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

2014-03-29张旭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疝的补片修补术

李 辉 张旭升

(辽宁省朝阳市第205医院第234临床部外一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

李 辉 张旭升

(辽宁省朝阳市第205医院第234临床部外一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 探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医学试验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腹外疝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指标,以及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情况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本次医学试验结果可知,腹外疝患者接受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腹外疝;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是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腹外疝治疗技术,其中,疝 修补术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手术方式[1]。然而,常规的疝修补手术易导致患者术后复发,且复发率能够达到10%~15%左右,而复发性腹外疝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更高,甚至能够达到30%以上。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则能够通过不吸收的人工高分子材料,对其损伤部位进行永久性的修复,进而在不缝合张力和不改变患者正常生理结构的基础上,达到腹外疝临床治疗的目标[2]。本次医学研究对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腹外疝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在43~77岁,平均年龄为(54.5±14.2)岁,其中,直疝20例,腹股沟疝80例,患者平均BMI为(29±2)kg/m2。患者合并症情况为:10例前列腺增生,13例肺气肿,14例心功能不全,15例慢性支气管炎。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病患的资料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的patch平片腹直肌后筋膜前放置法进行疝修补手术治疗,手术宣传元气口,将疝囊有力后,在腹直肌后间隙部位放置补片,将补片下部在copper韧带处进行固定,上部放置在肋与腹直肌和内斜肌之间,部分缝合固定补片周边部位,将腹部逐层缝合关闭[3]。

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利用改进Liohtonstoin无张力庙成形术平片法,全身麻醉后,由耻骨结节处其逐步向外行以5 cm长的手术切口,保证耻骨内环与结节充分暴露,将腹外斜肌腿膜切开后,向联合肌腿部位游离,游离下端至腹股沟韧带处。利用Bassi血法将精素游离,保证疝囊游离的充分性。通过Mjcromesl吸Bard补片,将1mm×10cm×5cm以及1mm×19cm×15cm的补片置入。依据腹股沟管内侧角形状对补片内侧进行修剪[4]。于精索处向上牵拉,使用不可吸收缝合线在耻骨上的腹直肌前鞘处固定缝合补片圆角,同时,与腹直肌鞘上1.5 cm处重叠缝合补片。在内环附近处连续缝合腹股沟韧带和补片下缘,将补片外侧打开一个切口,从而形成上下两尾片,由精索下方用止血钳钳夹牵拉上尾片,从而保证精索处于上、下尾片之间。在原位固定缝合补片的上缘。缝合腹外斜肌腿膜,关闭切口[5]。

1.3 观察指标[6]

对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进行统计记录,并且对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进行跟踪观察,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实验组手术时间(55.63±9.33)min,术后住院时间(4.61± 0.52)d,对照组手术时间(56.12±0.23)min,术后住院时间(6.87 ±0.43)d,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术后情况

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 论

腹外疝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指的是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缺损部位凸向体表所产生的疝。青壮年男性和儿童是斜疝的高发人群,且斜疝的发生率通常高于直疝,而老年男性则为直疝的高发人群。若环不闭锁,则会导致新生儿发生先天性斜疝。而后天性斜疝的主要发生原因在于,腹股沟部位存在典型的腹壁薄弱区,精索能够穿过并降低腹壁局部的强度,腹横肌弓状下缘收缩过程中无法向腹股沟韧带靠拢,或者对内环括约作用减弱以及发育不良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分析

表2 两组观察对象术后情况对比分析[n/%]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成为了腹外疝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首先出现于1986年,由美国医师Lichtenstein提出,这一治疗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利用人工生物材料制作补片,修补治疗后不存在周围组织张力问题,且腹股沟管后壁更加牢固,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理组织结构,层次更加分明。

相比传统疝修补手术,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等显著优势。三维网片修补法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患者身体感觉更加舒适,不会造成周围组织张力的增加,因而更加符合政策的生理组织结构,另一方面,患者术后局部隆起、牵拉的发生率更低,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同时,本次医学研究过程中,使用单丝聚丙烯编织的补片材料,该材料具有更好的人体组织黏合固定效果,且组织亲和力和相容性更加理想,抗感染能力、张力强度和不可吸收性更强,因而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腹外疝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缩短,且术后基本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1] 曹正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21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8):3765-3766.

[2] 龚少敏,刘文,彭开勤,等.334例成人腹股沟疝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5): 285-286.

[3] 曲新才,刘端生,郑其昌,等.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外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8):1233-1234.

[4] 万恒荣,陈海生,刘学强,等.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8):85-86.

[5] 肖倩虎,曾辉.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0,21(1):10-12.

[6] 庞瑞忠.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8,14(17):9-11.

[7] 陈明杰,牟正华,袁泉,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8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06,5(6):47-48.

R656.2

:B

:1671-8194(2014)08-0122-02

猜你喜欢

疝的补片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