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臭草对菜青虫杀虫活性的研究

2014-03-29黄宝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3期
关键词:菜青虫粗提物培养皿

王 淼,黄宝明,王 龙

(神木县林业局, 陕西 神木 719300)

假臭草又名猫腥菊,拉丁名为[Praxelisclematidea(Griseb.)R. M. King and H.Robinson]属菊科(Compositae)假臭草属(Praxelis)植物[1-2]。假臭草原产南美洲,主要分布于阿根廷、巴西以及南美其他一些国家,现散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3]。海南于2004 年首次记录假臭草, 但之前可能已经生长并开始蔓延。由于假臭草对土壤养分、水等生态因子的吸收力强, 对土壤的破坏力极大,在部分农田、人工草地、果园、幼龄椰子园及幼龄胶园造成较严重的危害, 不但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4-5]。另外假臭草还能分泌他感物质影响家畜觅食,从而影响入侵地区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备受重视,并有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发现具有农药活性成分的植物约4 0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达2 000余种,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约1 400 余种。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假臭草群落生长茂盛,很少有被虫啃食的痕迹,推测其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因此通过研究该种植物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进一步填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白,研究结果将为利用该种植物研制开发新型安全、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对于科技成果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植物材料

2012年10月份采集假臭草的根、茎、叶,45 ℃干燥。

1.2 供试害虫的饲养

菜青虫(Pierisrapae)采自尔林兔林场试验田,样虫为高龄幼虫,使其在培养瓶中化蛹,将羽化后的成虫移入养虫室,室内放入盆栽甘蓝,并在室内用棉花浸渍8%的蜜糖液,供成虫补充营养。让成虫在甘蓝上产卵,2天后取出,换上新的盆栽甘蓝,幼虫在培养室内孵化,待孵化成幼虫后将一批幼虫收集于大玻璃缸中,用甘蓝饲喂,控制最适温度为25 ℃,湿度75%。试虫在培养室内繁殖3代以上后,取3龄幼虫用于试验。

1.3 粗提物的制备

假臭草粗提物采用冷浸渍法提取。先将干燥的假臭草根粉碎并过50目筛,称取50 g粉末置于2 L的棕色广口瓶中,用1 500 mL甲醇提取3次,每次500 mL,每次24 h,合并3次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膏状,用甲醇+水(1+1)溶解,同时加入1.5%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并定容到50 mL,相当于干样品1 g/mL的质量浓度,在4 ℃冰箱中保存备用。

1.4 触杀作用的测定

采用虫体浸渍法:粗提取物用水稀释成0.5 g/mL、0.25 g/mL 和母液组成3个浓度,分别挑选大小一致的3龄供试幼虫,放入浸虫器皿中,在药液中浸3~5 s,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然后放入铺有滤纸保湿的直径为12 cm的培养皿中,饲喂新鲜甘蓝叶片。每个处理100头试虫,重复3次,对照用蒸馏水处理,将处理后的培养皿放入光照培养箱,保持温度(25±1)℃、湿度75%~80%、光照L ∶D=14 ∶10,分别于处理后24、48 h记录死亡数,计算死亡率。

1.5 拒食作用的测定

采用叶碟法:在直径9 cm的培养皿底部铺一层滤纸,并加水保湿。挑选健壮、大小一致饥饿4 h的菜青虫,每培养皿放1头,每处理20头试虫,重复3次。将待测样品稀释成0.5 g/mL、0.25 g/mL 和母液组成3个浓度,从未施过药的甘蓝菜地采回新鲜甘蓝叶片,甘蓝叶片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2 cm的叶碟,在配好的药液中浸2 s,自然晾干,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每皿中放入1片叶碟,将处理后的培养皿放入光照培养箱,保持温度(25±1)℃、湿度75%~80%、光照L∶D=14∶10,待试虫吃完后再加1片新鲜浸药叶碟。夜间视试虫取食情况可多加几片叶蝶。记录取食的叶碟数量,48 h后统计取食量(用坐标纸法测定剩余叶面积),计算拒食率:拒食率(%)=[(对照平均取食量-处理平均取食量)/对照平均取食量]×100,48 h后换用新鲜无毒叶片继续饲养,观察试虫的反应。

