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活动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4-03-28龙国莲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秘角色扮演秘书

龙国莲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角色扮演法”(Role Play Teaching method)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Moreno)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它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角色扮演法”又称“情景模拟教学法”,它在虚拟而又逼真的情景中进行,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背景材料设置场景,学生在仿真场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通过提出观点方案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身临其境地实现预设的任务,从而内化相关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角色扮演活动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已有一些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就角色扮演活动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功能价值、操作模式和效果控制进行分析,以期探索一套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角色扮演活动的应用模式。

一、角色扮演活动的功能价值

(一)培育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解决“我是谁”、“我该做什么”和“我该如何做”的基本角色定位问题。只有明了自己的职业角色,才可能采取合乎职业角色要求的职业行为。对于文秘专业而言,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应贯穿整个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因为,秘书是一个辅助管理与综合服务的角色,“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对秘书这个职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秘书角色意识,将来才能在职业岗位上对越权越位、不保密总泄密等犯大忌的角色失当行为有免疫功能,才能真正履行好辅助管理与综合服务的基本职责。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临时成为了具体的秘书职业人。他首先要摆正的问题是“我是谁”,比如,他可能在扮演一个行政总监、一个行政助理,亦或是一个前台接待等等;其次,他要定位“我该做什么”,即自己在此情境下具体应该做什么事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再次,学生要定位“我该如何做”,即清楚地界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这样,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完成了一次职业行为的预演,再通过仿真的情境去行动,完成一个具体的职业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中的想与演,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得到体味与自我确认,从而轻松实现培育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教学目标。

(二)内化职业规范

专业实践教学以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整套的职业规范。对于没有亲历职场的学生而言,即使你给他们分析经典工作案例,他们对职场也仍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另外,专业实践教学以课程形式进行细分,不同的课程训练不同的职业技能,每堂课的实践教学更会因为知识点的切割而不得不将职业规范与职业行为进行分解。问题是,任何职业行为都需要综合多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来实现。那么,单是细分,显然不能完成整体的工作任务。细分之后该如何整合?这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因为学生不但要践行细分之下的职业规范,更要有能力践行纷繁复杂的完整的职业活动中所有相关的职业规范。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将停留在理念上的职业规范践行到自己的角色活动中,尤其是可以将秘书头绪繁多的工作任务中的各类职业规范理顺并且内化,使职业规范长存于学生个人的记忆与职业活动中。

(三)提升职业技能

角色扮演通过创设仿真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要求内化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在做中学”,提升职业技能。做中学,既能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又能固化和深化实操技能。例如,秘书办会工作中主席台的台签摆放顺序很有讲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台签摆放的基本原则,其次给出实训任务(通过创设某个具体的办会情境,要求学生扮演会务组工作人员),最后要求学生从台签制作到台签摆放演练一遍。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固化和内化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养成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的过程,更是提升和强化秘书办会技能的过程。

二、角色扮演活动的操作模式

角色扮演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活动基本上可以模式化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的第一步是教师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仿真环境的布置;二是扮演道具的准备;三是实训任务的布置。仿真环境的布置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实训室,可以选择在实训室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并在实训室现有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再适当增设具体仿真环境所要求的元素,比如总经理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环境布置要尽量真实。扮演道具要视具体实训任务而定,比如台签、横幅、文件夹、办公桌小红旗、礼仪绶带等等属于常用道具,应该配备齐全。常用道具备齐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实训任务则要求具体化。具体表现在任务具体、背景具体、情境具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只有真正熟悉秘书的工作任务、活动环境和行业背景等具体信息,才能设置出具体且符合秘书工作实际的实训任务。

(二)角色扮演

第二步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效果好坏的关键并不在角色扮演本身,它更取决于学生在角色扮演前的心理预演。例如,学生扮演“秘书”向“领导”口头汇报工作(“秘书口才”课的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该环节的重心是学生在扮演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部分,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实际的扮演活动之前将口头汇报的内容在心里演习一遍,这个心理预演环节,能使学生内化秘书口头汇报的口才技巧,并对具体的汇报内容进行逻辑上的梳理和语言上的整理,以此来保证角色扮演的效果。

(三)效果评估

第三步是效果评估。效果评估在角色扮演活动完成之后,评估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评估、学生评估、师生共评。学生评估的形式又可以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不管是何种评估形式,教师在效果评估环节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效果评估的关键在于说明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对与错的正确判断与分析是角色扮演活动实现秘书角色认知和体味的关键。

三、角色扮演活动的效果控制

角色扮演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控制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思考:

(一)时间人数的控制

角色扮演活动一般在课堂内进行,90分钟的课堂要容纳50名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时间短而人数多,怎么解决这一对矛盾?教师在时间与人数的控制上要挖空心思,多想办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最多的学生得到角色扮演活动的训练,从中受益。教师要根据角色扮演活动的具体任务类型,给出不同的时间与人数控制方式。比如,角色扮演+观摩型、角色扮演+竞赛型、角色扮演+导师型、角色扮演+助理型等等。角色扮演+观摩型是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进行角色扮演,一类进行现场观摩,一轮活动完成之后这两类学生要进行置换,确保每个学生既参加了角色扮演,又进行了现场观摩。角色扮演+竞赛型是将所有学生分入不同的角色扮演小组,各个扮演小组之间开展成果竞赛。角色扮演+导师型是少数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多数学生和老师共同充当导师,指导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助理型是将角色扮演活动分为台前和幕后,台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幕后同学完成与角色扮演相关的准备和后续任务。

(二)现场观摩的控制

角色扮演活动虽然可以很好地培育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内化职业规范,提升职业技能,但是由于它多数情况下是以小集体的活动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难免会出现滥竽充数者或者放羊式的粗放课堂管理。因此,现场观摩的控制十分重要。怎样让角色扮演以外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观摩中来,使其在察人中虑己?怎样让已经完成了角色扮演活动的学生能够静心观摩他人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其在观人中进而观己?教师需要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与智慧,比如努力创设角色扮演活动的严肃性、趣味性或紧要性,比如增设“现场观察员”角色,比如教师量化学生现场观摩时的评价等等,这样才能确保角色扮演活动惠及全部学生。

[1]肖利,曹丽华,刘梅.创建创新型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3-14,21.

[2]朱建方,孔凡航,曹刚.“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第三方物流仿真与实践”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10):21-23,26.

[3]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猜你喜欢

文秘角色扮演秘书
秘书不在 等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论当代企业文秘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升电力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途径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