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多彩评价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2014-03-29张志萍

成才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小班化家长评价

■张志萍

实施多彩评价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张志萍

从2009年11月起,地处老城区的百年老校武汉市江汉区天一街小学正式与小班幸福“牵手”了。

小班化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班级学生少,教师的教学服务半径大,能最大程度地让“相信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成就每个学生”成为现实。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没有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是用个性化的评价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一点进步与每一次成功成为学生继续前行的强劲动力。根据学校“多彩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构建了“多彩”的评价体系,探索并建立了“评价目标立体、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过程动态”的发展性评价激励机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使“每一个”都得到了发展。

一、关注评价目标的立体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堂是师生享受生命成长的主阵地,教师充分用好评价机制有利于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因此,我们对小班化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提出了“三个100%”的要求。

第一,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发展规划要达到100%。教师要将关注每一位学生落到实处。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分层制定知识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投入学习的状况有明确的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对学生个人学年规划要给予指导,在培养特长、改正缺点、参与实践锻炼能力等方面与家长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受关注率100%。小班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学情分析具体到每类学生,甚至具体到学生姓名,教学活动分层设计到学生个体,要让每个人都能完成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方式要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课后反思主要围绕小班教学的得与失、小组合作学习及分层情况的实际效果展开。小班课堂观课重点关注4个指标:A,学生发言面是否达到或超过80%;B,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学生的表达是否充分;C,教师是否走近小组,参与互动;D,课堂容量是否饱满,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是否有序、高效。

第三,对学生的辅导要实现面批与微型评语的100%。对学生作业的激励与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求课堂作业面批率要达到80%,其他作业面批或微型评语及其他书面激励形式达二分之一以上,要求面批及时、全面、灵活,准确地把握每个孩子知识的缺失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我们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力。因此,我们尝试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引进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调动学生自我评价积极性,建立多向互动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潜能挖掘。

教师评价,引导发展方向。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是教学评价的传统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教师的评价分为及时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我校的教学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激发学生灵感的鼓励性话语,向学生竖起大拇指的赞扬性肢体语言,还有根据学生表现添画“笑脸”“红旗”等图案代表奖励的激励方式。这些激励方式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校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制定出《天一街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校以教师间互相点评课堂为案例,注意收集不同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合作学习等。教师们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获取更好的评价方法,以切实起到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作用。

学生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定学习目标,自己检查目标的达成度,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达到自我教育的功效。学校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确定自己进步与否,进而制定新的学习目标。除了学生自评以外,我们还让学生在学习群体之间相互评价,建立一种新的互帮互学式的伙伴激励机制。有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提出看法,与教师一起探讨问题。在互相评价、共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家长、社区评价多向互动。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情况最了解,让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不仅如此,学生在校外会经常开展实践活动,而社区评价对学生知识文化素养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我校经常邀请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走进学生的课堂,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表现、学校育人特色等方面观察并评价,如:“孩子们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吗?”“课堂中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吗?”“您认为我校小班化教育践行‘尊重个体,多元和美’”理念效果如何?”学生家长可用自己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每学期、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后,我们也会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表现写出评语,学生读家长评语写体会,这些措施对学生的个性完善和能力提高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多向互动不仅让评价主体更为丰富,而且也有效促进了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

三、关注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能力及行为习惯等具有个体性、程度差异性以及内隐于心的特点,很难简单地用一种评价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变以往的期末单一测试为灵活全面的差异性阶段评价,将评价的形式“多彩化”,尽量反映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反映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是优点),从而促进“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教学评价方式差异化。我们重点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1.通过全面、细致、互动的“教学质量分析”,展现小班化教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个性化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本月的学习情况制定详实的学业质量分析,如实列举出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通过“教师的思考”提出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和建议,对学生后续学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将教学质量分析书写在学生的测试卷或作业本上,家长和学生则可以依据此类个性评价写下“家长的思考”以及“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优势和潜能,明确制定下一阶段目标。我们还坚持运用EQA质量分析系统,对学生不同学科、不同知识板块的掌握情况进行数据录入、分析,了解教师教学的路径与学生知识掌握的路径。

2.利用《周末有约》的特色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教师采取每周心情记录的方式,对近期内本班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一周综述,印发给学生家长分享,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不足和自己在班级中的情况,使家长也能同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实现了学生成长记录方式的特色化。

两种评价方式的变化,更加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也使评价的针对性更强了。

四、关注评价过程动态化,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除了在日常学习中给予及时的评价外,我们也持续关注着学生发展的过程。我们采用“成长记录册”“成长档案袋”等方式,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类作业和竞赛成绩,学生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让评价过程呈动态展现。

1.借助主题活动推动评价的动态。我校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分别开展了“和时间赛跑”“小荷尖尖角”“语文学习月月评”等活动。老师们要求学生针对语文学习制作专题活动记录册,随时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学生参与“成长记录”的整理,提升学生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

2.借助学校文化环境实施动态评价。学校各班教室都设有一个“成长之美”专栏,记录着学生做人做事的表现。做人——自理自信,身心健康;孝敬感恩,诚信善良。做事——细心专注,好学善思;举止文明,乐于担当。红、橙、黄、绿、蓝、紫不同的色彩记录着不同学生的成长足迹。“我是校园小主人”评比栏中不同颜色的笑脸,动态生成,每天都有变化,不断激励学生形成持续的上进动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干部轮流担任,小组学习组长定期更换,校园升旗手、值日生每周一换,让更多的孩子参与了学校教育管理的体验过程,各班设立的“小岗长”也让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得到考验。

小班化教育实施几年来,立体的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彩的评价方式、动态的评价过程让教师对学生关注程度更高,让教师对教育的思考更多、更深。老师们为评价方式的变革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许多教师坚持多年如一日地与家长沟通,通过关注学生、关注家长实现幸福的教育梦想。如许鸿老师针对家庭教育缺失的实际坚持每周撰写的《家教指南》堆起来已经有一尺多高,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即将整理正式出版。小班化教育,增强了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包容性,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教育是追寻幸福的过程,小班化让这个追寻的过程更加生动、更加幸福。为着教育的公平与梦想,我们将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天一街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小班化家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