1.6 胃毒作用的测定

采用夹毒叶片法:供试药剂稀释成1 g/mL 、0.5 g/mL和0.25 g/mL,将甘蓝叶做成直径为2.5 cm的叶碟,用微量进样器吸取药液2 μL点滴于新鲜甘蓝叶蝶上,待溶剂挥发后,用自制的淀粉浆糊粘上另1片同样大小的叶蝶,制成夹毒叶片。然后放入垫有保湿滤纸的直径9 cm培养皿中,每皿放1头饥饿4 h并称重的3龄菜青虫幼虫,待其取食完夹毒叶片后,更换新鲜的夹毒叶片;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处理15头试虫,重复3次。4日后观察记载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2 结果分析

2.1 假臭草提取物对菜青虫触杀活性

如表1所示,测定假臭草的甲醇粗提液对菜青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试验中处理试虫和对照试虫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假臭草各部位甲醇提取物对菜青虫触杀活性极低。

表1 假臭草的甲醇粗提液对菜青虫的触杀作用测定结果

2.2 假臭草提取物对菜青虫拒食活性

如表1所示,通过记录菜青虫48 h内的取食情况,测定假臭草的根、茎、叶甲醇粗提液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假臭草根、茎、叶甲醇提取液均对菜青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拒食活性与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即提取液浓度越高拒食活性越强。从假臭草不同提取部位来看,拒食活性强弱依次为叶>茎>根,1 g/mL时拒食率分别为36.51%、63.34%和79.33%。

表2 假臭草甲醇粗提物对菜青虫拒食作用的测定结果

2.3 假臭草提取物对菜青虫毒胃作用测定

由试验结果可知,假臭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对菜青虫的胃毒活性不同。如表3所示,假臭草根部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无毒胃作用,假臭草茎和叶的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有一定的毒胃作用,在浓度为1 g/mL时,假臭草叶和茎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的毒胃活性分别为66.67%和33.33%,相比较而言,假臭草叶子的毒胃活性更高一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表3 假臭草甲醇粗提物对菜青虫毒胃作用的测定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其中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作用机理比较复杂[6-7]。本研究通过测定了假臭草根、茎、叶的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进一步探讨其作为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潜质。结果表明假臭草根部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最低,其次是茎,活性最高的部位是叶部。从作用方式上看,假臭草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拒食活性最高,其次是毒胃作用和触杀活性。因此在拒食活性方面,假臭草提取液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对假臭草粗提物进行杀虫生物活性追踪试验,进一步明确其对农业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King R M, Robinson H. Studies in the Eupatorieae(Compositae), XXVIII. The genus Praxelis[J]. Phytologia,1970,20:193-195.

[2] Chen Y S, Hind D J N. Flora of China Vol. 21[M]. Beijing: Sciences Press;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1.

[3] Corlett T R, Shaw. Praxelis clematidea yesterday South America, today Hong Kong, tomorrow the world Memoirs of the Hong Kong[J]. Natural History Society,1995,20:235-236.

[4] 王真辉,陈文庆,杨礼富,等.假臭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55-60.

[5] 程汉亭,范志伟,沈奕德,等.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研究进展[J].杂草科学,2010(3):1-4.

[6] 刘敏,谢慧琴,孙磊,等.伞形科植物提取物对棉蚜的杀虫活性研究[J].中国棉花,2013,40(1):20-22.

[7] 马伏宁,万树青,刘序铭,等.黄皮种子中杀松材线虫成分分离及活性测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3-26.

猜你喜欢

菜青虫粗提物培养皿
卷心菜上的菜青虫
戊糖片球菌YF-8对温和气单胞菌毒力因子及生物膜的影响
牛蒡根皮多酚、多糖粗提物对海兰褐壳蛋鸡产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叶子国漫游记
植物粗提物可作为防治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绿色药剂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无处不在的细菌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