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12年度我院成分输血回顾性分析

2014-03-27王钦芳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全血血型红细胞

李 兵,刘 雄,王钦芳,叶 燕,黄 希

近年来,成分输血在各医院广泛推广和使用,而成分血的合理输注尤其引起重视。为了解本院临床科室用血的现状与规律,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室用血质量,以及为输血科储血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我院2008~2012年度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查阅我院输血科“血液进出库信息管理系统”,对2008~2012各种血液成分、各科室用血记录及外科输血患者的用血情况登记等进行汇总,并计算各组分比例。

1.2计算方法 按卫生部规定的计算方法:全血200 ml为1 U,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0 U,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以100 ml为1 U;成分血输用率=成分血用量/(全血用量+成分血用量)×100%。

1.3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用输血单位和百分率表示,采用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008~2012年用血总量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508 U增至2012年的1894 U;成分血用量逐年上升,从2010年后均为100%(表1)。每年用血量按血型分类统计,从大到小依次为:O型、A型、B型、AB型(表2),各月份各血型用量有一定变化,但变化不大。红细胞与血浆比值,2008~2012年分别是0.87、0.80、1.26、1.31和1.74。本院95%以上是外科用血,外科手术用血量逐年增加(除2012年外),而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表3)。

表2 2008~2012年各种血型出库情况(U)

3 讨论

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完善、输血理念的不断更新,科学、合理的用血可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而不合理用血易给患者造成输血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1]。目前临床用血的原则是:能不输尽量不输,能少输尽量不多输[2]。合理用血和成分用血已经成为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3],也是用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4]。

表1显示,我院成分用血比例从2008~2012年一直保持较高比率达99%以上,超过《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甲等医院目标管理要求的80%以上,2010后不再使用全血,输成分血比率一直是100%,实现了成分血替代全血,保障了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及一血多用,节约了有限而又宝贵的血液资源[5]。5年来我院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与本院床位数增加有一定关系。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全血所占比例依次为53.80%、41.37%、4.79%、0.04%,反映血小板所占比率偏小,白细胞及冷沉淀输注为0。白细胞少用,这可能与临床预防、控制感染技术的提高、严格掌握输注白细胞的指征有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输注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在红细胞使用方面,悬红用量逐年递增,从2011年开始,去白和少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的使用,大大减低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血小板和血浆用量逐年递增,成分输血的大量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而冷沉淀、洗涤红细胞较少用,这可能与输血科宣传以及血站供应紧张有一定关系。

表1 2008~2012年各年用血情况(U)

表3 2008~2012年外科患者用血情况[U(U/人)]

表2显示,在血型分布上,总的趋势是O型血用量最大,这与不同人群ABO血型分布频率相符[6]。提示输血科可据此制定合理的储血计划,保证各种血型的适量储备,避免过度储备或储备不足。我院95%以上是外科用血,这与外伤、手术等均会导致较多血容量丢失和凝血机能障碍,患者用血量大有关。红细胞与血浆比值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仍有争议,绝大多数学者观点是,红细胞与血浆比值在1~2之间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机能的恢复,可降低死亡率[7]。5年间,我院红细胞与血浆的比值逐年递增,提示我院尤其是外科应尽量控制红细胞的使用量。

表3显示,外科用血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稍下降),但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说明我院外科医务人员手术技术日臻完美,而且对临床用血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知,临床输血更加合理化。

尽管如此,但在成分用血方面,各种成分输血只有红细胞(53.80%)、血浆(41.37%)每年用量比较多,而血小板(4.79%)、冷沉淀(0%)、冰冻红细胞(0.36%)较少,这与发达国家以红细胞及血小板用于临床输注有一定差距。现在不主张利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因血浆不但有传播疾病的危险,而且还易导致不良的输血反应[8],临床有很多更安全有效的胶体、晶体溶液以及白蛋白制剂用于扩容。血浆中仅含有少量的免疫球蛋白,因此,通过输入血浆来提高免疫力作用甚微,过多输注血浆不但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也易引起免疫并发症。为了提高免疫力,应选用免疫球蛋白制品较好。临床医生应逐步对血浆的适应证以及相对禁忌证有更全面的认识,降低血浆不必要的输注。

虽然输注机采血小板效果好,但由于血小板捐献过程用时较长(8 h以上),并且机采血小板来源紧张,因此,当血小板总数低造成出血等症状时,往往用血浆或悬红来改善凝血机能的情况。如今制备手工血小板材料来源充足,价格较为低廉,输注效果与机采血小板差异不大,所以,对于外科手术中大出血的患者,还是应采用输注血小板进行止血。

输注冷沉淀可提供人体充足的凝血因子,预防及控制出血,也有助于创伤的愈合[9]。搭配用血的现象在某些科室仍然存在,临床科医生输注红悬时往往搭配一定量的血浆,这样不但造成输注血浆的浪费,而且还增加了血源性感染的风险,而且对患者病情的治愈并无多大益处。

为了作好成分输血宣传工作,输血科应积极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严把审核关,对各成分血应作好合理性的分析,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真正做到科学、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血液资源,控制输血并发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陈宇宁,程勤侦,刘冰,等.临床不合理输血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4):486.

[2] 陶翠华,涂茹.2000~2007年我院临床输血统计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4):208-210.

[3] 丁广祥,张小芳.临床输血新观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189-1191.

[4] 刘传江.努力转变服务观念 促进输血工作发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4(2):79-80.

[5] 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61-263.

[6] 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9-230.

[7] Snyder CW,Weinberg JA,Mc Gwin G Jr,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blood product ratio to mortality:survival benefit or survival bias[J]?J Trauma,2009,66(2):358-362.

[8] 田兆高.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出版社,2002:13-15.

[9] 刘仁强,叶柱红,邓穗英,等.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及评价[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4):288.

猜你喜欢

全血血型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