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2014-03-29章建明王新刚陶翠平赵延启

成才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内容目标

■章建明 王新刚 陶翠平 赵延启

“六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章建明 王新刚 陶翠平 赵延启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于学生快乐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与和谐校园构建,我们提出了“六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六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生态课堂的根本要求,将课堂教学环节分为“情境导入——揭示目标——整体感知——精学细品——互动交流——总结作业”等六个基本步骤组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一种导入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对社会和生活中具有积极典型意义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提炼和加工,从而影响于学生的学习。它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境。诸如故事、典型人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能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或深入学习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境导入要符合下列要求:

1.情境创设要有思想性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接受和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并把所学习的观点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2.情境创设要有实践性

教学情境创设必须寓教学内容于情境,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情境并能自我实践。

3.情境创设要有典型性

教学情境创设必须典型性,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条件,又能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4.情境创设要有生活性

生活即教育。教学情境创设必须认真贯彻新课程教育生活化原则,从学生的自身社会经验出发,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的自我建构。

5.情境创设要有开放性

首先表现为情境创设的系统性、层次性,通过这种情景创设,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状况。其次是情境的联系性,能够从一种情境联系到另一种情境,实现具体情境的有机转化。其三是角色的开放性,能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对换,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达成情感目标。

第二步:揭示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理论上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人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六步”生态教学模式中“揭示目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导入”之后,直接向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有“指挥棒”“控制器”“催化剂”和“标杆尺”的作用。所谓“指挥棒”作用,它是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教学。所谓“控制器”作用,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器”作用:一是表现为约束教师和学生,让教和学凝聚在一起,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二是表现为总体目标制约各个子目标,如高层次教学目标制约低层次教学目标,迫使低层次教学目标必须与高层次教学目标一致。“催化剂”作用。新课程提倡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习起“催化剂”作用。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在分析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这样制定教学目标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让学生产生要达到学习目标的强烈愿望。所谓“标杆尺”作用,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自然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的“标杆尺”。教学是包括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环节连接而成的系列活动,特别是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又是下一周期的开始。教学评价主要是检测教学设计时预定的结果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以便获得调整教学的反馈信息,为此就要利用好教学目标的“标杆尺”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出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和要求。

1.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综合考虑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可行性原则。要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的、生态的状态,因此,教学目标制定一定要分层、适度、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发展性目标是保证优生能“吃饱”的目标。

(3)操作性原则。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课时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

(4)科学性原则。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比如“了解”“掌握”“运用”等动词。

2.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制定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下列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因此,编制教学目标不宜超标、超前。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按照教材编排内容,合理地将课程目标肢解到各单元或章节。

(2)教学内容要求。不同学科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紧扣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努力用具体的目标来落实其要求。

(3)学生实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同的生命个体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遵从共性,培养个性,观照差异,因材施教。

(4)社会需要要求。课标和教材都是静态的、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发展却是动态的,教材内容对时代进步来说,总是滞后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时代和科技进步特点,让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一种阅读心理认识活动,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材料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的过程。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个对阅读材料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整体感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把阅读材料看做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整体认读,初步感知材料内容,形成虽说粗浅但比较完整的印象,并能从中提出问题。它是深入探讨、归纳升华、形成整体认识的重要基础。

整体感知以“整体认识论”和完形心理学中的“整体性把握论”做基础。我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学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其含意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强调对事物整体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罗春荣等以识字为例的实验表明:“视觉信息检测是一个从大范围的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即存在整体优先性。”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中文译为“完形”,意指一种自主体的知觉活动组织成的整体。完形心理学其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就是,一个格式塔就是一个心理经验上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整体重于部分,整体就是一种来自各部分又超越各部分的独立的新质,这个新质就称为格式塔质。自此以后,逐渐为当代科学研究所广泛运用。比如“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反应,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从阅读者的心理认知角度考虑,还是从外在的学习角度而言,学生在阅读时都应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从而通过整体分析把握局部。因此,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整体感知,必须遵循下列要求:

(1)整体感知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和点拨作用。

(2)整体感知必须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3)整体感知必须是全体学生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共同基础,关照“学困生”。

(4)整体感知必须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质疑,倡导多元解读和创新解读。

(5)整体感知必须是授人以渔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在指导方法,培养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四步:精学细品

