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2014-03-28尹曙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尹曙光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一、引言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都基本上达到了60%以上,而我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有较大的差距。近些年我国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城镇化建设。在2009年,正式提出要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并以此来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并促进我国大中小城市实现联动发展。特别是推进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改革。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失地农民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如果这些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就很容易爆发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方式单一且水平低

从目前我国针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看,虽然也有新农合和基于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仅是由国家推出的一些基本社会保障,而且保障水平很低,达不到基本养老需求,容易造成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二)社会保障层次较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虽然我国宪法中相关规定要求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是针对的保障对象大多是城镇职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形式单一。目前中央政府明确指出,在有经济条件的区域,要探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整合之路,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但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在实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步履缓慢,从而造成农民失地之后社会矛盾突出。

(三)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城镇化进程主要由当地政府主导,部分地方政府认为现在政府已经给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制度,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注重城镇化规模,而忽视了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以及再就业工程。另外,当前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集体非农用地流转制度,但对于集体财产的管理和收益却往往因为官本位思想的存在而导致不公平问题,进而引发社会性的问题。

三、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再加上失地农民中有很多是老年人,他们很难通过再就业培训找到相应的工作,只有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一)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城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因此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下在资金来源、参保对象以及现有的管理体系方面,城乡差别巨大,这就意味着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推动城市和乡村特别是失地农民保障制度一体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构建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失地农民是影响农村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键是要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有效降低了农村老人的子女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这些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这个制度只是对有地农民的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如果失地农民依然遵循这样的保障制度,显然很难满足温饱需要,更谈不上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搞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等于解决了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难题。

(三)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

在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就会出现老人老无所依的问题,这对于这些失地农民产生巨大的不公。基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角度,需要大力搞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让这些失地农民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四、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集体非农用地的流转制度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非农集体建设用地,当农民走向城市之后,这些建设用地就需要进行流转,如果这方面的流转政策不完善,对于农民的利益来说无疑会产生一定的损害。对此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只要符合土地利用的规划,并在严格控制土地用途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商与土地所有者进行公平公正的谈判,从而形成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相应的产权,同时对土地的使用用途进行管制,在控制土地总量的前提下,对于农村中的一些集体土地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让集体土地和国有土体都具有同样的交易原则,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收益。并且允许土地利益的二次分配制度,这样失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还能获得稳定的收益,这样无疑会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解决农民失地之后生活难以保障的问题。

(二)提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无论是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中,还是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经济收益的方法,其核心都是基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的统一管理,体现了一种社会化的典型特征。对于当前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同时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够热心的问题,需要由上至下加大宣传力度,并加强有效的法律监管力度,从而督促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城镇化建设,一手抓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明确责任,并且规范程序,才能更好地保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上,应该本着城乡一体化的标准,让失地农民拥有与城镇职工类似的社会保障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热情。

(三)将失地农民纳入到再就业系统中

就业是民之根本,只有让广大失地农民在失地之后有一份足以保障生活的工作,对于失地的老人,也有完善的社会保障,那么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城镇化建设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政府部门在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中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针对中青年失地农民,通过再就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疏通再就业渠道,促进他们重新就业,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也能有效改变失地农民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性,增强了城市生活的稳定性。

(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和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失地农民保障项目落实到农户。

五、总结

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但是这并不表明,将农民迁移到城市,就算是城镇化,只有将失地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好处,也能够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城镇化建设行列中。只有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化解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1]冀彩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11).

[2]刘晓霞.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探寻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政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6).

[3]郭晓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产生原因探析[J].农业经济,2011,(11).

[4]刘梦岩,郭丽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4).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政府保障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以潍坊市为例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调研报告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