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疾病的古籍及现代研究

2014-03-29周柯鑫汪唐顺陈晓恒安松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古籍疾病

周柯鑫 汪唐顺 陈晓恒 安松林 高 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北京 100700)

甲状腺疾病的古籍及现代研究

周柯鑫 汪唐顺 陈晓恒 安松林 高 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北京 100700)

甲状腺疾病;古籍;研究

1 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古籍研究

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国医药卫生和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医学术保存和传承的载体,对包括医疗、科研、教学在内的当代中医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癌等多种病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

甲状腺疾病古人多以“瘿病”概之,早在《吕氏春秋》即有记载,其内容分散于众多医书中。中医古籍文献对甲状腺疾病的描述和论述对甲状腺疾病的辨治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整理古籍中甲状腺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干预方法的论述,可以形成较为系统的辨治理论,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规范和指导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诊治。

1.1 研究方法

利用数据库及数据统计将有关甲状腺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干预方法论述的古代文献数据化,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查阅目前内、外科相关教材与专著中有关甲状腺疾病的文献,选出如下关键词:“瘿囊”、“瘿气”、“瘿痈”、“瘿痛”、“瘿瘤”、“石瘿”、“肉瘿”等。利用《中华医典》软件系统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的《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以“瘿囊”、“瘿气”、“瘿痈”、“瘿痛”、“瘿瘤”、“石瘿”、“肉瘿”为关键词对原始古籍文献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按下列指标: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进行分类,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1.2 研究结果

查阅以下中医古籍文献共46部:春秋战国时期 《素问》、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汉·许慎《说文解字》、东汉《神农本草经》、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三国时期·嵇叔夜《养生论》、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宋·窦材《扁鹊心书》、宋·赵佶《圣济总录》、宋·严用和《济生方》、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宋·陈无择《三因方》、宋·窦汉卿《疮疡全书》、宋·洪氏《集验方》、宋·窦材《扁鹊心书》、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宋·刘昉《幼幼新书》、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金·齐德之《外科精义》、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明·虞抟《医学正传》、明·李梴《医学入门》、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明·楼英《医学纲目》、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明·汪机《外禾斗理例》、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清·汪昂《医方集解》、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清·祁坤《外科大成》、清·王肯堂《证治准绳》、清·顾世澄《疡医大全》、清·吴谦《医宗金鉴》、清·龚廷贤《寿世保元》、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清代·祁宏源《外科心法要诀》。其中明代以前时期古籍共26部,明清时期古籍共20部。

1.2.1 甲状腺疾病相关病名研究

甲状腺疾病古人多以“瘿病”概之,早在《吕氏春秋》即有记载,所谓“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甲状腺疾病相关病种比较复杂,包括“瘿囊”、“瘿气”、“瘿痈”、“瘿痛”、“瘿瘤”、“石瘿”等多种,其内容分散于众多医书中。汉·许慎《说文解字》:“瘿,颈瘤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素问·气厥论》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 宋代《圣济总录·瘿瘤门》云:“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瘿病”是甲状腺疾病的总称;“瘿囊”相当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瘿瘤”相当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又称“肉瘿”;“石瘿”相当于甲状腺癌;“瘿痈”相当于急性和化脓性甲状腺炎;“瘿痛”相当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瘿气”相当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而“瘿病.虚劳”相当于甲状腺功能减退。

1.2.2 甲状腺疾病病因病机研究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瘿候》:“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人于脉,搏颈下而成之。”“养生方云: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宋《太平圣惠方·治瘿气咽喉肿塞诸方》云:“夫瘿气咽喉肿塞者,由人忧恚之气在于胸膈,不能消散,搏于肺脾故也。” 宋·严用和《济生方·瘿瘤瘰门》云:“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留滞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瘿瘤论》:“夫人生瘿瘤之证,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瘿者,阳也,色红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云:“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1.2.3 甲状腺疾病辨证分型研究

根据瘿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参考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分为以下四型:①气郁痰阻型: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喜太息,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加减。②痰结血瘀型:颈前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经久未消,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加减。③肝火旺盛型:颈前结节柔软,光滑,烦热,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栀子清肝汤(《外科正宗》)和藻药散(《证治准绳·疡医》》)加减。④心肝阴虚型:瘿肿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1.2.4 甲状腺疾病治则方药研究

在上述41部古籍中共提及海藻玉壶汤、海藻散坚丸、海带丸、藻药散、栀子清肝汤、天王补心丹、调元肾气丸、蜡矾丸、六军丸、十全流气饮、清肝芦荟丸、芩连二母丸、顺气归脾丸、通气散坚丸、人参化瘿丹、梅花散、破解散、舐掌散、神效开结散、琥珀黑龙丹、四海舒郁丸、活血散瘿汤、消瘤神应散等23种方剂治疗甲状腺疾病。所提及治疗甲状腺疾病药物名称但未明确提及方剂名称中以海藻、昆布(海带)、当归等药物居多。现将所研究41部古籍中所提及治疗甲状腺疾病药物频率前五位统计,见表1。

