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干部“走读”问题必须强化财政监督

2014-03-28乔新生

财政监督 2014年31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财政监督官邸

●乔新生

解决干部“走读”问题必须强化财政监督

●乔新生

干部“走读”现象反映出我国干部任用制度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走读”干部的出现,不仅败坏了党的形象,浪费了国家资源,而且破坏了传统的政治伦理,损害了正常的人事管理秩序。“走读干部”神龙见首不见尾,脱离群众,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碌碌无为。

公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砍掉“走读干部”的“腿”,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走读干部”的观念。一些“走读干部”周末回家,不仅有专车接送,而且全家出动。解决“走读干部”带来的腐败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尽快落实官员“官邸制度”,对那些易地任职的领导干部,应当提供必要的住所,在“官邸”建立必要的监控系统,如果8小时之外,领导干部不在“官邸”,那么,可以追究其政治道德责任。地方财政对于“官邸”的建造和维护应当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应当配备必要的监控设施,防止地方政府官员把政府配给的“官邸”当作旅馆,以开会或者考察的名义离开自己的管辖地。

其次,必须进一步加大公车改革的力度,要求领导干部使用车辆必须登记造册。如果领导干部借用下属单位的车辆或者“搭便车”,那么,应当由纪检监察机关记录在案,并且与地方财政主管部门建立会商制度,由地方财政部门从“走读干部”的工资收入中加以扣除。“走读干部”公车私用或者借用他人的车辆,不是一个简单的浪费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伦理问题。在一些国家如果政府官员借用民间资金或者企业的资金印刷宣传画册,政府官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借用他人的车辆或者“搭便车”,实际上是以权谋私,因此,必须通过强化财政纪律加以遏制。只要干部借用他人的车辆或者“搭便车”,就应该记录在案,如果没有及时报告并且支付相应的费用,那么,财政监督机关可以公开通报,并且给予财政纪律处分。

第三,对那些“易地任职”确实需要“走读”的干部,应当建立必要的政绩考核制度。对于“走读干部”擅自脱离工作岗位的“走读”行为应当给予严肃处理,对那些确有必要回乡探亲或者挂职锻炼回家过夜的干部,那么,应当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如果迟到早退,或者擅自脱离工作岗位,那么,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

解决干部“走读”的问题,除了加强财政监督之外,还必须加快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现代民主社会,所有的干部都是“地方干部”,干部必须接受选民的监督。越是发达的民主社会,越是不能容忍“走读干部”。马克思当年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设计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时候,早已明确指出,如果人民代表脱离人民,那么,就会成为骑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大老爷。为了防止人民代表脱离群众,马克思设计人民代表不许专职化,必须和人民群众一道参加劳动,只有在会议期间代表人民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马克思关于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论断,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笔者建议,从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入手,在落实“官邸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对干部岗位考核的力度,让干部不敢随意脱离工作岗位和工作地区。■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

特约评论员文章: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财政监督官邸
直面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
人民代表
加强财政监督探索创新之路
是谁提出“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海外官邸制调查
西方国家官邸制扫描
“中国式官邸”的前世今生
人民代表要代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