精学细品是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所要求的重点进行探究时采用方法或环节,通常采用小组学习,集中研讨的形式,进行比较集中的深入的感悟。相对于其它环节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精学中的“精”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师少讲精教,二是指教学内容的精,即是所“揭示目标”环节的目标重点。“细品”是指学习的方法,通过深入感悟教材内容,从中悟出到真知灼见,从而掌握知识和方法并形成某种能力。如在小学四年级《桂林山水》精学细品环节: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方式,认真品味桂林山水的静、清、绿,深入探究桂林山水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深入情境,使其情感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自然流淌,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生命的情怀。从而把握桂林山水的独有特点,为今后的写作培养能力。如小学数学精学细品:教师可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精选一个或几个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那些面向实际、面向生活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范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或探索。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途径。并且努力培养他们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迁移和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精学细品环节要求:

1.精学细品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引导要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学生容易失误之处、知识易于混淆之处和学生疑惑之处。

2.精学细品必须在多种形式的合作中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习者意识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别,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帮助,在不同观点交流和碰撞中,对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反思,从而发展自己的见解。

3.精学细品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4.精学细品要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鼓励和张扬学生个性

5.精学细品要观照整体感知教学环节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略教与精教的关系,整体感悟求略,重点感悟求精。

第五步: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生态课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教师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的互动交流平台,让师生间、生生间处在同一生态环境,就共同关心的课堂教学知识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组内、组际学生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学会辨析意见的正误,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反省自己的观点,学会在共同学习、互助提高的过程中分享学习成果,以达到通过课堂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参与体验,互助提高的目的。因此,在互动交流环节过程中,教师务必遵循下列教学要求:

1.互动交流是一种多向交流模式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互通资源有无的、共享教学成果的、以课堂教学时空为环境的一种多向交流模式。

2.互动交流必须充分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生态环境

凸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让学生把整体感知、精学细品中发现的问题、思考的方法、探究所得的结果等情况,通过互动交流,与同学分享,并从中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去探寻知识建立的初步规律,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互动交流必须以小组为基础,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理分组

合作小组组内成员的搭配,要视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生现有水平而定,有利于组别之间的学生学习水平处于同一平台做平等交流,相互启发思维,突破知识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教学知识重点;对于需动手操作及社会实践等知识内容的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性别之间的差异分组。

4.强化组际间的互动交流

组际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先让对问题研讨得相对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自己的小组对问题讨论所得的结论,其他各组作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辨析、解答。

5.互动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评价的平台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第六步:总结作业

总结作业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梳理总结和学生的课堂作业。总结的作用在于给学生加深该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从而达到深化和巩固。作业是学生学习结果呈现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教师在作业总结的环节中,必须遵循下列要求:

1.总结作业过程中的课堂小结必须注重方法

(1)归纳式。归纳式小结是指教师在小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2)启迪思维式。启迪思维式小结的关键是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常用方法,一是设疑法,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急于知晓的心理。二是伏笔法,即在讲授某一知识时,有意留下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经引起他们继续探讨的好奇心,为今后的教学埋下伏笔。三是延伸法,即利用课堂小结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或利用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

(3)分析比较式。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类似的内容得到区分,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4)图表小结式。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引导、归纳、小结出当堂课堂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5)交流评价式。课堂教学教学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学习内容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小结是开放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活动激趣式。活动激趣工是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小结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小结:一是游戏活动小结。把游戏引入课堂,寓课堂小结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新授知识。二是竞赛活动小结。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特点,在课堂小结中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竞赛活动。三是故事活动小结。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它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有一定的情节,使人感兴趣,将它引入课堂小结,也会收到好的效果。四是口诀式小结。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朗读、记忆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知识的牢固记忆。五是赏析式小结。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与音乐、童话等样式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巩固新知的学习。

2.总结作业环节中的课堂小结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

课堂小结要充分体现学科学习的特性,重在揭示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

3.总结作业环节中的课堂作业必须分层设计

作业设计要充分关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其在原有生态状态下有所进步和发展。

4.总结作业环节中的课堂作业必须适时、适量、适中

作业设计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独立完成。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章林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内容目标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