表1 41部古籍中所提及治疗甲状腺疾病药物频率

1.3 结论

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古籍文献统计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有作者报道甲状腺疾病病名的古籍文献研究,但对于甲状腺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整体进行古籍文献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本课题研究,系统梳理古籍文献中对甲状腺疾病的命名、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的论述,形成甲状腺疾病的较为系统的辨治理论,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规范和指导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诊治,为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2 甲状腺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甲状腺在中医医籍中属于“瘿瘤”的范畴,“瘿”是发生在颈靥部肿块性疾病的总称。甲状腺其发病原因与情志不畅、优思气结及饮水盐质等有关。依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将瘿瘤分为气瘿、血瘿、肉瘿、石瘿和筋瘿等类型。在治疗方面半个世纪以前由于全国交通极其落后,除沿海地带可以近地取材应用海盐,山区主要食用缺碘的岩盐,缺碘成为地方性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所以补充碘是治疗山区“大脖子病”的主要方法,海藻、昆布、海蛤是常用的首选药物。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食用加碘的盐,缺碘不再是瘿瘤的发病原因,肝郁气滞是导致甲状腺疾病的主要病因,治疗用药也改为常用的柴胡、夏枯草、当归、白芍、淅贝毋等药味,这是瘿瘤临床诊治方面是大的进展。以下主要论述各种瘿瘤的异病同治理沦:

2.1 中医论“肝”

①病因病机:宇宙是一个宏大的板块结构,由很多星系所组成。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同源同质,也有自己的板块功能结构。其板块结构如下:中医将心、肝、脾、肺、肾列为五脏;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及胆列为六腑;皮、脉、肉、筋、骨列为五体;眼、耳、鼻、口、舌和前后阴列为七窍。上述各脏腑由大脑统一指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规律是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功能系统,负责一方功能。如肝、胆、筋、目构成“肝系统”,专司精微营养的加工和吸收;心、小肠、脉、舌构成“心系统”,专司精微气血的输布和分配;脾、胃、肉、口构成“脾系统”,专司五谷的腐熟和吸收;肺、大肠、皮、鼻构成“肺系统”,专司氧气和水的吸收和交换;肾、膀胱、骨、耳、二阴构成“肾系统”,专司废物垃圾的排泄。②肝的五行属性:肝的五行属性为“木”,木性特点是喜升发、柔和、条达,而恶抑郁、悲怒,故称“刚脏”。③肝的属络关系。肝的属络系统: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沮,在志为怒,与“胆”构成表里关系。④肝经走行:足厥阴肝经的形体走行:起于足大趾的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1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络妇人子宫至少腹,挟胃两侧,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过乳房,沿喉咙'的后方甲状腺处,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于目系,出前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⑤肝经络病:妇人的甲状腺、乳腺、胞宫都为肝经所络,如果肝经气机不畅、郁滞不通,势必影响上述器官的功能,久之可以引起癥瘕的发生。女人容易闹事的地带,主要在肝经属络的上、中、下三带,即甲状腺、乳腺和子宫三个部位,其中以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最高,约占育龄妇女的50%,其次是甲状腺增生性病变,再是子宫增生性肌瘤。

2.2 西医论“轴”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外,机体内又一大的调节系统,它以分泌各种激素的体液性调节发布调节信息,来维持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过程。内分泌系统有多种调节轴线,其中两条轴线更为重要。一条是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节轴线,另一条是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调节轴线。前者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后者与生殖、性欲紧密相关。

2.2.1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甲状腺主要合成功能激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占90%)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占10%)。甲状腺的主要生理作用:①耗氧、产能;②促使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分解;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

2.2.2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的轴线调节

①调节轴:下丘脑(一级,TRH)→腺垂体(二级,TSH) →甲状腺(三级,T3、T4)轴线;②甲状腺内:高碘→甲状腺摄碘↑,T3、T4合成↑;③负反馈:甲状腺摄碘↓,T3、T4合成↓:a.甲状腺素需要量↑(活动,妊娠,生长发育,寒冷);b.甲状腺素合成障碍;c.缺碘。

2.3 甲状腺不同疾病的同方治疗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病理论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即要求在治病时必须找到病的本质,然后针对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临床中不同疾病的病因可能是一致的,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性疾病、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致病原因都是由于肝郁气滞造成的,按照“治病求本”的原则,都应以疏肝理气为治疗大法,这完全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要求,临床中按此法遣方用药确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根据肝喜条达的“木”性特点,以及血瘀是产生癥瘕的中医理论,临床治疗甲状腺各种疾病的大法应该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常用选方如下:①疏肝理气之剂:a.柴胡:味苦、寒,归肝、胆经。功效:条达肝气,舒畅气机,主治肝气郁滞、两胁胀痛、乳房结块、月经不调,常配当归、白芍二味。b.夏枯草:味苦、寒,归肝、胆经。功效: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头昏头弦,目珠夜痛。善治瘰疡、瘿瘤,以及乳房肿块。②活血化瘀之剂:a.当归: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活血化瘀、柔肝补血、润肠通便的作用。b.白芍:味苦、酸。归肝、脾经。功效:平肝潜阳、养血歛阴、缓急止痛。c.王不留行:味苦、平。归肝、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治乳腺增生,经闭、乳汁不足。③软坚散结之剂:a.皂角刺: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托毒透脓、活血消肿。b.渐贝母:味苦、甘,入心、肺经。功效:瘰疠痈疽、软坚散结。

R581

:A

:1671-8194(2014)08-0258-02

猜你喜欢

古籍疾病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立秋后要注意调养预防呼吸疾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我是古籍修复师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