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际和谐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2014-03-26谭明贤

关键词:创新

谭明贤

[摘要]促进个人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将人际和谐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不仅是一次教育理论的发展,更是教育实践的探索,这一创新内容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理想与现实教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人的直接与间接教育和人的个体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人际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方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不创新、不改进,简单地沿用过去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行的。”[1]为了适应一代代新人的健康发展和多方面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人际交往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扩充和发展。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在关注个体社会化的同时,还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融入到交往实践观中去。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理想与现实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凝聚力。一个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就没有一切。理想教育是一种目标教育,它高于现实教育,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因此,对受教育者能够产生吸引、激励作用。而现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的教育,它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例如,在特定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一场生动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一次务实的形势教育等,往往在受教育者身上能够迅速产生明显的反映,使他们在一时一事中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解决和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现实教育作用更加明显。现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用性的现实证明,它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人的现实思想问题上的时间和速度效应。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工作中,

追求现实教育要注意避免短期行为,如果一味地急功近利,搞立竿见影,那就是舍本逐末,浪费人力资源,最终现实教育会成为形式主义的泡沫,理想教育就更无从谈起。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指向,它的实现需要一定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理想信念的树立等理性层面的东西。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具体来讲,现实教育是理想教育的基础,理想教育是现实教育的积累,反过来又吸引和激励着现实教育。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个现实思想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对受教育者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本身就是对实现理想教育的一种积累。同样的,理想教育的实现则可以为现实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因为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虽不能代替对大量现实思想问题的解决,但毕竟为它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教育和理想教育相统一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立足于现实教育,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做起,及时解决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同时又必须着眼于理想教育,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教育中包含着现实教育的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教育则是实现其理想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理论与实践教育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项基本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依据是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无论什么理论,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离不开人的活动,离不开人际和谐。反过来,人际和谐也会促进实践的开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2]一个人有无知识,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验证和体现;知识只有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其最大的价值;社会实践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必要载体,也是丰富知识的必要环节。

推进实践教育是涉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从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推进实践教育非常迫切而必要。尽管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但高校在实践教育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存在着相对的优势,也有新的突破的可能。高校应该对此多一些理性思考,并在实践中大胆试、大胆改,进一步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的结合,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个人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人际和谐。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直接与间接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按其效果显现分,有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受教育者的直接教育,也要注重间接教育。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引起他们的思想、行为的某些显性变化,这就是直接教育。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教育人们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平等相处,并且这些能够在平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教育;群体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使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教育价值表现为满足教育对象——人的精神需要,促使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体现为一种精神价值。但这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意义上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它的作用在此进行了第二次转化,即精神变物质的转化。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系统外的影响和作用,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来实现,即间接教育。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育者将社会要求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等传递给受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直接的;第二阶段,受教育者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发下,把热情变成实际行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聪明才智,通过劳动和生产,产生了物质价值。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就转化为物质价值。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直接作用于物质形态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而是通过劳动者这个中间环节以间接的形式参与创造了物质价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参与了物质价值的创造,也是间接商品生产者。我们在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时必须注意,绝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价值,就否认间接教育的价值的重要性和它的客观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与间接教育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关系。直接教育包含着间接教育,是间接教育的基础,没有直接教育就没有间接教育。反过来,间接教育又是直接教育的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因此,人际和谐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必须从对人的直接教育着手,在进行直接教育的基础上着手间接教育;另一方面,又必须从间接教育着眼,在实现间接教育的过程中体现直接教育,从而把进行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更好的促进人际和谐。

四、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个体与社会价值

从理论界研究的主流来看,根据主体不同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种类型的居多。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等所呈现出的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个体价值是相对于社会价值而言的。马克思通过对物质交往和生产关系的揭示,证明了个体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首先,要有人类的历史必须先有个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不论其性质如何,目的如何,采用的手段方法是什么,都是以个体为最终的工作对象。而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体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承载者,它也只有并且只能在社会中存在。另一方面,社会不是存在于个体之上的先验抽象物,离开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社会也只能是空洞的抽象物。依据此观点,可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基础和源泉,而个体价值又是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

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指引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规范品德行为等几个方面。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现代社会由于具有开放、复杂、多样、变化快的特点,人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也呈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状况,这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引导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作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前面讲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生作用而呈现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对思想或精神的客观需求,帮助个体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个人价值。而人的思想意识都是通过交往活动才显现和外化出来的,他们所形成的高尚品质、健全个性也只有通过在社会中的活动才能外显出来,否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价值存在。也就是说,只有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意识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时,个人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因此,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显现和验证。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同等重要的,他们统一于同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如果只强调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则思想政治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无法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强调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那么将导致个人主义和对自我价值的过分追求,最终将违背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只有使二者高度统一,在坚决服从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同时,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不动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了解交往主体的需要,不能轻视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此外,在人际交往中还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6.

[3]项久雨.思想政治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孙红.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J].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5,5.

[5]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5-03-09.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省淮安市)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