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高校“90后”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

2014-03-29赵瑞杰刘志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交流微信

赵瑞杰,刘志明

(长春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微信在高校“90后”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

赵瑞杰,刘志明

(长春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本文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以“90后”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论证使用微信进行党建工作的必要性,探讨微信在高校“90后”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凸显出微信在高校“90后”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微信;“90后”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工作

“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各种新事物、新观念的萌生与发展贯穿他们的成长历程。这就决定了“90后”大学生迥异于“70后”、“80后”,他们更容易受到时尚观念、思潮的影响,更乐于接受和尝试新事物。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新兴的社交营销平台——微信,因其具有的时尚性、实用性与社交性特点,迅速得到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青睐。如何利用微信更好地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运用微信平台对“90后”学生党员的思想及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不仅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微信的特点

微信是腾迅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视频、图片、语音短信、表情和文字的新媒体,是移动QQ的替代品;同时,它支持多人群聊,是一种快捷、即时的智能通讯工具。相关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国内使用微信的人群近5亿,国外使用微信的人群达1亿。微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传播方式广

首先,与传统的短信相比,微信展示出多元化沟通特点,它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形式的互动,尤其是它所包含的语音功能、视频功能,不仅缓解了大学生与朋友交流时频繁用手打字的压力,使他们与亲人、老师及朋友之间的联系加强,而且丰富了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聊天内容及形式。

其次,微信可以通过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方式查找朋友。微信的这些功能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扩大了他们结识陌生人的交际圈。然而,这种方式也增添了大学生交友的危险性,为其安全成长埋下了隐患。

最后,微信支持群聊功能。使用微信的用户最初的定位人群是熟人,如手机通讯录联系人或QQ好友,因此可以通过点击某个人或几个人建立一个语音群,在群的每个人可以同时发布自己的消息。这项功能既可用于企业、学校、班级召开群体会议,有利于开会和任务下达的即时性、有效性;又可用于大学生中朋友群体及各组织群体的语音交流。传受双方通过微信的沟通进一步增强了彼此的感情,从而形成了联系密切、成熟稳定的情感交际圈。

(二)信息传播广泛

微信着重于人与人的互动、点对点的传播,即一种双向的交流模式。双方同时在线交流,接收信息是同步进行的,接收时效可达100%。而且,由于微信账号必须与手机号或QQ号绑定,因此它所建立起来的联络圈是基于真实的亲朋好友圈。当接收到对方的信息后,微信用户可以选择转发给朋友或在朋友圈中分享链接。只要用户上网,就可以随时接收消息。因受众群体皆为熟人,所以信息传播可信度极高,可以助推“口碑效应”,这反映出微信具有真实与实时接收、传播广泛的特点。

二、运用微信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为真实了解“90后”学生党员使用微信的情况,本研究以长春师范大学2010-2013级在校“90后”学生党员为对象进行调研,采取书面问卷法。结果显示,92.3%的学生党员使用微信,66.7%的学生党员随时接收后台消息,33.3%的学生党员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两小时。由此可见,微信已经成为“90后”学生党员的重要交流工具。

调查报告还显示,学生党员虽然也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学者等人的微信,但相对而言,他们更关注生活便民、学校资讯或新潮资讯等微信公众平台,这真实反映出“90后”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由此看来,运用微信开展党建工作是极其必要的。其主要原因为:

第一,“90后”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增加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首先,与“80后”学生党员相比,“90后”学生党员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幼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庇护使得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我优先”的弊病。因此,步入高校校园的他们更崇尚自由、渴望独立,不喜欢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思想或说教;更极端的,只注重自我,推崇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

其次,“90后”大学生基本每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有U盘,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90后”学生党员了解党政信息不再仅仅满足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他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相关知识。网络上的知识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学生党员有可能受到某种谬误观点的误导,或者由虚假信息得出错误的结论。由于微信的高使用率,部分学生党员可能无意中把这种错误的观点和结论进一步传播,影响其他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加以正确的引导。

