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4-03-29张展渠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扩张器导丝经皮

张展渠

(潮州市潮州医院,广东 潮州 521011)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张展渠

(潮州市潮州医院,广东 潮州 521011)

目的 研究分析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钳扩气管切开术(PDT),观察组采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并对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及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调查显示,PRDT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且创伤小,对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临床价值

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绝大多数需要长期进行机械通气,而抢救患者的有效手段就是对其行气管切开术。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创伤大,如果遇到动、静脉出血时,还要耗费长时间对患者进行结扎止血,严重影响了重症患者的预后[1]。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作为新型治疗方法,由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被广泛应用于ICU治疗中。为了深入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0~74岁,平均55.5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19~77岁,平均5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②患者曾经有过气管切开或颈部手术史;③患者伴有局部软组织感染;④恶性肿瘤浸润;⑤极度的循环衰竭[2]。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ICU内实施手术,且均由固定医师完成。经皮钳扩气管切开术组(PDT):患者在手术前取仰卧位,为了使气管充分显露出来,可将患者肩部垫高,随后选取2~3气管软骨作为手术穿刺点,并选5 mL,2%利多卡因加用少量肾上腺素对穿刺处皮肤进行局部麻醉。随后可沿穿刺点对患者颈部做横向切口,一般为2 cm,并在与气管呈45°处用带有外套管的针刺入气管,当回抽有气体溢出时即可拔出穿刺针,将导丝沿外套管置入,深度以超过10 cm为宜[3]。最后用扩张钳沿导丝扩张软组织至气管腔,当将气管套管导入气管腔内后,快速将气管导管内栓和导丝拔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RDT):为了活化锥形扩张器表面的亲水物质,需将其置入生理盐水中10 s,随后将其与水平面成45°,按顺时针方向将颈前组织和气管壁旋开,为了保证导丝正常活动,需定时抽动导丝。当锥气管腔内进入锥形扩张器螺纹最宽处时,可将其逆时针旋出。将气管套管沿导丝导入气管腔内,快速将气管导管内栓和导丝拔出[4]。

1.4 观察指标

术后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价:如果期间没有任何难度,则为Ⅰ度;有可以克服的难度,则为Ⅱ度;有难度,且无法克服,则为Ⅲ度。出血情况评价:如果不需要做止血处理,则为Ⅰ度;需加压止血,则为Ⅱ度;需手术止血,则为Ⅲ度。并对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有无切口感染及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记录[5]。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显示,PRDT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和传统气管切开术(PDT)相比,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具有以下优势:①操作简单:PRDT不需要对患者肌肉进行分离,只要在导丝的引导下将扩张器旋入即可,时间低于5 min;②创伤小:切口长度仅为1 cm,且使用锥形扩张器扩张气管时,可以有效的对软组织进行压迫止血;③并发症少:PDT容易造成患者气管后壁损伤,而PRDT实现了单步扩张,不需要对周围软组织进行分离,对颈侧大血管不会造成损伤[6]。

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发现,PRD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愈合时间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上表1。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气肿气胸数、气管狭窄数也存在差异,调查显示,其主要是由于传统手术反复操作,损伤患者气管组织引发的,具体可见上表2。

综上所述,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且创伤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 张围培,邹其银,向斌,等.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29(1):3-5.

[2] 张军建,高宇,夏文刚,等.ICU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研究[J].四川省卫生管理十部学院学报,2009,28(2):125-127.

[3] 王洪亮,刘海涛,于凯江.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的效果评价[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5):476-478.

[4]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经皮扩张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24-4226.

[5] 杜叶平,彭易根,梁战海,等.特殊体位患者急救复苏时气管造口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39-41.

[6] 赵爱斌,马雪婷,吴渊明,等.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5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0):794-797.

R655

:B

:1671-8194(2014)08-0095-02

猜你喜欢

扩张器导丝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瘢痕性秃发42例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