以自然地选用了英语这一语码。而天天兄弟听了后用中文跟他说话,正是由于其他主持人的插入,参与者发生了变化,交际话题也随之改变,于是出现了英语到汉语的语码转换。当汪涵要求言归正传的时候,欧弟所面对的交际参与者变回外国嘉宾,语码又随之从汉语变成英语。

(二)暗示社交策略

语码转换也是一种社交策略,有时即便社交情景没有发生变化,而语言交际者为了制造某种效果或实施某种交际目的时,也会进行语码转换。比如交际者为了制造幽默气氛,缓和说话语气或者单纯为简洁等。

1.制造幽默氛围

根据Myers-Scotton[6]在80年代初提出的标记模式理论可以知道:人们在选择和使用语码转换时有两种情况,即选择使用无标记的或者是有标记的转换。前者是可以被社会准则预测到的选择,而后者是无法预测的一种选择。有标记选择具有很多用途,其中一个重要用处就是用它来起到幽默的目的,制造幽默氛围[7]。

例6 嘉宾:My name is Sarah.天天兄弟:Wow,Sarah~钱枫:Welcome to China.

欧弟:那个吃饭之前吃的那个沙拉。

例7 田源:司仪好。

汪涵:别叫我四姨,人家是纯爷们。(东北话)

在例6中,主持人在用英语与外国嘉宾交流是能被社会准则所预测到的,是无标记选择。可欧弟却突然冒出一句中文,还利用sarah谐音的中文词语,他实际上做了个无标记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同样地,例7中田源给他打了个招呼,而汪涵学着赵本山的腔调突然冒出了一句东北话,这是无标记的交际,引发观众哄堂大笑。

2.缓和说话语气

例8 汪涵:What are you doing now咯?

欧弟:How old are you咯?

汪涵:Please quickly啦!

欧弟:How are you噻?

汪涵:Can you speak English咯?

欧弟:I can't噻

汪涵:Can噻,Can噻就讲噻…..Talking,talking,总是talking啊你。

欧弟:Are you happy….now 噻

在这个例子中两个主持人不断地在英语后面加上湖南方言的末尾语气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缓和说话语气,拖延时间,在说着上一句时心里想着下一句英语该怎么说,这样为了掩饰他们俩有限的英语水平。

3.单纯为了简洁

例9 嘉宾问田源:你的小BB在你的肚子里还是在你老婆的肚子里啊。

例10 欧弟:他不仅是演MV,还是著名的偶像“鸡”。

说话直截了当、简洁明了会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在以上两个例子中,一方面是为了说话方便,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一些专有名字习惯性的表达。

(三)折射的社交心理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一种语码或者转换的一种语码都是一面折射语言参与者社交心理的镜子。Giles&Smith曾提出“言语顺应论”,它的两个核心概念是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前者指的是言语者对其语言或语体有意进行调整,使之与言语交谈对象的语码更加相似或靠近,以达到拉近关系、达成共识或减小交际障碍的功效;后者则恰恰相反,言语交际者为了达到拉远距离、建立自身权威或表达不赞同等交际目的,往往让自身使用的语码和交谈对象的语码有明显的差异。

例11 汪涵:你是哪里来的小朋友啊?

嘉宾:我是雅礼中学的。

汪涵:作为一个长沙人…显得不怎么灵泛啦。(长沙话)

钱枫:眼镜眼镜…

汪涵:你小时候没带眼镜啊。

嘉宾:嗯哪。(长沙话)

例12 嘉宾:我没有…其实我没有这个….

汪涵:你没有转让权嘛。

嘉宾:对,对。

汪涵:所以就更是一个撮把子咯。(湖南方言,意思是骗子)

例11中,汪涵知道嘉宾是长沙人后,特意用长沙话说了句话。虽然不是赞美的话,但是用方言表达却显得没有那么大的恶意。而嘉宾听着主持人说了方言之后也跟着用方言回答,以示亲切。语言的靠拢使他们的谈话在极其轻松、随意的气氛中进行。语言靠拢有这么大的积极意义并不表示不会出现语言偏离的语码转换。例12就是属于这一类,汪涵用方言指责他是骗子,目的就是在责备人的同时还让对方不知其所云。由此可见,在言语交际中,选择一种语码或转换一种语码可能会对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产生影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说话人社交心理的折射。

四、结语

天天向上节目中语码转换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类别上来讲,各种语码转换并存,从频率上来讲,天天向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所有娱乐节目中最高的。所有这些自然属性决定了其特殊的社会交际意义。本文归纳了三点:反映社交情景,暗示社交策略和折射社交心理。希望本文的探析可以引起对娱乐节目中语码转换现象的更多关注,从而更加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及其意义。

[1]Auer,P.ed Code-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Language,interaction and identit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1.

[2]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1):86-95.

[3]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J].国外语言学,1994(2):11-15.

[4]张卿.《杜拉拉升职记》语码转换现象实证分析[J].外语学刊,2013(2):71-74.

[5]War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London:Basil Blackwell,1996:20.

[6]Myers- Scotton,C.Contrasting Patterns of Code-switching in Two Communities[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88:121.

[7]赵一农.有标记语码转换的幽默功能[J].外语学刊,2002(3):52-57.

猜你喜欢

语码汪涵外语
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
汪涵 有的人不需要婚姻
汪涵甘当娱乐圈“隐士”
汪涵 我希望把生活过得干净平静一点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