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智慧校园 实现课堂高效

2014-03-29张岩

成才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研校园智慧

■张岩

打造智慧校园 实现课堂高效

■张岩

赋予一所学校智慧是路径,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是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它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反映。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在建校三年的时间里,提出了“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口号,开展了全方位的智慧校园建设,在建构高效课堂的征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一、打造“最强大脑”,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

“实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投入560多万元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50兆光纤及由四个服务器支撑的校园网络平台成为了“实小”的“最强大脑”。有了这个“最强大脑”,学校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

1.“最强大脑”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有了这个“最强大脑”,很多平时实现不了的应用,在智慧校园里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管理的无纸化、实时化;固定资产、图书、档案、学籍管理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

2.“最强大脑”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95台移动终端让校园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把学校的每间教室都变成云移动互联教室。云课堂可以将校园学习延伸到校外,学生可以在家中使用终端设备完成教师电子书包中的作业,得到在线批阅。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随时访问班级网页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

3.“最强大脑”提升了学校的教研水平

同步课堂和网络协同教研成为了高效课堂的助推器,我们依托武汉市教育云资源公共平台,与区内薛峰小学开展网络教研,较好地提高了两校教师教研的实效性,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武汉市教科院信息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多次来校调研,对智慧校园建设给学校带来的深刻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打造“数字达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高效课堂的建设,核心是教师;现代教师的培养,关键是眼界。“实小”现有正式教师43名,其中9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名,市区学科学带头人及市区优秀青年教师5名。教师平均年龄不到27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青年军。如何带好这支队伍,让他们成为高效课堂的一支尖兵,是摆在学校班子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学校建校初,我向全校教师明确提出了“争做数字达人”的要求,希望老师们树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观念,娴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在“数字化生存”的互联时代,只有勇立潮头的教师,才能符合时代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的教师,才会脱颖而出。让学习运用现代科技,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让智慧校园建设,使教师在不断的成长中成熟起来,是我们“实小”人的共同追求。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打造“数字达人”:一是通过学习数字技术,打造“数字达人”;二是强化教学应用,打造“数字达人”;三是开展应用评比,打造“数字达人”。

三、利用家教资源,打造“第三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曾说:高效课堂的最大精髓,在于由对话、合作、展示支撑起的有意义的学习,即学生们凭借各种日常经验,自我发现,自我学习。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体验、感悟。但课堂教学并不是教育的全部,40分钟并不能穷尽教育的内容,必须有第二、甚至第三课堂作为补充。

“实小”依托智慧校园建设,聚合教育资源,打造“第三课堂”。所谓“第三课堂”,就是家庭教育。学生回到家中,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亲子学习,既增进了感情,又提高了效率。

1.利用家教资源,搭建互动平台

为给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学校开辟了校园网、电子书包平台、校本课程学习平台,并不断聚合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有电子教材、课件、学科教学微视频、教学课堂实录的K12实小教育资源平台。

学校网站获得“湖北省十佳网站”称号。学校多科教师参加自主开发“走进大海”主题学习网站也是我们在课程整合方面的大胆尝试,网站被评为“2012年度湖北省基础教育系列百佳学校网站”,武汉市仅有三所小学获评此殊荣。

四、深化学科联动,打造高效课堂

从国际、国内教育发展趋势看,学科教学正在从单学科的封闭发展走向多学科的全面融合。开展学科联动研究,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能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又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联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学生需要适应大信息量的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师生教学相长、彼此推动的过程。

1.建立联动制度,保障学科联动

为了让学科联动能够坚实地走下去,学校制定了《联科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借助云平台组织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联科教研活动。智慧校园建设、学科联动研究制度,是我校近阶段开展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举措。

2.细化联动措施,促进学科联动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现代学校,一群风华正茂、锐意进取的教师,满含着对教育的憧憬与激情,在学习,在思考,在进步。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日新月异,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刻,都无比的骄傲幸福。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立足课堂教学研究,为实现“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建设数字化的校园,追求品牌化的发展,培养现代化的人才”的办学目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将不遗余力,不断探索,努力取得更加骄人的业绩。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教研校园智慧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