另外,“90后”学生党员荣誉感很强,也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正义感,他们的行动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强烈的荣誉感及张扬的个性使他们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保护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党员分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90后”学生党员初始入党动机也使得高校党建工作难度增强。通过问卷调查及对学生党员的个别走访、追踪调查,我们认为,大部分学生入党动机纯正,能够把共产主义信仰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理念上有一些偏差:如部分“90后”学生申请入党是因为觉得党员是无形的政治资本,对自己有利;部分同学受家庭因素、同学的影响,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耀,从众心理很严重。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看重学历及政治面貌,使部分“90后”大学生申请入党带有浓重的功利性色彩。因此,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多样化,使得高校党建工作开展越来越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

三、微信在高校“90后”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观念影响、冲击着“90后”学生党员的思想。微信的传播速度和互动交流功能弥补了微博的不足,为迅速了解学生党员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学生党员对新生事物的判断能力、有效开展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顺利举行高校党建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1.微信是师生思想交流互动的有力平台

与以往相比,微信拓展了高校党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传统的工作思路是将所有学生党员在同一时间聚集于同一地点、进行同一主题的单调指示或命令式的说教,这对于个性张扬、思想观念超前的“90后”学生党员而言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与微博有所不同,微信具有语音聊天功能,它更注重交流和互动。以往学生普遍通过电脑上微博,现在则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更新微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有时效性。学工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微信,配以生动亲切的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步影响着“90后”学生党员的心灵和思想。

同时,组建师生党员微信团队,针对国家时事政治、热点焦点问题、学校重大事件等,通过网络留言或语音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由单向的说教方式转化为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方式。这既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密切交流;又能及时收集学生党员的基本信息,快捷准确地了解“90后”学生党员对时事的态度及看法,有利于及时对学生党员进行精神上的指引,真正在微信平台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2.微信是发布日常党建信息及对学生党员进行远程教育培养的重要工具

一方面,年级差异及高校实施课程设置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党员上课地点及住宿的分散性,使学生党员很难及时了解学校公告栏内的党政信息、时事新闻;另一方面,在外实习的学生党员很难了解学校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也无法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及工作情况。

在“运用微信开展党建工作”的调查中,“90后”学生党员提出三则建议:第一,应在高校建立官方党建微信平台,以便及时了解和引导党员及学生思想动态;第二,教师应注册微信,随时与党员及学生形成互动交流; 第三,非常有必要将国家时事政策及党政方针通过微信转发给党员和学生。由此可见,“90后”学生党员期待高校以微信为载体,以多种形式生动地开展党建工作。

微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载体,其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交流工具的功用,具备在线语音聊天功能,浏览信息及时、迅速,可以第一时间将党的政策方针、最新精神及学校党委各项制度文件及时传达给各支部、各党员。无论在校的学生党员还是身在外地实习的学生党员,都能及时快捷地了解并学习,在思想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微信交流具有保留隐私的功能特点,党支部利用微信开展民主生活会或学生党员思想交流等组织活动时,能有效地保证党内信息的私密性,不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3.微信是开展学生党员组织活动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90后”学生党员的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党员深知作为一名党员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党员并不以为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有人甚至认为党员就是一个代名词、一个符号,这使得建立党支部组织活动公众微信群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用新媒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党支部组织活动公众微信群的建立正是贯彻了习总书记的精神,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及目前的社会现象,通过图文并茂的解说,生动活泼地传达党的精神,以达到教育目的。如定期宣传新时代下的代表性人物;随时更新党的重大会议状况;让学生通过志愿者活动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弱势群体,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党支部组织活动公众微信群的建立和运行,“90后”学生党员自觉地以各支部为单位,建立党员爱心志愿团队,在学校内、在社会中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社会正能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毋庸讳言,党建工作中运用微信加强了高校对“90后”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从而也提高了“90后”学生党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德育效果。同时,它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思政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良好的网络技术、全面的网络素质,才能真正利用微信与“90后”学生党员实现真正的交流。其二,要健全对微信的管理,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使学生党员在面对有害、错误的信息时能以其自身素质坚决予以抵制。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014-05-18

赵瑞杰(1980- ),女,吉林蛟河人,长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4)05-0008-03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微信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微信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